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5

农民日报:金正大获奖意味着什么

浏览次数:2900次
A- A+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18日在京举行,大会上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据了解,这是肥料企业首次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奖项。国家为什么把这顶桂冠戴在新型肥料行业及企业金正大的头上?

  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国家对金正大的褒奖,对该公司的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创新体系的充分肯定,透过现象看本质,授奖意义十分深远,还可以这么认为,国家给缓控释肥行业授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将引领肥料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变革期,继粮食“九连增”之后,2013年农业丰收、粮食增产面临着土壤酸化、肥效报酬递减、农业面源污染、极端气候等考验,增产的潜力之一就是进行耕地质量建设,通过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耕地质量建设?近年来,国家通过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同时,由于国家倡导高效节水农业及增产、经济、环保施肥,新型肥料发展势头迅猛。其中,缓控释肥具有节肥、省工、生态、高效的特点,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大背景下,在大田的应用空间不可小视。

  我国缓控释肥料研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得到快速发展,从事缓释肥料研究的科研机构已有30余家,获得了20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缓释肥生产技术体系和包膜类、化学合成类、抑制剂类系列产品,实现了标准化、产业化。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460万吨,其中包膜类250万吨,化学合成类40万吨,抑制剂类170万吨。在“十一五”期间,缓控释肥技术就纳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年示范推广范围涵盖20多个省份。近年田间实践表明,使用缓控释肥可平均增产5%~10%,最高可达30%,每亩可增加效益50~100元,多时则达200元。太湖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氮素总损失可降低15%~25%,有益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截至目前,金正大缓控释肥已在我国30多种作物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6925万亩,为农民新增经济效益146亿元。推广缓控释肥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正好满足了突破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这一要求,符合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由于工艺与成本诸多因素,缓控释肥在国外被称为“贵族肥料”,在我国也需要平民化才能走进大田。此次国家授奖意味着将为缓控释肥料走进大田助力,并为我国肥料行业结构调整升级树起方向性标杆。目前,新型缓控释肥开发已进入农业科技改革启动项目,近期利好政策表明,国家将启动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及推广新型缓释肥技术下乡,以政策导向、财政杠杆撬动新型缓释肥在大田推广施用的积极性,确保广大农民“用得起、用得着、用得好”。

  新型缓控释肥与所有新事物一样会面临成长的烦恼,面临生产施用成本高、大田环境条件受限、农民认知度不足等挑战。为此,肥料行业与农技推广部门应以金正大获奖为契机,以开发和应用推广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创新手段,通过提升大田投入产出效益来加快缓控释肥产业化应用与推广,尽早在新型高效环保肥料终端消费者——广大农民中形成新的发展共识。

  来源:农民日报第5 版 作者:韩永奇 刘鸿燕 日期:2013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