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9

农村大众:“种肥同播”迎来“职业”机播手

浏览次数:3004次
A- A+

  

万名机播手走进金正大课堂,“毕业”后全部持证上岗

“种肥同播”迎来“职业”机播手
 

 

参加培训的经销商和机播手对新型种肥同播机表现出强烈兴趣。

“2013金正大种肥同播万里行——万名机播手走进金正大”培训现场。

金正大公司为培训合格的机播手颁发证书,机播手将统一持证上岗。

  “种肥同播”推广5年,创造经济效益10亿元

  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业科技”作为重要方向,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良种与良法配套等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了按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种肥同播”技术是将种子和缓控释肥按有效距离同时播入田间的一种操作模式,既提高农民施肥精准度,又省时省力、增产增收、高质高效,真正达到了“良种+良肥+良法”的配套,同时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打破了传统施肥方式,实现机械化播种施肥,大大提高施肥效率和肥料利用率。

  金正大公司以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为己任,从2009年开始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经过5年的推广,已成为缓控释肥推广的重要模式。作为良种、良肥、良法相结合的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因其省工省时、高质高效、增产增收的特点,深受农民广泛欢迎。截止目前,金正大“种肥同播”技术已辐射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东北等省。据测算,“种肥同播”技术每亩可为农民增产10%-15%左右,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0元,目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500万亩,直接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2013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上,受全国农技中心委托,金正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2013金正大种肥同播万里行”活动,计划投入种肥同播机1.5万台,调动社会种肥同播机近2万台,培训社会机播手2万人,在全国更广泛地掀起“种肥同播”的新高潮。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仅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真正服务在基层的广大机播手朋友们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去改变农民的传统施肥习惯,为此,受全国农技中心和国家工程中心的委托,在金正大开展‘万名机播手走进金正大’培训活动,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使机播手能够获得更专业、更系统的‘种肥同播’知识,然后去向农民传播这项技术。”金正大公司副总裁罗文胜说。

  “除此之外,公司还将为播种、销售金正大公司系列产品的机播手朋友们提供燃油补贴、提成、年度评选等奖励,为农业的机械化施肥提供更多的优秀机播手,使‘种肥同播’技术更快速、更广泛的被农民接受。”

  随着玉米“种肥同播”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机播手加入其中,但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机播手操作不规范以及对新型种肥同播机不够了解等问题,同时,大量机播手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缺少合理的调度安排,作业效率偏低。培训活动将按照“政策+技能+服务”的课程模式,采取集中授课、讨论交流的方法,对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做到机播手统一持证上岗,并在后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承包到村、到户,负责技术指导,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据了解,金正大公司将对机播手进行正规培训和严格考核,并将这种培训机制常规化,全面提高机播手的综合素质,让更多的机播手成为优秀的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带头人,从而助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杨力认为,“种肥同播”技术适应并推动了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是良种、良肥和良法有效结合的有效模式。机播手是带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先锋官”,金正大公司以企业之力推动机播手的正规化、高素质化,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为“明天谁来种地” 提供答案

  按照常规玉米种植方法,玉米一生至少需要施用两遍肥料:播种的底肥,大喇叭口期一次追肥。如果生长期不进行追肥,玉米生长后期就会造成脱肥,玉米籽粒不饱满,玉米棒出现“秃顶”等现象,影响产量。

   “但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不是个轻松活,天气热,劳动强度大,现在不少农民,尤其是一些年轻农民,宁可产量低一些,也不愿意再从事这种繁重的劳动。”杨力说。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妇女或者老人,在此情况,单纯依靠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做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科技和机械化投入,来提高粮食产量。

  “种肥同播”技术让种子与肥料同时播种,玉米生育期内不需追肥。由于作业效率高,可以抢时抢墒,在最适宜的农时集中、迅速完成播种播肥,使作物有更长的生长期,灌浆充实,提高产量。

  据杨力介绍,经过多年试验,缓控释肥只要在安全距离内施用,不会造成烧苗,同时能缓控离子释放,通过对比试验,玉米增产明显。另外,根据实验对比,作物施用缓控释肥后,作物抗旱、抗涝、抗倒伏明显增强。

  “作物抗旱性增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缓控释肥都是深施覆土,作物根系具有趋肥性,肥料深施后,作物的根也往深处扎,能吸收更多水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缓控释肥逐渐释放完毕后,外面的包膜则能吸收水分,成为一个小‘水库’。”他说。

  面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不少人提出了“明天谁来种地”的疑问,“种肥同播”技术作为新型农业技术,节省劳动力,保证了作物产量,可以说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

  “以往使用普通肥料,先用机播耧播一遍种子,等到玉米大喇叭口期时撒施肥料,后期再追肥,一亩地需小半天时间。现在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一亩地不到半小时就播完了。村里的壮劳力可以安心在外务工,不必回家帮忙了。”莒县刘官庄镇李泉村的朱克晓说。

  伴随着“种肥同播”这项省工省时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一些不良厂家也看到其中的“商机”,越来多的肥料都宣称具有缓控释功能,甚至是一些普通复合肥也被当做有缓控施销售,结果播种后造成“烧苗”等问题。专家建议机播手进行播种时,一定认准缓控释肥,降低播种风险。

  “缓控释肥都是采用包膜技术,在温度、水分影响下,其养分根据作物需求,通过膜上小孔缓慢释放出来。如果没有包膜一定不是缓控释肥,进行‘种肥同播’的话,很容易造成烧种、烧苗,后劲不足等问题。”杨力说。

  “种肥同播” 实现多方受益

  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对比,农民采用金正大缓控释肥,种植成本可以明显降低。其中,免耕直播,省去耕地钱约30元/亩;单粒播种,省去种子1/3,节省10-15元/亩;使用缓控释肥,一次施肥,省尿素20-30斤/亩,省钱约20-30元/亩;省去播肥、间苗、追肥的人工投入,每亩节省用工1-2个。庄稼丰收潜力大,增产增收10%以上。综合算下来,每亩地能至少增收200-300元。

  金正大缓控释肥“种肥同播”作为一项新型农业技术,除了给农民带来实惠外,在推广过程中,各级经销商和机播手也从中受益。

  据莒县国润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富龙介绍,2011年开始在当地销售缓控释肥,销量只有三十多吨,去年随着“种肥同播”推广面积的增大,农民只要购买肥料,优先提供“种肥同播”技术服务,缓控释肥销量达到300多吨。

   “在推广种肥同播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受到播种机数量限制,由于玉米播种期较短,如果播种机数量不足,也不敢多卖肥料。如果有足够的播种机,肥料销量一定还会增加的。”史富龙说。

  除了金正大公司赠送的4台种肥同播机,去年史富龙还自己掏腰包购买了13台大型种肥同播机。同时,根据当地丘陵地多,土地细碎化的特点,还购进了300多台小型播种机。

  为了加快推广速度,当地机播手只要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在史富龙的农资公司领回种肥同播机,等玉米播种完毕之后,机播手再交回种肥同播机,领会押金。播种过程的全部收入都归机播手。“作为经销商,我免费提供播种机,让机播手去实施‘种肥同播’,也能带动我的肥料销售,今年预计销量达到1000吨没问题。”史富龙说。

  “前年缓控释肥只销售了3.5吨,去年销量达到25吨,因为播种机和机播手不足了,后期缓控释肥都不敢卖了。”莒县峤山镇的二级经销商宋宜金也认为,正是由于推广“种肥同播”,才促进了肥料销量的大幅增加。

  莒县刘官庄镇李泉村的机播手朱克晓,去年从史富龙的公司领到种肥机后,玉米播种作业一周,纯收入7000多元。

  培训会上,专家也建议,机播手不要仅仅停留在播种的层面上,而要成为新型技术在农村的应用者、推广者。机播手可以从“种肥同播”开始,先成为缓控释肥在村里代言人,享受用肥最低价格。再在播肥中树立自己的好口碑,然后卖肥,成为村级代理商。最后可以向从事田间管理、种肥同播、统防统治、作物收割方向发展的农政公司。

  “种肥同播技术推动了缓控释肥产品销量,不仅为机播手带来了收益,还让农民享受到播种施肥的便利,形成企业、经销商、机播手、农民共同受益的格局。”罗文胜说。

  近日,金正大助农中国行之“2013金正大种肥同播万里行——万名机播手走进金正大”系列培训活动启动仪式及首场培训会在临沭金正大公司举行,来自山东临沂、日照地区的近1000名经销商与机播手参与培训。以此次培训活动为起点,金正大公司将陆续在全国培训2万名机播手。通过培训,将全面提高机播手的相关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让更多的机播手成为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者和实践者,将“良种+良肥+良法”相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到最基层。

  来源:农村大众第08版整版专题报道 作者:李伟 高海波 日期:2013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