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1

《中国农资》周报:缓控释肥料步入大产业发展时代

浏览次数:1850次
A- A+

缓控释肥料步入大产业发展时代

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琴 张 涛

6月16-17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金正大集团共同主办,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认为,缓控释肥在我国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已由一个“小产品”快速发展为“大产业”,既体现了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动缓控释肥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创新高效生态肥料,助力高产优质农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农科院等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等机构的代表260多人出席了会议。

近年来,我国缓控释肥发展令世人瞩目,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快缓控释肥这一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了与会代表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科技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胥和平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化肥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等因素的作用下,市场持续低迷,化肥行业举步维艰。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缓控释肥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之一,具有高效、高产、生态、环保的优势,虽经过十年发展,但仍需要各方扶持,进一步加快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宏坤表示,我国缓控释肥目前规模还比较小,仅占肥料行业1%-2%,市场潜力巨大,企业还需要完善农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创造需求,如与种肥同播技术相结合,让更多农民用上这一新型肥料。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提出,缓控释肥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与完善:要提高氮的利用,解决好低温环境、生长期长的作物的需肥问题,减少对土壤的潜在污染,研究控制养分释放速率,研究与培肥地力及补充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同时做好施肥指导的服务工作,与施肥机械相结合,保证施肥均匀。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陈明良提出今后缓控释肥的发展思路:从肥料生产、施用、土壤中降解与迁移全过程及施肥对象预期用途考虑增效改进。此外有关专家还强调高效缓控释肥使用补助试点等有关激励政策应落实到位。

记者了解到,众多缓控释肥料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包膜类缓控释肥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膜材料的易得性和可降解性、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等方面;添加剂类的技术攻关重点在添加剂的筛选和与各营养元素的耦合上,稳定剂、增效剂、控失剂是这类肥料能够提高利用率的核心。

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论坛特设展位,为企业进行形象宣传提供了平台,为代表们现场观摩和洽谈增加了机会。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首版  作者:张琴 张涛  日期:201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