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中国环境报:推广生态农技 助力“精准扶贫”

浏览次数:1995次
A- A+

  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在参加山东团审议人大工作报告时表示,农技推广是“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手段,政府在农技推广中应起主导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法》执法检查监督力度,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真正走进农民,让农民从中真正受益。

  “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12连增。但粮食12连增的背后有着沉重的代价,地力严重透支,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破坏加剧。因长期大量不合理的施肥用药和不科学的灌溉方式,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民成本,而且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因长期重用轻养,耕作方式粗放,我国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全国受污染耕地面积1.5亿亩,大部分为重金属污染。万连步指出,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大部分症结在于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导致的。

  万连步表示,推广好农业生产技术,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实现我国“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在科技,而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万连步在发言中指出,我国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由20世纪80 年代初的27%提高到了目前的56%,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美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达80%以上,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5%以上。

  针对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万连步认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技。农技推广是扶贫最有效的手段,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无论是扶贫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农技推广法》等相关涉农法律执行的监督力度,督促政府部门加快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切实强化投入保障,推动政府部门立足于加强农业公共技术服务,突出公益性职能,发挥政府农技推广的主导作用,建立起组织体系完整、管理制度健全、职责任务明确、方式方法先进、绩效评价客观公正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7版 作者:张勇 方勤 日期:2016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