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农资企业发展正能量
从三峡宜昌到天府德阳,从如画峨眉山到红色沂蒙山,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在山水之间一路走来,已经成为农资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道思想的风景。
2013年,化肥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期,化肥产业将如何突破重重困难,走出沉重雾霾,成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农资文化,探讨媒企发展,无疑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短短两天时间,来自全国的文化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论道文化,碰撞思想,总结经验,探寻新路,为农资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为农资专业媒体,我们始终不渝地对行业发展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在与农资行业共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热切关注中国农资文化的成长与繁荣。本届论坛将成为行业在变革时期一个重要的节点,也将成为农资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全新的起点。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查迎新:
让企业文化为行业释放更大能量
在当下农资产业发展的艰难时期,农资企业如何能够突破困境,如何以企业文化的力量引领企业的发展,这是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展开,那么农资企业在当下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贴近基层,为农民群众服务,这是行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华合作时报及中国农资传媒长期关注农资文化,关注行业发展。在持续推动中国农资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学习到很多优秀农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力推动了我们媒体文化的完善与成长。叩山问水,弘道沂蒙,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推进媒体和企业之间更深层次、更广泛的交流,进一步推进农资文化的提升,为农资行业稳健发展释放更大的能量。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建平:
企业文化让企业赢得尊重
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作用?企业文化究竟给企业带来什么?我们一直在寻找答案。我讲几个观点:
第一,企业文化是什么?我认为是三个字:信、守、传。“信”是所有真诚信仰,这样的文化会赢得员工信任,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守”要坚守这个文化,不是受到诱惑就改变了,不是受到挫折就改变了,不是亏损了就改变了,不是钱挣少了就改变了。“传”就是要永远传承下去,不能传承下去的文化,一定不会是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第二,文化让企业赢得尊重。众所周知,赚钱是企业的目的,但是有文化的企业和没有文化的企业赚钱是不一样的。有文化的企业清清楚楚赚钱,没有文化的企业稀里糊涂赚钱。有文化的企业赚钱很自豪,赚钱受人尊重,没有文化的企业,可能赚到的是大家的鄙视。
第三,企业文化不能走形式主义。企业文化不是停留在领导口头上,张贴在企业墙壁上的语录口号。企业文化一定要盯住人、抓住心、细无声。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多么轰轰烈烈、大张旗鼓搞的文化,都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第四,企业文化好看不如好使。企业文化不能曲高和寡,一定要落地,要实用,一定要大家能够入耳入脑。
第五,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走远,更不能走偏,也不能走飘。企业文化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与企业员工自身的条件和当地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走“偏”会走火入魔,走“飘”就容易走虚,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任何推动力。
我期待参与这个论坛的各位同仁继续创新探索,把文化论坛打造成我们农资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 曾 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随着农资行业的日益发展,企业文化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农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一是农资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标签化”现象存在,部分企业的文化创建流于形式;三是经营理念存在雷同。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既要与行业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借鉴外来文化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构建出有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此,针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全员参与,集体认同。企业应发动广大员工参与文化建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塑造共同价值观,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其二,专业设计,营造氛围。借助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专门力量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框架、途径、活动方式等方面做出专业性的设计。同时,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有计划、分角度地对企业的典型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加强企业文化舆论宣传,形成良好的建设和践行企业文化的氛围。
其三,不断创新,日益完善。企业文化在不同阶段是有不同变化和提升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不是真正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行业发展无止境,企业文化也无止境。相信在变革中前行的农资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会掀开精彩的一页,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金正大集团公司副总裁 陈宏坤:
开放、包容的金正大文化
金正大发展短短15年,已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念、价值观、制度、使命、宗旨、目标等企业文化体系,具体提炼以下六个方面:
企业愿景:成为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这一愿景指明了公司发展的两大方向:一是产品一定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附加值比较高的;二是成为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供应商,未来我们发展不仅是制造,而且是制造加服务,通过服务来赢得市场和客户。
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责任、共赢。诚信是立业之基、兴企之本。诚信是金正大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同时也是金正大择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创新是金正大灵魂;创新是金正大发展的第一要旨。金正大坚持不懈地在自身理念、技术、产品、管理、体制、机制、服务等各个方面钻研、创新。责任是我们的生存方式,也是金正大文化之基。金正大矢志做一个责任型的企业,金正大人所做之事要对自己、对同事、对企业、对客户、对社会负责。共赢是实现目标的支撑。金正大始终谋求与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共赢,不断谋求员工福利的改善、素质的提升;谋求农民增收和劳动方式的改变;谋求合作伙伴的发展壮大;谋求回报社会。
企业使命: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坚守这一使命,金正大建设国家科研平台、承担国家创新项目,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些工作既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站在行业的角度、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经营宗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这个口号听起来有点虚,但做起来其实一点都不虚,因为我们的产品是肥料,最终用户是农民,在实践中帮助农民增收,才能实现产品的销售和利润的提升。
企业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大胆务实、超前实践。金正大正是靠这种精神,从一个80万元起家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成为销售突破100个亿的龙头企业。
发展目标:要把企业建成创新、和谐、国际化的金正大,让我们的员工过上健康、快乐、超小康的幸福生活。坚持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得益彰。希望通过十年,或者是再长的十年,能够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徐艳梅:
企业文化产生巨大的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管理,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到目前为止,企业文化的理论传到中国近30年的时间,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发展不平衡、雷同等。企业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实际上是从强调标准化、体系化,到精准化的过程。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和管理息息相关的。
管理的价值体系体现在三个方面: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物质价值体现在管好人、管好物、管好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精神价值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这也是企业文化所在。透过管理活动对人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的细枝末节,大到战略,小到文化活动,就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功能是由结构所决定的,只要实施企业文化,就一定要有组织结构。传输力和结合力的产生,是透过文化来反馈的,而把员工凝聚在一起时通过管理自然产生的效果,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是天然的、亲和的关系。
目前,由网络技术包括高科技革命性的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企业战略的变化,企业发展战略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在企业已经从早期的竞争战略发展到今天的蓝海战略。那么战略变化,也就决定了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结构重组要求、并且促使企业协调机制进化;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的评价日益多元化、社会化,企业社会责任受到更多的关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战略变化带来结构变化,结构变化带来评价变化,评价变化以后,必然又要求企业改变战略,或者调整战略,这样一个相互的过程推动这一企业不断前进。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企业不是一个利润体,而是生命有机体,因此可以从生命体来反思企业,而企业文化是一个坚实的理论根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一个生命型企业应该具有实用性的理想主义,以“创造价值”为立业之本,善于构建企业生态,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修炼。
为什么会产生企业文化?从早期的传统管理、科学管理到上世纪60年代的现代管理,到了80年代出现的文化管理,美国人之所以在80年代衍生企业文化是由于美国在60年代管理走向误区的反思,高度理性化管理,见物不见人,这样就忘了管理的根本源头是什么了。事实上,应该从高度理性化管理这个误区当中走出来,回归原有的精神革命。到了80年代,由于受日本文化的一些启示,诞生了企业文化。
而目前我国平均管理水平处于科学管理与现代管理的过渡时期,也就是相当于美国50年代水平,大概差了63年,这也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但并不妨碍我们建设企业文化,且可杜绝走弯路。我国传统企业文化,本身具有高度的灵性和人文情怀,目前企业已经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得天独厚、得心应手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只要管理企业,就必须要面对的不容回避的问题,不受时间、经历、资本等的影响,因为企业文化是最基本的功用。企业文化就是能够使员工凝聚在一起,引导大家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同时培训员工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总之,企业文化将产生巨大的企业凝聚力从而打造公司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王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我国对“三农”的投入逐年提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随着各行各业企业文化蓬勃发展,农资企业也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使命,对我国落实发展“三农”是一个福音,所以农资企业文化论坛的召开非常有意义。
企业文化是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以培育员工的人文修养和自我管理素质为基本途径,以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培育为核心手段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是管理学层面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延伸。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相对于社会文化而言的知名文化,是企业的微观文化,它的重要职能是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文化素养及事业素养、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价值理念等。
企业文化建设与研究的内容,分为“本质”和“载体”两个体系,企业文化方面包括两大体系,一个是本质体系,一个是载体体系。本质体系,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领导班子的经营哲学、企业家的经营方式以及企业道德理论哲学。这些内容提出之后如何实施、落实,就是所谓的“载体”。载体部分就是环境建设、行为规范建设、制度模式的设置,企业文化队伍的建设、设施的建设,礼仪的形成,包括各式各样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有企业标识的设计等。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本质与载体并重,融入多种载体和形式,要做到以气载道,使理论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存在有自发、自觉两种形态。企业文化理论是随着企业应运而生的。无论是经营创始人的经营思想,还是企业战略规划,都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自发的程度越高,而且在实践上,需要科学的把握,企业文化才能慢慢渗透,变成企业无形的资产。
企业文化实践的基本路径与方法:第一,企业文化要融合国际化的进程。第二,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制订实施高度融合。第三,企业文化建设要和企业制度改革相结合,其核心是企业的变革要和流程结合起来,掌握好文化的传承与重塑。第四,企业文化建设要融到品牌中形成品牌文化。品牌的背后一定有文化的支撑,用文化的力量来彰显品牌的价值,把它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中去,那这个品牌的价值是无限的。第五,企业文化又要融入到客户服务手段当中,做到形神兼备。第六,要融入到队伍建设,进行价值培育。如何让员工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是每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七,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建设重点是企业文化的深化与升值。
此外,要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是文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指南,又是文化管理的一个必由之路,对于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魂 农资情 中国梦 “金正大”杯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有奖征文大赛揭晓
会上,与会嘉宾向“‘金正大’杯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征文大赛”的获奖者颁发了证书与奖品。
一等奖:1名
江西六国 黄耀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等奖:2名
天脊集团 王爱军《传承优势文化 引领天脊发展》
四川农资料集团有限公司 唐良丽 《文化的力量》
三等奖:3名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 杨春红《众家之长 诚信守德》
河北双联 江亚丽《双联人的“慎独”精神永传承》
浙江农资集团 胡大为《浙农阳光点亮希望》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第5-6版专题报道 作者:张 琴 阴剑锋 崔海涛 张 涛 张艳潇 郑 晓 日期:201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