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4

《中国农资》周报长篇系列报道:产学研合作——资源整合的“乘数效应”

浏览次数:2721次
A- A+

  《中国农资》周报长篇系列报道:创新,金正大崛起的力量

产学研合作:资源整合的“乘数效应”

陈宏坤 高海波 徐淑江

  在肥料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不在少数,为什么金正大的技术创新卓有成效?

  答案就是: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搭建领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跟在别人后面打市场,产品必须要有科技含量,不断创新,必须走在行业的前列,掌握市场主动权,否则只有死路一条。”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在创业初期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15年来,靠着这股子创新的劲头,金正大一跃成为缓控释肥行业的科技“排头兵”,成为我国缓控释肥“第一股”,引领着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以至于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创新和产业发展。

  自2004年起,金正大就联合山东农业大学进行缓控释肥的开发,从改变化肥本身的特性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入手,大胆探索和创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子,一举破解了困惑研究开发领域多年的难题——控释肥机理研究、控释肥包膜材料开发、控释肥包膜工艺和控释肥包膜技术创新,奠定和形成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释肥生产工艺体系。并通过“小试-中试-产业化技术平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多项研究创新成果的集成,创建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试验示范-技术应用-大面积推广”产、学、研相结合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研发模式。

  金正大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缓控释肥料理念,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从理论和技术方面着手,进行缓控释肥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研制与开发的肥料产品必须具备自控功能才能使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二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尽可能降低制作成本,使之符合中国农业生产需求的实际。在研究中,围绕缓控释肥制作与应用的关键技术,筛选出控释性能好、成本低、易于降解、无污染的包膜材料及其组合配方,同时,创新了流化床高速喷涂包膜、“闭路循环加压-冷凝-负压高效溶剂回收”技术及硫和硫加树脂包膜新工艺,包膜速度快、涂膜均匀,溶剂回收率达99%以上,且造价低、能耗少。其中“管盘式多层尿素、硫磺快速熔融器”、“高压气流快速加热恒温器”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当,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在谈到与金正大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与攻关时表示:“让曾被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找到了应用领域,而企业也大大降低了创新成本,各展所长,各取所需,是一次双赢的合作。金正大建立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打破了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的壁垒,可以把行业内优秀的科研资源整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创新的风险与成本,又加快了创新效率,发挥出了乘数效应。”

  金正大和山东农业大学合作为公司走产学研之路开启了良好的开端。目前已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或科研合作关系,通过整合外部科研资源,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产学研道路。

  多年来,金正大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技术创新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随着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类型也根据不同情况,从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共建科研教学基地、人才培养与交流、科研平台建设各个层面加以实施;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风险共担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长效持续机制等良好的机制。

  正是因为金正大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体现出范围广、层次深、投入大、成果丰等特点,2011年,金正大获得了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号,2012 年,金正大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第16版 作者:陈宏坤 高海波 徐淑江 日期:201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