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2

经济日报:两会观察: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逾越

浏览次数:2598次
A- A+

两会观察: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逾越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当前各地积极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造成耕地浪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目前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8.2亿亩以上。虽然从数字上看,离红线尚有2000多万亩的空间,但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变化,就会发现要保持这一胜利成果并非易事。

  数据显示:1996年全国耕地总量为19.49亿亩,到2005年只有18.31亿亩。在10年时间内减少了1.18亿亩,假如这一趋势不能有效遏制,两年内这条耕地红线就有失守的可能。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18亿亩耕地是未来5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此后,几乎每年的两会都会强调这一红线数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并将其上升到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

  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许多代表委员提出,一方面要少做“减法”,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各种乱占耕地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多做“加法”,通过平整复垦,挖掘补充耕地的潜力。

  首先是严格执法,杜绝滥占和浪费耕地。以下3个数据表明,我们目前的耕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占地的世界平均水平是80平方米,我国则达到130平方米;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介绍,目前我国房地产建设用地量分别是:在建用地510万亩,待建210万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测算则表明,我国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占用耕地44亩。以上这3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建筑对土地的耗费量过大,而强烈的固定资产投资冲动也始终成为突破红线的压力来源。在当前各地正积极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造成耕地大量浪费。

  其次要加大整理力度,实行“占补平衡”。我国土地管理的相关法规要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占一补一”。但实践中,有的地方采取“偷梁换柱”做法,比如在城镇边占用良田,再在石头山上垦荒充数,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必须重视。可行的办法是退宅还田、平整耕地、治理矿坑。

  这些年,农村外出务工潮兴起后,由于房屋建新不拆旧,“空心村”众多。通过退宅还田,有望大幅增加耕地面积。农村田块细碎,田坎过多,通过平整归并也可增加不少耕地。此外,我国各地有大量废弃矿坑、采矿塌陷区,加以治理也能增加许多良田。

  对补充耕地的潜力,有调查数据显示:田块归并可增地约4700万亩,退宅还田约4300万亩,矿区复垦约2300万亩。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表明,自2008年以来,中央支持开展的10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整治规模达6000多万亩,补充耕地面积1000多万亩。最近几年,耕地锐减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土地整理补充功不可没。

  肥料行业应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

  粮食要增产,肥料很重要。肥料质量的优劣与使用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影响生态环境。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的肥料管理法规。我国化肥消费量占世界的30%,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却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肥料监管只能依据一般工业品的《产品质量法》。因此导致在肥料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假冒伪劣肥料坑农害农时有发生,重化肥轻有机肥、过量施肥等现象普遍发生,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农业部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曾专门开展过肥料立法调研,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肥料立法没有进入国家立法计划。目前,饲料、农药、兽药都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建议将肥料立法工作尽快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使我国在肥料生产、施用、管理方面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切实解决当前肥料生产、经营和使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来源:经济日报第10版 作者:黄俊毅 日期:201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