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1

中国质量报:改善耕地质量促农业绿色升级

浏览次数:1256次
A- A+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备受公众关注。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尤其是事关13亿人吃饭问题的农业,更急需走绿色发展之路,但是,面对不断下降的耕地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实现农业发展呢?

  作为化肥行业的一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始终心系“土地”,为此,他带来了《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加强磷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化肥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等多个建议,都与耕地和农业密切相关,目的就是希望从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入手,通过产业的提质增效,带动我国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最终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成为一条具有循环经济特性的绿色产业链。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是农业之本,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耕地质量事关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核心所在。近年来,我国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耕地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使用了占世界1/3的化肥,生产了占世界1/5的粮食,在低质量的耕地上发展农业生产,永远回避不了高成本、低效益和高污染的问题。“必须严格贯彻中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促进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万连步大声呼吁道。

  作为致力于缓控释肥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推广者与领军者,万连步近几年在两会上一直为缓控释肥的推广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普及大声疾呼。在他看来,我国尽管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到300万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也存在价格、农民认知度等影响缓控释肥产品推广的因素;我国缓控释肥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产品市场混乱,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他建议国家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成本,促进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提升农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对缓控释肥产品的认知水平;鼓励出口和海外投资,提高缓控释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产业技术辐射,促进我国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缓控释肥行业健康发展。

  智能制造正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万连步认为,化肥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但肥料制造业属于低利润、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行业,也要拥抱“互联网+”。“加快、创新化肥行业发展模式,促进化肥行业从传统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向配方大数据收集、生产制造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基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施肥服务方向发展,是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说。

  “三山六水一分田”,耕地质量的保护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和人身健康。“我们应当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单列一定比例资金,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资金,并规划实施耕地质量建设重大工程,积极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提高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在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及农产品安全,实现‘丰产提质增效’。”万连步最后说道。

  来源:中国质量报2版 作者:徐建华 日期:2016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