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5

大众日报:创新成就梦想

浏览次数:3176次
A- A+

  

 

 

创新成就梦想

——写在金正大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之际

△金正大新型肥料生产工业园区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大楼

△金正大技术研发人员在智能科研温室进行科研试验

△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与袁隆平院士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1月18日,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正大”)又创造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第一:在这天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中国肥料企业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企业。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说:创新发展是金正大持之以恒的追求,也因此,金正大正在一步步逼近自己的梦想——“做世界级的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敬的农化服务商”。

  创新给金正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短短15年,金正大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生长在沂蒙山腹地的小复合肥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短短15年,金正大拥有了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一个院士工作站,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短短15年,金正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缓释肥料》国家标准,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了第一个中国最大的缓控释肥全国推广体系,获得了中国肥料行业第一个技术创新工程国家科技进步奖。

  15年来,金正大肩负起科技兴农的神圣使命,视科技创新为企业生命,成为我国肥料行业科技创新的先行者、实践者,成为以科技创新振兴中国化肥工业的领军者。

  以创新奉献新型优质肥料产品

  1998年8月26日,是金正大人永远难忘的一天。这一天,金正大最初的八名创业者,在一间废旧的厂房前填了第一锨土。

  站在基碑前,他们暗下决心:这几锨土,将在华夏大地上埋下一颗创新的种子。我们要让这颗种子创造出新型肥料,让农民用上高效肥料,让祖国拥有更广阔、更美丽的碧水蓝天,让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最可靠的保障。

  没有红地毯,没有大红拱门,也没有震耳欲聋的烘托欢乐气氛的音响,但这句话却一直回响在金正大人的心中。

  企业创建初期,正值中国复合肥大发展时期,化肥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化肥产业赢得发展机遇。企业怎么抢抓机遇,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万连步经由深入的思考后认为:未来的化肥产业一定要升级。产业升级的路径一定要紧扣改变传统化肥产业瓶颈。走对了路径,企业的前景无限光明。

  复混肥让刚刚进入化肥市场的金正大有了一席之地,而在当时,传统复合肥领域正处于上升时期,市场供不应求,但金正大人没有在一帆风顺中陶醉。他们深知没有创新发展就没有进步,更深知化肥这类传统产业不发展迟早要被淘汰。

  万连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企业,其理想与发展必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同步。

  基于此,金正大在保持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把主要精力倾注到对符合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上来。经由大量的调研分析,金正大人意识到,中国肥料产业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增产增效的现代化之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公司副总裁陈宏坤表示:“我们研发高端肥料产品,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而决定的。”他给记者们罗列了一连串数字。第一,我国以占世界9%的农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产量提高离不开肥料。第二,为了确保粮食增产,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消费了世界35%的化肥,不断增加的化肥投入并没有持续增加粮食产量,肥料利用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亿元。同时,肥料的利用率低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研究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此外,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排放是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排放的气体和粉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这些问题都需要研发出既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够提高产量的新型肥料。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这样的企业才是有前途的企业,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陈宏坤表示。

  带着这样的责任,金正大人以敏锐的眼光和嗅觉审视着行业的趋势,观察着产业的发展。2001年,金正大科研人员考察欧洲市场时,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种名叫缓控释肥的产品,不禁大吃一惊:这种化肥的价格竟是普通化肥的10倍!

  一打听,这种化肥的利用率高达60%以上,他们再一次惊呆了,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理想的高科技产品吗?

  于是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种缓控释肥料搞出来。

  从欧洲回来后,金正大人四处奔波,在国内走访了几十家科研机构,拜访了几十名专家学者,却没有一个人研发这种产品。就在他们找了大半个中国、整整六个月后一无所获的时候,突然得到一个信息,山东农业大学的张民教授已经在实验室做出了这种产品。

  两者的相识和合作,引发了中国肥料行业的一次深刻革命。

  自2002年与山东农业大学开展合作起,金正大进行了缓控释肥的系统研究,从改变化肥本身的特性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入手,大胆探索创新,一举突破了困惑研究开发领域多年的三大难题:控释肥料机理研究、控释肥包膜材料开发、缓控释肥包膜工艺技术创新,创造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释肥生产工艺体系,创建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试验示范—技术应用—大面积推广”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研发模式。

  经过六年的推广,缓控释肥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份,推广面积高达6000万亩,为农民实现增收150亿元,

  以创新打造高端技术研发平台

  缓控释肥的研发推广成功使金正大快速成长。金正大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商。然而,金正大不满足做一个仅属于自己的企业,她要引领行业从传统的化肥产业向新型肥料业转变,并实现新的发展。

  金正大通过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批高层次的研发平台,抢占了行业发展制高点。自2004年开始,金正大以缓控释肥关键和共性技术创新为主线,产学研结合为创新手段,从企业战略层面实施缓控释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使我国控释肥产业技术在不断革新中走向成熟,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2009年10月,金正大申报的“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的批复。“中心”是集缓控释肥基础研究、工程技术转化、质量检测、标准制定、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为一体的创新平台,也是我国缓控释肥行业唯一的国家研究中心。“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化肥行业跨入发展新时代,缓控释肥产业的研发、推广应用迈上快车道。

  自成立以来,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1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32项,研发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转化。

  2010年1月,金正大牵头发起成立“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开展试点工作的36家联盟之一。这进一步确立了金正大在缓控释肥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联盟”集聚了产业主要科研、生产和推广方面等成员单位20个,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组织方式,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链。并通过共同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形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广大中小企业,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引领和带动作用。

  随着2010年9月成功上市,金正大进一步加大了研发平台的建设。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以金正大为依托单位组建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继2009年获准组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来金正大组建的第二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批准金正大与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筹建“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能获得如此多的高端研发平台,一方面凸显了金正大的创新与研发实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企业的创新提供了路径与模式。

  目前,金正大已形成了开放式的新型肥料研发体系。“十一五”以来,金正大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起草了6项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拥有124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并在复合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及磷化工领域储备了一批领先的技术和新产品。这一切不仅使金正大占领了行业科技发展制高点,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化肥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化肥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创新发展的标杆。

  在许多人看来,金正大拿出那么多的钱去建设如此多的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简直不可思议,但万连步却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建设缓控释肥技术创新高地,促进更多的企业步入缓控释肥的研发生产,推进缓控释肥在中国遍地开花,不仅能使中国粮食产量迅速提高,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责任。”

  以创新构建全新农资服务模式

  在复合肥这个基本没有产品差异化的成熟行业里,销售是否具备强大的优势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金正大公司坚持“营销优先”的指导思想,坚持“技术先导,服务领先”的方针,将肥料生产、营销、应用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了业内领先的“农化知识传播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体系、现场服务指导体系”的营销体系,建立了以“渠道优化、密集分销、驻点营销和农化服务”为重点的营销服务模式,并实施了营销四大战略,即渠道创新战略、实施品牌战略、服务营销战略、紧密合作战略。

  这些全新的营销服务模式,推动缓控释肥销量一年一个台阶。

  ——借网营销。2006年起,金正大与中国邮政物流公司共同发起“绿色邮政金大地,服务三农进万家”活动,金正大公司利用中国邮政这一金字招牌和遍及乡村的网络优势主推“金大地”肥料,配合其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邮政“三农”服务站,实施送货上门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邮政方便、快捷的免费配送服务。

  借助中国邮政物流的网络,开发和巩固了邮政物流这一网点多、渠道广、知名度高的销售渠道,目前已经与335家邮政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涵盖25个省,2011年通过邮政系统销售的产品分别占总销售收入的26%。

  ——种肥同播。自2006年以来,金正大围绕为农业增产、为农民增效这一市场利剑,创造了“种肥同播”营销模式。即通过技术研发,把缓控释肥与种子一起播种。这种模式增产增效,深受农民欢迎。临沭县白旄镇农民周志柱介绍,他承包了25亩耕地,过去一季粮食耕种收割要反复多次,自2009年开始用种肥同播,节省了劳力,还提高近20%的产量。他们村目前已经有60%以上的加入了种肥同播的行列。“用种肥同播,算上省工、省时、增产,每亩能净增效益300元。因为不用施第二、第三遍肥,还能省出好几个月的时间到城里打工挣钱,何乐而不为!”他说。

  ——配方肥推广。“根据作物生长需要以及土壤情况补充合理的养分”是近年来开展科学施肥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农业部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旨。然而如何将配方落实成配方肥产品是制约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关键。金正大将测土配方作为服务的重要抓手,为农民提供施肥指导,促进配方肥科学下地。

  作为2012年我国百家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金正大在推广配方肥的同时,也撒播了专业化的服务,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使配方施肥常态化,金正大公司已连续5年配合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开展配方肥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2011年公司推广缓控释配方肥37.7万吨,节肥成本约2亿元。为切实促进配方肥“进村、到户、入田”,2012年6月,金正大无尝赠送1000台种肥同播机给全国的100个县1万个村的种植大户。

  ——服务升级。为解决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1年,金正大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与吉林省东丰县土肥站联合启动了县级农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该农化服务中心集配肥、农资产品销售、专业农化服务于一体,以辽宁生产基地为依托,将农技推广与农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缓控释肥等农资产品。

  未来,金正大还将在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及农业示范区内选择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其为示范单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下的全程服务,同时结合公司推出的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服务,提供作物全生育期跟踪服务,以技术优势、服务优势不断占领高端肥料市场。金正大将用3-5年时间,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等省粮食大县,依托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生产基地的辐射功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化服务中心网络。由此,金正大将逐步朝着成为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与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的宏伟目标迈进。

  以创新建设和谐、国际化的企业

  金正大诞生在沂蒙山的一个偏远县,但企业内却聚集了一大批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有识之士。

  在金正大,我们看到许多重要位置上的管理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在金正大人看来,企业诞生在偏远的临沭县,信息、人才、资源本来就匮缺,如果人员都来自当地,那么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信息、能量缺乏流动、流通,必然走不远。但有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地处偏远也敢在世界舞台上争锋。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公司拥有各类研究开发人员412人,高级职称人员62人,专业涉及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化工等近十个专业,技术研发力量非常雄厚。同时,通过实施柔性人才政策,公司外聘19名尖端的科研专家(其中国外专家7名)作为公司的特聘顾问或科技专家,国内外220名专家承担了金正大的科研任务。

  为了让创新不断传承,金正大人在不断学习,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人员经常到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考察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并组织高管进行定期培训、学习。为了让经销商能紧跟上金正大创新的步伐,共同成长,金正大组织经销商到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系统培训。

   “我们很幸福地拥有一个充满亲情与温暖的金正大之家,在这里工作,我们快乐、充实!”正如金正大员工所说,15年来,金正大人在努力建设“创新、和谐、国际化”的金正大,旨在让员工过上“健康、快乐、超小康”的幸福生活。15年来,金正大不仅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且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在行业内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尊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目标,这对致力于研发新型肥料的金正大来说,又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万连步对未来充满信心。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金正大崛起的力量,创新成就了金正大的梦想,创新激发了金正大的创业热情,创新让金正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人们有理由相信,以“创新、和谐、国际化”为目标的金正大,将以创新之力引达发展、和谐之境,并将在全球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中奉献来自齐鲁大地的中国力量。

  ■金正大公司创新发展大事件

  ◆1998年8月,金正大前身“临沂市金大地复合肥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10月,金正大整体变更为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2月,金正大被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2004年11月,金正大引进山东农业大学5项缓控释肥专利技术,开始产业化开发。

  ◆2006年3月,金正大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2006年6月,金正大被科技部等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06年6月,金正大(美国)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在华盛顿成立。

  ◆2006年12月,科技部批准金正大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控释肥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课题。

  ◆2007年8月,金正大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7年10月,金正大参与起草的《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颁布实施。

  ◆2007年12月,公司包膜控释肥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2008年2月,金正大“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4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发《关于开展“金正大”缓控释肥料示范的通知》,并与金正大签署联合推广缓控释肥协议。

  ◆2008年5月,金正大先后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并聘请袁隆平院士、朱兆良院士为公司科技专家。

  ◆2008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9年7月,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公司成立“山东省院士工作站”。

  ◆2009年9月,金正大负责起草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填补了国际上没有《缓释肥料》国家标准的空白。

  ◆2009年10月,科技部批准金正大筹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1月,金正大牵头发起成立“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

  ◆2010年1月,金正大“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9月,金正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公司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月,科技部批准金正大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

  ◆2011年4月,金正大被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委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公司筹建国家复合肥料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金正大又一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

  ◆2012年7月,金正大6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项目建成投产,公司缓控释肥产能达到1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

  ◆2013年1月,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来源:大众日报第11版整版专题报道 作者:李文明 史佩升 日期:2013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