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1

农村大众: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金正大

浏览次数:4448次
A- A+

  

 

复合肥料行业有了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金正大

本报记者  李伟  通讯员  高海波

  7月26日,全国唯一的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山东金正大公司。该“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以金正大公司作为依托单位成立的。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加速新型肥料的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解决行业面临的科技难题,促进我国肥料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化肥工业的整体创新水平。金正大公司年产60万吨新型硝基肥项目投产仪式同日举行。

2012年7月26日,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

金正大研发人员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开发作物专用肥

  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金正大公司继成立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后,建设的又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由金正大筹建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确立了金正大以两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平台,担负起引领我国化肥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任务。

  科技创新,复合肥料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化肥是当今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对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40%左右,尤其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相关资料统计,2010年我国化肥总产量6620万吨(折纯),其中复合肥1670万吨,占肥料总量的25%。相对于氮肥、磷肥、钾肥,我国复合肥消费增长率为7%,在所有肥料中增长最快。

  然而,化肥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首先,肥料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如我国复合(混)肥生产企业大多数厂家生产规模小、效益低,部分企业设备能耗和原料消耗巨大,成本较高。其次,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如单质氮肥、磷肥和低浓度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比例很大,复合化率较低,目前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第三,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中提出,化肥产业将严格控制氮肥、磷肥产能的盲目扩张,鼓励发展复混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生物肥及全水溶性肥料等,以及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复合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等多元肥料。

  业内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创新基础能力。但在复合肥料研究方面,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创新能力差,科研产出少,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同时,我国农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表明,如果能优化全国复混肥料配方,可以节约200万吨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00万吨。

  目前,我国解决粮食安全主要还是依靠高强度地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大量化肥等化学品的投入。虽然我国粮食总产居世界第一,但单产仍然不稳定,制约粮食增产的土肥资源因素仍没得到根本解决。未来10年,要完成粮食增产1000亿斤、建设10亿亩高产粮田的国家战略规划目标任重道远。为此,在继续进行作物良种选育,提高作物的遗传产量之外,重要的途径在于研究开发复合肥料,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因此,加强复合肥料开发对于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食品结构、营养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无公害产品、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类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人们对食品营养结构的需求随之带来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重不断攀升。目前全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近5亿亩,总用肥量与18亿亩大田作物相当,这些变化也带来了市场上对肥料产品需求的巨大变化,营养结构的高端化意味着肥料产品高端化的趋势,在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后,传统复合肥已迫切需要技术升级、产品换代,高效增产、省工省力、节水环保型肥料已成为未来肥料的重要发展方向。”金正大公司副总裁陈宏坤说。

  在我国肥料产业目前正处在技术升级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审时利势,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速复合肥料产业创新的新引擎

  加强科技创新,成为当前化肥行业中最重点的工作。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介绍,以磷复肥为例,我国现有的磷复肥能力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农业需要,今后磷复肥的发展应落实到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上来。

  “重点就是提升现有复混肥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积极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品种,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生产满足作物需要的专用肥、功能肥及节水型肥料。”修学峰解释道。

  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是根据国内外复合肥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需求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结合我国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将研究制约我国复合肥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缓控释复合肥料、硝基复合肥料、水溶性复合肥料等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

  此外,工程中心还能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点解决行业关键性、前沿性的技术难题,集成完整的复合肥料研究、生产、测试、应用和评价工程技术体系。在带动企业进行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创新,促进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选择一批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组织研究攻关,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我国化肥行业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黄宁介绍说。

  建成后,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一流的工程实验条件、一流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科技创新平台,最终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工程中心的建设,为《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建设“临沂复合肥料产业集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推动山东省化肥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雄厚的实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保障

  金正大公司是肥料行业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最具实力的企业,成立14年来,始终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了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2010年10月科技部批复公司组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两年建设,国家缓控释肥工程中心对推进我国缓控释肥技术进步以及提高肥料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较大贡献。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国家复合肥料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赋予金正大公司。两年建设两个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这样的成绩取决于金正大公司在肥料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势。

  2011年,金正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6.3亿元。在肥料研发、生产、推广过程中,积极发挥企业创新及技术转化应用的主体作用,每年科技投入占整个销售收入的近5%,专注新型肥料产业的研发。其中,缓控释肥产能突破1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作为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年产60万吨硝基肥项目顺利投产,使金正大公司初步形成了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在内的代表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方向的完整的高端产品线优势。其中硝基肥项目是金正大公司顺应全球化工产业发展新潮流,把握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新趋势而建设的,是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在质量、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独创性,代表了我国肥料发展前沿技术。

  在硝基肥生产中,金正大公司自创了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将硝酸磷肥料浆经浓缩后直接喷入造粒机内与其它养分混合造粒。该工艺解决了目前硝酸萃取磷矿装置中脱钙困难的难题,设备实现了全部国产化。区别于传统硝酸磷肥工艺对磷矿要求非常苛刻的缺点,该技术可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硝酸磷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副产品高纯度石膏,各项指标均优于天然石膏。高纯石膏经过简单加工可以变为模具石膏。投入只有冷冻法的20-30%,能耗也较冷冻法低。

  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外,金正大公司还拥有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同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起草6项行业及国家标准,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04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积极开展农化服务工作,公司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目前,拥有“沃夫特”和“金大地”2个中国驰名商标。

  “金正大将按照国家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缓控释复合肥、硝基复合肥、水溶性复合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力度。重点解决行业关键性、前沿性的技术难题,不断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从而进一步确立金正大技术先导的地位,为我国化肥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金正大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说。

  来源: 农村大众A4版整版专题  作者:李伟、高海波  日期:201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