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2

临沂日报:问鼎我国肥料至高点

浏览次数:3757次
A- A+

  

 

问鼎我国肥料至高点

——我国复合肥料行业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金正大

  导语: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以创新驱动肥料产业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金正大公司,靠创新崛起,凭创新发展。创新不仅实现了企业稳步增长,还带动了整个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7月26日,继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金正大2年后,全国唯一的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又落户金正大。“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以金正大为依托单位建设成立,也是金正大建设的又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心”的建立将促进我国肥料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化肥工业的创新水平。

  突破复合肥料产业发展瓶颈

  化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物质基础,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2010年,我国化肥总产量6620万吨(折纯),其中复合肥1670万吨,占肥料总量的25%。相对于氮肥、磷肥、钾肥,我国复合肥消费增长率为7%,是所有肥料增长最快的。

  然而,化肥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中国磷肥协会秘书长修学峰表示,从国内近几年的复合肥发展情况来看,肥料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如我国复合(混)肥生产企业大多数厂家生产规模小、效益低,部分企业设备能耗和原料消耗巨大,成本较高。其次,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如单质氮肥、磷肥和低浓度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比例很大,复合化率较低,目前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第三,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中提出,化肥产业将严格控制氮肥、磷肥产能的盲目扩张,鼓励发展复混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生物肥及全水溶性肥料等,以及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复合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等多元肥料。

  业内专家分析,“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创新基础能力。但在复合肥料研究方面,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创新能力差,科研产出少,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同时,我国农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表明,如果能优化全国复混肥料配方,可以节约200万吨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00万吨。

  目前,我国解决粮食安全主要还是依靠高强度地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大量化肥等化学品的投入。未来10年,要完成粮食增产1000亿斤、建设10亿亩高产粮田的国家战略规划目标任重道远。为此,在继续进行作物良种选育,提高作物的遗传产量之外,重要的途径在于研究开发复合肥料、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因此,加强复合肥料开发对于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肥料产业目前正处在技术升级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审时利势,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带动肥料产业技术升级

  在揭牌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农村司巡视员胡恒洋指出,希望工程中心能够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资源,研发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的复合肥产品。譬如结合国家干旱、盐碱地改良等国家项目研发功能性产品,满足农业不同需求。同时,还能通过平台的研究对市场走向有个超前的预见性和导向性。

  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黄宁介绍,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地方两个层面创新基础能力的合理布局为目标的。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地方特色产业链、地方主导产业等有较好创新资源基础的领域,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工程研究中心,给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命名和项目支持。

  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根据国内外复合肥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需求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结合我国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将研究制约我国复合肥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缓控释复合肥料、硝基复合肥料、水溶性复合肥料等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同时,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点解决行业关键性、前沿性的技术难题,集成完整的复合肥料研究、生产、测试、应用和评价工程技术体系,带动企业在技术集成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创新,促进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选择一批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组织研究攻关,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我国化肥行业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成后,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一流的工程实验条件、一流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科技创新平台,最终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工程中心的建设,为《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建设“临沂复合肥料产业集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推动山东省化肥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近年来,复合肥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而在这一进程中,企业也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之所以将国家级创新平台放在企业,主要考虑的是企业有能力尽快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分析认为,现在化肥行业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而这两大主体对比来看,企业在成果转化上显然更有优势。此外,由于企业直接深入市场,更加关注经济效益,因此在科研时方向性更明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

  2010年10月科技部批复金正大组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两年建设,国家缓控释肥工程中心对推进我国缓控释肥技术进步以及提高肥料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较大贡献。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国家复合肥料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赋予金正大公司。两年建设两个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这样的成绩取决于金正大公司在肥料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势。

  作为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年产60万吨硝基肥项目顺利投产,使金正大初步形成了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在内的代表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方向的完整的高端产品线优势。其中硝基肥项目是金正大顺应全球化工产业发展新潮流,把握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新趋势而建设的,是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在质量、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独创性,代表了我国肥料发展前沿技术。

  “金正大将按照国家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进行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工程化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信息与合作交流等内容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的新型肥料研发技术,确立肥料科技先导者的形象地位,为带动我国肥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金正大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说。(高海波)

   

  ■焦点

金正大,打造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7月23日,金正大6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项目投料试车运行,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是该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后的第一个募投项目,加上现有生产能力,金正大缓控释肥产能达到150万吨,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

  作为国内缓控释肥行业的龙头企业,金正大缓控释肥产销量连续六年占据全国首位。随着缓控释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金正大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开发和推广高端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

  金正大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表示,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并充分体现了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创新亮点。一是企业建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凸显了高效、节能、环保建设理念,仅工艺优化方面每年节约成本1000万元;二是对原有生产技术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和优化,进一步开发了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技术,创新了配套工艺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实现自控运行,提高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再次创造了行业技改和产业升级的标杆;三是重点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作物条件下的缓控释肥养分释放模式,土壤供肥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即同步营养相结合的施用技术,使缓控释肥应用更安全、生态、环保。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未来肥料发展方向是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走化肥质量代替数量之路,以缓控释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缓控释肥发展比较快,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打造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对于我国新型肥料发展将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对引领我国化肥产业技术升级,提升我国肥料的国际竞争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金正大高起点、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产能不断放大,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正在向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的目标稳步迈进。

  目前,金正大已研制出12个系列上百个作物专用缓控释肥新产品,累计推广作物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为农民新增经济效益约150亿元。金正大还研发了缓控释肥使用量、施用期和施用方法等高效应用技术,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10至15个百分点,并初步构建了缓控释肥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如太湖流域的研究,施用缓控肥氮素总损失可降低15至2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面源污染。

  金正大打造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必将助推我国缓控释肥在全球化的角逐中崛起。万连步表示,金正大将以项目投产为契机,打造全球缓控释肥第一品牌,通过内生和外延的双向扩张,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和产业链延伸,以良好的盈利回报社会、回报投资者。(高海波)

   

金正大参与起草的行标有望成为首个国际标准

  自7月1日起,由工信部发布的《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开始正式实施。据了解,该标准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金正大公司、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起草,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却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首个关于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

  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缓控释肥产业,中央一号文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都把缓控释肥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虽然我国研发缓控释肥的时间比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我国缓控释肥料在由“缓”向“控”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刘刚表示,目前国内控释肥料市场比较混乱,许多达不到控释效果的肥料,也被冠以“控释肥料”在市场上销售。“有必要制定一个控释肥料的标准来规范生产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行业有序竞争,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刘刚说。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实施后,如何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对此,专家一致指出,标准的实施单靠一个企业或者一两个政府部门是很难完成的,还需要多方联动。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公司副总经理陈宏坤认为,企业产品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才能参与标准制定。同时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加强了我们和国内外专家的联系和互动,从而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国内外关于标准的最新信息,以及国内外该行业发展的趋势,这就促使企业要站在行业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这对企业技术提升、强化质量管理,从而推动国内整个行业进步,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金正大将以此次《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实施为契机,以身作则,用标准规范企业行为,并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与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共同推进控释肥料行业健康良性发展。”陈宏坤说。

  据刘刚透露,我国已于近日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申请,希望以《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控释肥料的国际标准。我国已向其22个成员国发送了征求意见。届时,我国的《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有望成全世界首个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原小瑛)

   

  ■ 记者观察

创新引领企业未来

  在临沭县工业园区,数千亩厂区闻不到一般化肥厂的刺鼻气味。院墙内翠绿的草坪将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割开来,配上红白相间的楼房装饰,丝毫不逊于墙外蒙山沂水的美景。

  在金正大展厅,“诚信、创新、责任、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格外醒目。翻开20万字的金正大企业文化集,“创新”二字竟出现数千次之多。对于一般民企来说,这样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正说明了金正大人的最高追求。

  瞄准国际  推动全流程科技创新

  “在公司未上市之前,较之大型国企、外企,我们没有政策、资金优势,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率先掌握核心技术,生产出高端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这是逼出来的发展之路。”金正大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的话说出了金正大人的心声。在技术门槛并不高的化肥行业,当普通企业埋头做产品之时,金正大一开始就致力于科技创新,他们的目光一直就瞄准着化肥行业的国际领先技术。

  万连步经常带领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人员到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考察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他们了解到,缓控释肥在国外的价格和技术含量都很高,一般相当于普通化肥价格的2至8倍,而且只用于部分附加值高的农作物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让这种“贵族肥料”为国内普通农户所用,一直是个难题,这也成为他们攻克的目标。

  金正大选择的方法是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销售推广、后续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科技创新。

  在产品研发方面,他们通过进行缓控释肥机理研究,研制出的肥料产品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

  在工艺方面,为降低成本,使产品符合我国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金正大围绕关键技术筛选出控释性能好,成本低的包膜材料及其组合配方,并经过反复示范、试验,总结出将部分缓控释肥掺混部分传统复合肥,做成控释掺混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营销推广方面,他们开展大规模试验示范,将实际效果“写”在大地上。金正大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等40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来引导农民了解缓控释肥产品。先后在24个省(区市)的小麦、玉米、水稻等30多种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推广,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

  “种肥同播”  创新缓控释肥推广模式 

  根据缓控释肥产品的特点,2011年,他们全力推出“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在全国成立500个农化服务队,配置500台农化服务车和10000台种肥同播机,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活动。今年,他们继续扩大和深化技术服务,购置15000台种肥同播机,培训30000人次的机播手,配备700余辆农化服务车,同时,建立示范田,召开现场观摩会,创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缓控释肥推广模式。 

  在2012年6月山东省农企对接座谈会暨玉米机械化施肥现场会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粟铁申对金正大这种“种肥同播”推广模式高度赞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缓慢。种肥同播是打破传统施肥方式的一大进步,也是当前科学施肥技术的重大突破,还是测土配方施肥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金正大使测土配方施肥迈上了快车道。”

  2012年,为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正式将金正大纳入全国100家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将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的政策和技术优势,积极推广缓控释配方肥。

  立足“中心”  再铸行业创新新成就

  始终坚持创新的金正大,迎来了累累硕果。今天的金正大,站在了新的高度、新的起点上。

  两年成立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金正大在创新方面的执着和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心”的揭牌,掀开了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的新篇章,而60万吨新型硝基肥投产,也标志着金正大企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水平,产品档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正如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咨询慕增利指出的,这对全市的化肥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示范带头作用,这不仅为金正大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平台,而且促进了我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从创新产品,到起草标准;从创新科技,到成立国家级研究中心。在创新的道路上,金正大的步伐越走越坚定。如今,金正大已经成为我国肥料行业的科技先导者,他们还要开拓国际最先进的新型肥料研发技术,努力成为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

  让我们期待金正大再结创新的硕果!(程国霞)

  来源:临沂日报A4版整版专题  日期:2012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