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中国化工报:中以农业合作金正大何以挑大梁?

浏览次数:1936次
A- A+

□本报记者 危丽琼 通讯员  徐淑江

“务实合作是中以关系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前景最为广阔的领域。双方要深化科技合作,实现两国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对接;做大做强农业合作。”这是2013年5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时指出的方向。

为落实两国总理达成的共识,2014年11月2~3日,山东—以色列科技合作对接洽谈会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中国化工报记者随中国山东代表团进行了实地采访。

在本次对接活动中,成果最为丰硕的无疑是金正大集团。金正大集团不仅与“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共同成立的“金正大—利夫纳特农业科技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而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金正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一行受到了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和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雅尔·沙米尔的热情会见。

中国的一个农资企业何以在以色列受到如此礼遇?中国化工报记者试着探寻这些事件背后的故事。

采用以色列技术 一个新疆便可养活全中国

在中国人眼里,遥远的以色列是个神秘的国度,甚至常常与“冲突”联系在一起。

而当我们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她带给人们的感觉完全是颠覆性的、震撼的!

在圣经旧约中,以色列被称作“流着牛奶和蜜的地方”。但实际上,以色列这片近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67%是沙漠,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可谓“沙漠之国”。

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均十分匮乏,以色列还长期处于与阿拉伯国家冲突的战争环境中。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上世纪50年代却提出

“让沙漠开满鲜花”的开国梦想。

可就是这样的弹丸之地,在缺乏“地利”的艰苦条件下,却奇迹般地创造了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密度仅次于美国硅谷的神话。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技术也在这块土地上诞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国”。特别是以色列农业技术更是全球公认最先进的。

以色列农业史是一部长期同不利条件做艰苦斗争,最大限度地利用珍贵水资源和可耕地的创业史。建国50多年来,以色列农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身在以色列,随时随地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震撼。以色列人通过将不毛之地改造成肥田沃土的方法,使可灌溉土地面积增长了8倍。走在新开发的地区,脚下是吱吱作响的沙子,手边就是一大片长在沙子上的绿茵地。大街小巷、马路边、居民的门前屋后,处处都是鲜花。其奥秘之一就在于无处不在的滴灌系统。

如今在以色列,滴灌系统与自来水、天然气输送管道等一样,都属于政府的公用工程。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真的让“沙漠开满鲜花”,丰富的农产品供应还使以色列获得了“欧洲厨房”的美誉。正因为如此,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艾维·哈桑说:“如果采用以色列先进技术,只需一个新疆,便可养活全中国。”

这句话,给金正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果把以色列的先进农业技术引进中国,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造福中国。

开展中以农业合作,正好说到了以方的心坎里。以色列当地时间11月2日傍晚5点,以色列特拉维夫,佩雷斯和平中心,被誉为“人民总统”的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会见了来自中国的朋友——金正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

佩雷斯说:“曾经农民种地是上帝和土地结合的模式,即一半靠天、一半靠地,但是土地和水资源缺乏越来越成为全球性问题,所以人类必须改变想法和认识,用创新打开未来之门。以色列是个小国家,我们在以色列已经实现了很多梦想,还要进一步与中国合作,实现更大的梦想。我们把中国视为朋友,将尽一切努力促进以中双方的农业合作!”

肩负使命 扛起以方先进技术中国化大旗

金正大集团,一个中国新型肥料领导企业,自1998年创立以来,短短16年,已经成为年产值120亿元的新型肥料龙头企业,造就了令人瞩目的“金正大速度”。

究其飞速发展的原因,创新是这个上市公司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基因。金正大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在自主创新夯实内功的同时,不断扩大国际化视野,寻找国际化合作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引进和研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全力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面对当前中国农业缺水比缺地更严峻的现实,有什么是比“沙漠农业”更好的节水样本?眼光独到、洞察力敏锐的金正大集团管理者早已经看好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并致力于把这些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这一次,金正大青睐的是以色列先进的农业节水与高效灌溉技术。显然,这是个全新的领域,正如8年前,金正大集团首开先河在中国推广缓控释肥产品,并推动这一行业发展壮大一样。

早在2012年5月,万连步就率公司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前往以色列考察了一些知名企业、部分农场及其设施农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对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溶肥和现代农业技术进行了全面调研。

经过深入磋商,2014年6月,金正大集团与利夫纳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夫纳特集团是以色列颇具影响力的企业,业务涵盖运输、交通、化工、农业、海上石油勘探等多个领域。当中国化工报记者问及与金正大合作的缘由,利夫纳特控股公司董事长Shay了

Livnat表示,金正大的高层管理团队具有高远的国际视野和远大的企业愿景,同时在管理方面又能脚踏实地,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优良的人才团队与激励人心的文化魅力,这些正是利夫纳特选择金正大合作的原因。

因为看准了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今年6~9月,金正大集团在中国南宁、昆明、北京、西安、临沭、常州等6地,以及在以色列本土进行了中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交流会,让水肥一体化理念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在中国形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热潮。

在短短3个多月后的2014年11月2日,金正大集团与“以中农业合作交流中心”签约全面合作,同时“金正大—利夫纳特农业科技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对今年6月金正大集团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

如此高效率的合作,当然得到了以色列方面的高度赞赏。以色列当地时间11月3日上午,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雅尔·沙米尔会见了万连步一行。沙米尔认为以中双方的合作能起到“1+1>2”的效果。他认为金正大集团在以中农业合作交流上可以大有作为,尤其是双方合作建立的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为以中农业深度合作打开了新通道,必将在两国农业领域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作为政府管理者,他们将帮助企业营造好合作氛围,提供好合作路径,全力推动相关合作顺利推进,帮助金正大与以色列农业企业的合作加速、腾飞!

正是顺应这样的期待,金正大集团再一次肩负起历史使命,扛起了把以色列先进技术中国化的大旗,成为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中国化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牵住牛鼻子 以转变人的观念为突破口

中以农业合作是个广阔的领域,可借鉴的经验极少,合作内容千头万绪,从何着手?

经过深思熟虑,万连步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思想观念比技术更重要,只有转变观念才能采用好技术。当前先进农业技术比如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内推广最大的阻力还在于用肥观念没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解决人的问题上,从改变人的认识、转变人的观念入手,牵住这个牛鼻子,就能更好地推进中以农业合作。”

这一思路,无疑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这其实也是金正大对过去8年推广缓控释肥经验的总结。

“8年前,我们推广缓控释肥,因为观念的原因碰了不少壁,受到的非议和质疑很多。现在看最有效的办法、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先转变人的观念。这看起来是个慢功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推动中国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是个最有效的办法。”万连步说。

因此,金正大与以色列利夫纳特共同成立了“金正大—利夫纳特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第一要务是新技术的研发,关注行业前沿技术,使其成为收集国际最前沿信息和整合国际化人才的平台。未来,双方还将合资在中国共同建立相同的研究中心,立足中以双方资源优势,追踪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特别是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农业新技术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水肥一体化示范推广等。

该中心第二个重点是通过培训转变人的观念与思想,培养推广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的队伍。把中国各级农技推广系统、农科院、大学的专家,农业产业化公司、农业合作社的骨干技术人员,包括金正大自己的农技推广人员,送到以色列实地感受,并接受专家培训。同时请以色列专家到中国来,进行系统的培训。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考察培训学习的规模化、常态化机制,把中国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向前推动。

该中心还负责把国外的研发中心所收集的新技术、新产品及创新研究成果在国内实现产业化、商品化,把以色列的产品和技术引进中国,通过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使更多的中国农民及老百姓感受到现代化农业的价值及收益,使金正大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践行者与助推者。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说:“‘金正大—利夫纳特农业科技研究中心’的设立把两国农业合作上升到新高度。该中心把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展示、产品推广作为主要任务,并且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人才培育上,这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学习以色列先进技术,并推动中国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进步。”

同时,“金正大—利夫纳特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不仅成为金正大从以色列引进先进农业技术的窗口和桥梁,推动金正大国际化事业的发展,还将有力推动以色列农业技术及优良作物品种在中国的应用推广,积极促进中以农业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当记者问万连步,为何钟情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是35年前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培养的第一批农业技术推广员。我现在非常向往那时做田间试验的状态,那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当从中国选派的第一批专家到以色列培训时,如无十分特殊的情况,我将全程陪同,深入学习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

正是这种朴素的农业情怀,让万连步对当前的中以农业合作兴趣盎然。他说:“一个人的兴趣如果能与工作结合起来,那将是非常幸运的。如果这个事业又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和社会潮流的,那就是幸运之至了!”

毫无疑问,从这个角度讲,金正大集团担纲的中以农业合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万连步朴素的农业情怀为这项事业增添了最原始、更强劲、更持久的内在动力!

迈向世界舞台 研发先行带动海外布局

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走的是海外投资建厂,或者兼并重组的路线。但仔细分析金正大与以色列的现代农业合作,其国际化思路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以研发先行带动国际化布局。

据了解,以色列的研发中心是金正大第二个海外公司化运营的研发中心,以后海外研发中心还将陆续建设。立足于这些研发中心,通过研发先行,金正大串起其海外布局。

陈宏坤说:“金正大的国际化以技术和研发人员国际化为切入点,先建一支国际化队伍。在国际上整合一批有影响力的权威专家,把公司的研究做实。同时,通过研发团队的公司化,使其有研发职能、培训职能和产业化职能。由此,金正大将走先技术国际化,然后再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的路子。”

金正大集团总裁高级助理翟际栋表示:“中以合作项目是金正大集团国际化业务的核心之一,预计也将是最早实现产业化落地的国际合作项目。我们希望把‘金正大—利夫纳特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建成中以科技合作的新典范,助力中国‘智慧农业’发展。”

回顾金正大的国际合作之路,从与美国6所大学和美国农业部3个实验室科研合作,到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挪威阿坤纳斯公司达成商业合作,再到聘请国际顶级专家和在海外成立研究中心等,金正大的国际化合作领域逐渐拓宽,合作层次也一步步加深。

金正大正是秉承着科技战略进行先进技术的国际化布局,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渠道资源、销售能力和优秀的研发能力,通过一次次的海外项目合作实现技术升级,将以色列农业生产领域先进的技术与模式在中国落地和本土化,引领着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推动着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升级。

金正大将不仅成为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使者,更要在世界舞台上实现品牌国际化,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再次起跳。国际化战略,正使得金正大集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开拓者、引领者!

 

“这是一个有思想的项目”
——来自以色列的金正大人科凡谈中以农业合作

□ 本报记者 危丽琼
    在金正大集团与以色列的现代农业合作中,有一个身份很特殊的人——他是以色列人,也是金正大人。他的名字叫Kovtun Valery,中文名科凡。说起金正大集团的中以合作项目,他脸上写满骄傲,笑得十分灿烂,说:“这是个有思想的项目。我觉得现在每天可做的事情很多,感觉浑身是劲儿。”
  科凡,地地道道的以色列人,18岁开始服兵役,在特殊军中担任计算机工程师。科凡说,一般以色列青年服兵役结束后会去旅行两年,年轻的以色列人一边工作一边玩,然后再开始正式工作。8年前,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当时的科凡觉得亚洲发展特别快,想到中国去。可是,那时的中国在以色列人眼里充满神秘。或许是因为服过兵役,科凡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来到了中国。
  此后,科凡在北京学习期间,学习中文、专业知识。如今,科凡已经是个中国通,精通希伯来语、英语、汉语、俄语等6种语言。大学毕业后,科凡在以色列一个咨询公司做管理。
  今年8月2日,科凡正式加入金正大集团。问他如何看待金正大与以色列的合作,他脱口而出:“这是个很有思想的项目。以色列是个很小的沙漠国家,50年前主要是沙漠,但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比如滴灌、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管理等技术,以色列成为全世界农业技术创新的典范。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把以色列农业技术引进中国,拥有特别大的市场。而我到金正大,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对我非常有吸引力。我现在正参与管理公司的以色列对外合作项目,金正大与以色列利夫纳特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包括新技术研发、贸易和产品出口等。”
  科凡现在是金正大集团以中项目的业务筹备人之一。采访科凡时,他一直展露着很骄傲的笑容:“我现在就喜欢金正大,我现在工作很愉快,机会很多!”
  是的,科凡的骄傲,不仅是他对自己国家先进农业技术的骄傲;更是对金正大这份新工作,以及中以农业合作这个大平台的骄傲。

草莓基地的“泥腿子博士”

□ 本报记者 危丽琼
    11月3日,金正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一行参观了以色列农业部,以及农业部下属农科院的养牛基地、草莓育苗基地和植物研究所基因库,实地感受了以色列相关农业研究的脚踏实地和高端前沿。 
  据以色列农业部负责农技推广的Jacob Mualem Marom介绍,农业部这个建筑于2002年建成,因为农科院在这里,所以农业部从特拉维夫搬到了这里。这个农科院为全球提供各种研发支持。
  草莓育苗基地里,一位身着T恤和短裤,皮肤写满沧桑,脚上沾满泥土的老兄正在劳作。经介绍,这位正是以色列顶尖的草莓专家——Nir Dai博士。这位“泥腿子”博士让每一位来访者肃然起敬。
  “草莓博士”介绍说,全以色列草莓育苗品种的56%来自这个基地,该基地为南美、北美、斯里兰卡等供应草莓品种。他从全球各地采集不同的草莓品种,到这里杂交,然后培育新的品种。其研究确定几个目标:如让保鲜时间变长,口感变得更好,形成不同口味等。
  这是因为草莓是软体水果,如何保鲜很重要;改善草莓的品相和口感,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培育新的品种比如葡萄味道的草莓,可以加到蛋糕、食品中去。
  据介绍,以前欧洲的草莓是人工杂交的,保鲜时间长、个头大,但口感不好。这个博士把草莓的口感找回来了。
  Nir Dai介绍说,经他们研究后,这个草莓基地的技术已经转让到北美、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但中国是空白。他感觉中国正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食品,也希望把相关技术转让到中国去。
  参观这个草莓基地,带给所有来访人员深深的震撼。首先是这个小小的基地,竟能培育出全世界56%的草莓品种,据说那红红绿绿的标签下,每个标签就代表了一个品种,如此高效的研究基地,令人刮目相看。
  其次是这位“泥腿子博士”,如此务实、接地气,他说自己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这个基地做试验、嫁接、育种等,他布满沧桑的皮肤就是佐证。
  离开以色列农科院这个草莓基地,中国访问团代表陷入了深思。这个“泥腿子博士”经年累月深入田间的务实试验,或许就是中国科研工作者最需要学习的。

我们向以色列学什么?

□ 危丽琼
    最近,刚刚卸任的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有段视频——《普通公民佩雷斯找工作》十分流行,这位今年7月卸任的92岁前总统,以其睿智、朴实、幽默赢得了全球认可。其中佩雷斯有两句十分经典的名言:“智力是最强大的武器”,“什么都没有才能什么都实现”。的确,用这两句话来形容以色列国和以色列人最贴切不过了。而这也正是中国人需要学习之处。
  以色列的独特性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也是一种启示。这种启示说明,深藏在人心和头脑的智力资源,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在地球深处发现的自然资源。
  以色列农业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可以说,农业是最依赖自然条件的行业,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水资源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种植条件。但以色列完全颠覆了这种观念,由于大力发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一片片沙漠和不毛之地变成了农产品生产与供应基地,并且这片仅仅2万平方千米、60%以上被沙漠覆盖的弹丸之地成为了“欧洲厨房”,真正做到了“什么都没有才能什么都实现”。由于面积问题,以色列没有能力变成一座大工厂,但是它却成为了一个科学研究所、一个技术诞生地、一个强大的智力中心。
  这正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和中国人需要学习的。当前中国耕地和水资源日益紧缺,迫切需要“农业智慧”来解决难题。与土地不同的是,科学没有国界,技术不分民族。因此,学习借鉴以色列先进技术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关于中以现代农业合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提出的“以转变人的观念为切入点”这一思路无疑是“牵住了牛鼻子”。所谓“知耻而后勇”,只有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差距,才会有改变的动力。中以农业合作,为中国农业突破发展瓶颈带来契机。

来源:中国化工报第2、3版 作者:危丽琼 徐淑江   日期:201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