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9

“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万里行”走进鹤岗

浏览次数:6038次
A- A+

     

“金正大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万里行”系列报道

“金正大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万里行”走进鹤岗

鹤岗位于黑龙江东北部,鹤岗军垦基地是在无人开垦的丘陵带造出了3万多亩的优良耕地,目前已经成为产粮基地。此基地拥有国内先进的农用机械设备,从耕地施肥到脱粒入仓全部是机械化运作,是现代化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典型的代表。金正大缓控释肥在集约化生产过程中表现如何?


                                  走进军垦基地
    来到军垦基地,我们被大型的现代化的农用机械、高高耸立的烘干塔吸引了,就是利用这些,基地100多名官兵将3万多亩耕地经营的有声有色。据基地负责生产的赵副主任介绍,基地耕种面积近3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另有大豆、水稻等作物。2009年经当地国营农场推荐,军垦基地正式引入62吨金正大缓控释肥,分别用在了2000亩玉米和200多亩大豆的种植上。赵副主任强调,今年黑龙江省的先旱后涝的气候现象在鹤岗体现尤为明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大。拿军垦基地来说,初春基本没有降雨,几场薄薄的春雨后才勉强将种子播上。到6、7月份,气候突变,连降暴雨,沟满河平,道路和田地被毁者众多,雨量之大、持续之久是当地有气象记载来所闻所未闻。作物受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初期所施底肥也冲失殆尽,后期大量追肥已成必然。但是情况并非这么简单,因为长期大雨,道路被毁,田地泥泞、土壤极度松软,施肥机械根本无法进入田内作业,所以当时能追上肥的田块寥寥无几。而当时施用控释肥的2000多亩玉米和200多亩大豆也没有追肥(当时施肥时每亩仅用金正大缓控释肥不足60斤,按以量定产的原则来看,也远远少于规定的施用标准),但是就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缓控释肥发挥了重要功效。

鹤岗军垦基地赵副主任介绍使用缓控释肥的大豆长势情况

金正大农化专家现场对比缓控释肥与普通肥的大豆长势


    跟随赵副主任,我们来到位于基地东南部的1号地——大豆基地。施用缓控释肥的大豆秧苗青葱,叶片完整、生命迹象完好,豆角饱满、挂角率高;普通肥区则是一片黑黄,绝大部分秧苗已经早衰,茎杆发黄、发黑,叶片早已脱落,只挂着数量不多的豆角。据赵主任副分析,两片地都是没有追肥,但是缓控释肥区后期供肥依然良好。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基地东部的5号地的第四区,这里有近千亩的缓控释肥处理的玉米,赵副主任在采访中就玉米的外观长势进行了分析:自根部往上30厘米处对比,使用缓控释肥的玉米依然保持着茎秆和叶条的青绿,而普通肥的玉米则早已枯黄,金正大农化服务专家王志军博士分析这是典型的脱肥现象,玉米叶条的枯死,严重妨碍了植株在秋季阳光照射充足时期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玉米籽粒的干瘪、玉米封顶性差,产量也随之下降。在所有区域玉米出现减产的情况下,缓控释肥处理的这2000多亩的玉米和200多亩的大豆是保住了,产量没有变化,在这个特殊的气候条件下,不减产就等于增产。当记者问及具体产量时,赵主任军人严谨的作风表露无疑,他说:“产量肯定比普通肥要高,至于高多少,具体产量还要等不久后的集中测产,方能定论,让我们共同关注。”

使用缓控释肥的玉米长势明显好于普通肥

金正大农化专家向军垦基地战士普及施肥常识


                                 “四个一”工程
    部队首长鹿主任在采访过程中提到了基地正在建设并逐一实现的“四个一”工程。即“一次性播种、一次性施肥、一次性收割、一次性锄草”。鹿主任表示,“一次性播种、一次性收割和一次性锄草”军垦基地已经实现,而且多是凭借国产机械。仅有“一次性施肥”尚处在试验、摸索阶段。但是今年从应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来看,期间没有追肥,但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表现出了优于一般肥料的长势。基地将马上展开大规模的秋收,届时我们将对两千多亩控释肥处理的作物进行严格测产,如果测产效果理想,我们将会扩大控释肥的使用面积,那时,“一次性施肥”将会真正实现,我们孜孜最求的“四个一”工程也随之大功告成。
    鹿主任告诉记者四个一工程是部队根据当地的农业情况(种植面积大、土地平坦、作物品种较单一且集中)提出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创建典型、树立榜样,不断促进当地农业向集约化、机械化发展。
    金正大缓控释肥进入军队农垦基地尚属首次,在集约化生产过程中,控释肥彰显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全国范围内军垦农场有一百多处,金正大控释肥在鹤岗军垦基地的示范成功将带来连锁效应,为缓控释肥进入大型农场,参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冯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