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2

中国科学报:万连步代表—土壤酸化,须迫切治理的“慢性病”

浏览次数:2877次
A- A+

  

  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粮食增产的重要保证,作为来自肥料行业的人大代表,我既感到骄傲又深感责任重大。

  在此次人大会上,除了要向社会宣传科学用肥、提倡“三农”服务外,我觉得更有必要呼吁大家关注下土壤质量安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的土壤酸化问题。

 作为肥料行业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此次上会除了普及科学用肥这一本职工作外,他更迫切呼吁的是有关“重视土壤酸化,从源头保证耕地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一沉重话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科学》上发表的“中国主要农田土壤显著酸化”让万连步印象深刻,也深有感触。该文章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农田土壤pH值平均下降了约0.5个单位,这相当于土壤酸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倍,经济作物体系土壤酸化现象尤为严重。

  “土壤酸化就像慢性病,是渐进式的,一旦发觉,实已‘病入膏肓’。”万连步表示,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其中中低产田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近30年来,由于酸雨、施肥不合理、耕种不科学等原因,我国土壤酸化严重,全国40%的耕地土壤pH值处于6.5以下(7.3亿亩),12.4%的土壤pH值处于5.5以下(2.26亿亩),1.3%的土壤pH值处于4.5以下(2285万亩)。南方、东北以及东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加剧,且酸化面积有逐渐增大、酸化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我们学农的都知道,土壤酸化后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作物根系生长的条件变差,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稳产高产,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万连步感叹。

  他进一步分析说,土壤酸化的危害是好几个层面的,首先是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当土壤pH值下降时土壤中正电荷增加,对钙、镁、钾等养分离子的吸附量显著减少,土壤养分容易随水淋失,造成土壤养分贫瘠。

  “当铝在土壤中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溶出时,会导致作物中毒甚至死亡。土壤酸化还会‘催化’锰、铬、镉等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和农产品品质。从长期来看,土壤酸化后,嗜酸性细菌增加,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中的养分循环改变和食物链断裂,导致土壤生态功能变差,作物生长受到抑制。”万连步表示。

  在万连步看来,国内土壤酸化加剧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采用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酸雨和过量的氮肥投入,加速了酸化进程。而这一过程中,国家及各地农业部门缺乏重视,监管、立法和政策扶持工作滞后。

  “要真正改变国内土壤酸化问题需要群策群力,首先是要从法律上规范,加大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投入。”万连步进一步表示,酸化土壤改良周期长、见效慢,建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工作。

  他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制定酸化耕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指导各地开展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改良效果,同时要加强对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酸性土壤改良剂生产企业的扶持。

  □手记

  生在沂蒙,长在沂蒙,创业在沂蒙。学农业出身的万连步,做过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深知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艰辛。

  1998年,金正大从废弃砖窑厂里起步,建立了第一条肥料生产线。15年来,金正大坚持“技术先导,服务领先”的发展战略,攻克了一个个肥料科技难题,实现了缓控释肥国产化,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金正大的成功偶然中有着必然,而最为关键的是其坚守的“粮食安全、耕地安全”的施肥底线。

  来源:中国科学报第4版 作者:黄明明 日期:201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