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1

农村大众:打造四级农化服务平台,实现“点对点”农化服务

浏览次数:3509次
A- A+

  

打造四级农化服务平台,实现“点对点”农化服务

——金正大:由农资生产商向农化服务商跨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右)代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金正大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
 

2013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暨夏季种肥同播启动大会在山东菏泽召开。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右)将“种肥同播”万里行旗帜授予金正大。

  3月6日,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金正大公司共同举办的“2013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暨夏季种肥同播启动大会”在菏泽市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肥站领导专家及1000多名缓控释肥推广人员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正是积极响应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旨在探讨缓控释肥、硝基缓释肥、水溶肥等肥料新产品与“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的结合及农化服务新模式,将有效引导农户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政企合力,助推新型肥料下地

  金正大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公司建有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究中心。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肥料企业首获此奖项。

   “今后肥料发展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在经济作物上,肥效要快,并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另一个在大田作物上,要求施用简单、省工省时。2011年初,金正大公司把围绕高端肥料研发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公司研发的缓控释肥主要用于大田作物,去年新投产的硝基肥以及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水溶肥,主要是用于经济作物和设施栽培作物上。”金正大公司副总裁罗文胜说。

  金正大公司研发的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减少了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数,节省了人工,降低了购肥成本,肥料吸收利用率得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发展现代农业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人增地减不可逆转的形势下,要保证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必须依靠现代农业技术,既提高单产,又不增加过多投入,同时还要环境友好,缓释肥料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缓释肥料能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配方合理、长效等特点,在增产、稳产的同时,减少劳动投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介绍说,2008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在全国2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油料、糖料、棉花、果树和蔬菜等30种作物上开展了大量缓释肥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5年来共布置试验、示范点266个。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释肥料的增产、增收、节本效果突出。同时,根据湖南、安徽两省在水稻上的试验,以测土施肥配方生产的金正大缓释肥料的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6%-40.1%,比用普通肥料生产的配方肥提高了3%-5.3%,比农民习惯施肥提高了11.6%-12.5%。

  5年来,在政企双方共同努力下,推广缓控释肥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一号文件出台后,让缓控释肥生产的企业和各级经销商大受鼓舞,同时,更多的农民也在期待能用上质优价廉的缓控释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鉴于五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效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金正大再次启动新一轮的合作。一是广泛开展试验示范,示范推广由原来的缓控释肥扩大到硝基缓释肥、水溶肥等肥料等新产品;二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肥同播等施肥机械操作及作用生长及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等;三是双方将组织专题研究、高端论坛、技术观摩等活动。新一轮合作中,双方将积极贯彻国家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精神,在全国重点建设农化服务中心,探索农化服务新模式、新机制。

  “种肥同播” 成就“家庭农场”梦想

  2011年开始,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下,金正大创新缓控释肥推广方式,按照农机农艺结合原则,率先在行业内启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玉米播种时,种子与缓控释肥同时播下,在玉米生长季节,肥料养分有规律地释放,不需要再进行追肥。一亩夏玉米只需要80斤的缓控释肥就能满足整个生长期的养肥需求,按照传统方法施肥,种肥加追肥,一亩玉米至少使用150斤的肥料。

  “种肥同播”最重要的是把缓控释肥与农业机械有机结合,促进技术、物资和服务的配套,从而达到精良播种和播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减轻劳动强度。

  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泗洪宇轩肥业总经理张守明在当地销售金正大缓控释肥。刚开始销售时,宣传“玉米生长期不需追肥”让农民半信半疑,销售效果不理想。后来,张守明决定先在自己流转的700亩地里进行试验,然后再邀请基层经销商和农民现场观摩。

  “当年每亩地平均只用了69斤缓控释肥,玉米亩产量就达到1200斤。来观摩的经销商和农民一下子就认可了缓控释肥的效果。2011年缓控释肥销量只有70多吨,去年一下子就突破4000吨。今年更多的人来我们公司预定肥料,预计全年销量突破6000吨不成问题。”他说。

  据张守明介绍,目前缓控释肥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当地的种粮大户。“几百亩地,使用‘种肥同播’技术,三五天就能把玉米播完,最重要的是在生长季节不用再追肥。一亩地追肥的人工费按20元算,如果种1000亩地的话,仅这一项就能节省2万元。大热天钻进玉米地里追肥,也没人愿意干这活,雇人都不容易。”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离不开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缓控释肥正满足了现代农业机械耕作方式的要求,让一人管理几百亩土地成为可能,种地不必再用“人海战术”。单纯依靠人工施肥,一个家庭最多也就是管理几十亩的土地,缓控释肥的推广,让中国农民的“家庭农场”梦想成为可能。

  作为良种、良肥、良法相结合的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因其省工省时、高质高效、增产增收的特点,深受农民广泛欢迎。据测算,“种肥同播”技术每亩可为农民增产10%-15%左右,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0元。金正大作为“种肥同播”技术的实践者,已在全国累计推广500万亩,直接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为了进一步推广“种肥同播”这项新技术,让农民受益,本次会议上,金正大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再次启动2013种肥同播万里行暨机播手选拔大赛。金正大计划再投入15000台种肥同播机,调动社会种肥同播机20000台,并加强培训机播手20000人,规范机播手操作技术,保障精良播种施肥,发挥技术优势及效果。

  据了解,为推广“种肥同播”技术,自2011年以来,金正大公司赠送各地大量播种机械,而机播手多为本地经销商自己组织的,尽管熟悉他们“种肥同播”的操作规范,但是各地机播手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肥同播”的效果。

  2013年,金正大公司将继续推广“种肥同播”,并将其打造成重要的农化服务品牌,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对机播手的培训。公司今年要组织20000名机播手,到公司进行“种肥同播”技术培训。

  “以前各地的机播手基本上是经销商自发召集的,属于‘游击队’。今年金正大公司继续深化‘种肥同播’品牌的打造,除了赠送农机外,将组织20000名机播手到公司进行统一技术培训,经过培训的机播手,将统一服装,统一技术操作规程,成为一支在全国各地传播先进农技的‘正规军’。周时,我们还要通过高端活动、电视、平面广告、终端活动等传播方式将‘种肥同播’逐步打造成一个‘农政服务’品牌。”罗文胜说。

  农化服务中心,把农技服务送到农家

  测土配方施肥已在各地实施多年,往往是一个区域一个大配方,并没有针对具体地块的精准施肥方案。

  “近年来,我们本地一些几百亩的种粮大户,请了专业人员进行测土,然后来我这里购买不同养分含量的肥料。如果能分析每一块地的养分需求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生产配方肥,农民一定认可,也一定能增加肥料销量。”张守明说。

  “为每一块地‘把脉’,然后‘对症’配肥”,这种期待正在变成实现。3月6日,金正大公司联合全国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为评选的“金正大农化服务中心示范站”授牌,20家优秀经销商入围,泗洪宇轩肥业也是其中之一。

  在全国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指导下,目前金正大公司建立的金正大农化服务中心将为配方肥料的推广带来新的变革。据李荣介绍,未来农化服务中心将能够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大体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运行:金正大公司生产出各种元素的肥料母粒,然后送到基层农化服务中心的配肥站。农民在购买肥料之前,由农化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测土,得出该地块具体养分需求情况,然后配肥站按这个配方为农民配制肥料。

  这个模式有点类似去中药店看病抓药,先望闻问切,然后开药方,再按照药方抓药,以期做到“对症下药”。

  长期以来,肥料生产企业和各级农资经销商,一直把销售致力于销售网络的打造和产品的营销,忽视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植条件对肥料要求的差异性。金正大农化服务中心在各地的建立,将实现由“产品销售”到“服务销售”的转变。未来金正大由肥料生产厂向服务商转变,同时,各地基层经销商由卖肥料向卖服务转变。

  通过共建农化服务中心,金正大公司已经构筑起“专家队伍、公司专职农化队伍、公司一线农化队伍、县级农技专家队伍”四级农化服务平台。能够及时准确地对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民和肥料经销商进行新型肥料介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等知识培训,为其提供测土配肥、种肥同播、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专业化农化服务,把产品、技术、服务工作落村入户,着力打通农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农村大众第4版整版报道 作者:李伟 高海波 日期:201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