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

农民日报:基层农技员先“充电”再“发热”

浏览次数:1507次
A- A+

  “以前农技培训时,来的都是满头白发的老农民,现在多了不少年轻的新面孔。”3月10日,在全国人大广东团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丘杏红感慨,仅靠以前的老方法老经验,农技推广工作越来越难了。

  让这个工作20多年的老农技员困惑的是,信息技术发达了,不少年轻的农民,尤其是规模种养大户从网上就能学到实用技术,这样一来,基层农技员的作用怎样发挥?

  就在同一天,山东团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也抛出了这个话题。“许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施设备严重滞后、专业人员能力有限、信息化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落地。”

  “过去叫上几十个农民上上课,讲的都是些普遍适用的简单技术,现在看来不那么管用了。”丘杏红说,她所在的县,种的有水稻、玉米,还有设施蔬菜,各有各的技术要领,对农技人员知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许多农技员还只是职高毕业,农业技术都是“现学现卖”,没法实现“问啥懂啥”,更不用说一对一因材施教了。

  更多的时候,种植大户在网上学来的新技术,实践时碰到钉子,来求助农技站,农技员也无能为力。“这说明基层农技员的知识需要更新。”丘杏红说,农业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种养实用技术更新很快,知识体系一旦跟不上,指导农民时会很被动。

  为此,她建议,国家在大力支持基层农技推广的同时,能够完善农技员的继续教育体系。一方面,鼓励农技员去农业科研院所进修或进行学历教育,系统提高知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农业专家下到基层,对农技员进行相关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只有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接了先进农业科研成果,又使新型农业技术“让农民真正感兴趣、真正愿意用”。

  万连步也有同感。他认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6%,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眼下,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立起组织体系完整、管理制度健全、职责任务明确、方式方法先进的农技推广机制,更好地发挥农技人员的能动性,让农技推广真正落地利民。

  来源:农民日报2版 作者:任璐 日期:2016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