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4

农民日报:缓控释肥-“平民化”才能走进大田

浏览次数:5194次
A- A+

  

 

缓控释肥:“平民化”才能走进大田

山东金正大公司在安徽萧县开展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已达5年,施用玉米面积累计6万余亩。该技术的采用可提高玉米产量10%以上,每亩节约种子成本约30元、人工成本40~50元。图为金正大农化服务队的机手在该县王寨镇程庄村操作种肥同播机械。 高海波摄

缓控释肥料具有延长肥效、减少施肥次数、提高利用率、节省劳动力、减轻环境污染等特点,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3月,“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施用技术”作为农业部发布的主推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范围扩大到23个省份的25种作物。

我国发展缓控释肥料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十一五”时期发展较快。由于生产成本、产品工艺、市场定位、施用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实现缓控释肥料产业健康发展、尤其是推广应用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近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缓控释肥料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官员、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科学施肥需求催生缓控释肥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施肥。针对肥料价格高位运行、部分地区过量施肥、盲目施肥、肥料利用率偏低等问题,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对记者说。“十二五”时期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对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优化化肥产品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缓控释肥料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胡元坤说:“农业部作为肥料登记管理和推广使用的主管部门,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缓控释肥料产业发展。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规范产品登记管理,指导农民科学使用。”

曾有业内专家一语道破缓控释肥走向大田作物存在的困境之一:没有田间试验示范,就没有缓控释肥的有效推广应用。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牵头、12个省农科院及院校参与了一系列缓控释肥田间试验。据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家康介绍,2006~2010年他们在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湖北、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区),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哈密瓜、甘蔗、香蕉、柑橘、花卉、苗木等13种作物,累计完成田间试验233个。数据显示,在施用等量养分的情况下,控释肥的增产效果普遍好于普通化肥。全量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比较,一般可增产5%~10%,高的可达20%。

肥料必须符合农业实际需要

“应根据农业、农民实际需要生产对路的肥料,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也应如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3月,他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6个省1152个农户的调研,他们发现,我国现有肥料配方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荐配方比较,符合度不足3%,说明很多企业不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确定配方,而是根据生产工艺、原料价格和经济效益确定配方。

张福锁建议,现在是遏制肥料行业盲目发展、重新定位发展方向的时候了。他说,由于我国农田地块面积小、小农户经营技术水平低,应该重点发展大区域通用型配方肥。结合作物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小调整,是解决我国目前盲目过量施肥最有效的策略。借鉴国外管理模式,国家要严格要求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让农户明白所购肥料的养分,让他们能根据需要选肥和科学用肥。

中国农科院牵头的田间试验也表明,肥料使用并非一味求“新”求“高”就好。据李家康介绍,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可进一步提高肥效,如果比例适宜,一般可比普通尿素增产10%~15%,比全量施用控释尿素多增产5%左右。

“贵族肥料”“平民化”尚需努力

由于国家高度重视,业内专家感到大力发展缓控释肥料的春天已经到来。

“春天能不能真正到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说,“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主攻大宗农作物兼顾园艺特色作物,通过推广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3~5个百分点,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研究、生产、使用、评价和监管体系。”

缓控释肥料因为生产成本高,在国外这种价格是普通化肥3~9倍的“贵族肥料”,至今主要用于苗圃、高尔夫球场、家庭花园等高端市场。在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生产成本已大幅度降低,但要“平民化”走向大田作物,尚需各方努力。

“近年传统单质化肥的快速发展,为新型肥料的发展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基础肥料。”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淑兰告诉记者,近几年尿素、磷酸铵发展过快,尤其尿素产品,出厂价基本在产品成本价左右徘徊。刘淑兰认为,新型肥料作为传统肥料的补充,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替代传统肥料。她建议,在重视新型肥料发展的同时,必须继续搞好传统化肥的生产建设。鼓励单质肥生产企业涉足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生产。鼓励有优势的复合肥生产企业与单质肥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减少生产环节,降低产品成本。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等专家则建议,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农民使用缓控释肥料,防止肥料面源污染。应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对农民使用缓控释肥料给予生态补偿金补贴。

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亟待规范

缓控释肥料生产技术含量较高,在示范推广阶段必须进行必要的规范,否则市场难监管、农民难分辨,既不利于缓控释肥料产业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农业生产。

为此专家建议,一是择机出台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根据产品技术的复杂程度规定准入的门槛,防止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保护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农民的利益。二是国家要加大新品种肥料生产技术开发和农田应用试验的扶持力度,通过评估筛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加快技术相对成熟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三是要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生产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产品检验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程等。其中产品检验规程尤为重要,既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也是质量管理部门检查产品质量的依据。四是要明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新型肥料性能再好,农民没有掌握科学使用方法,照样不会有好的效果。五是重视产品成本,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来源:农民日报5版  作者:刘鸿燕、刘家琴 日期: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