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1

农村大众:良种良肥良法入户,打通农村科技“最后一公里”

浏览次数:3602次
A- A+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推广面积继续扩大

良种良肥良法入户,打通农村科技“最后一公里”

  3月12日,从“2012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在农业部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之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24个省,并同时启动2012年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此举意味着我国缓控释肥将在行业发展中迎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作为良种、良肥、良法相结合的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借着“一号文件”的东风,走进了科技推广的“春天里”。

2012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现场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在金正大农化服务中心调研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山东德州禹城开展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服务现场

  缓控释肥带来肥料新革命

  缓控释肥具有节能、高效、生态、环保等优势,代表着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的方向。“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鼓励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五年开展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上万亩。示范推广结果显示,缓控释肥在作物上平均增产达15%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30%,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每亩增收达120元左右。同时,缓控释肥在提高农产品品质、防止污染、培肥地力等方面比一般肥料有很大提高。

  2011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吉林省东丰县组织了“万亩缓控释肥玉米示范观摩”活动,全国500余名缓控释肥技术推广人员参加了现场观摩与交流。据专家测定,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下,使用缓控释肥一次施肥免追肥,有效解决农民因“一炮轰”引起的玉米早衰等问题,且降低农民种植成本。这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次组织大规模的缓控释肥现场观摩活动,旨在总结缓控释肥推广的成功经验,推动缓控释肥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对东北乃至全国的缓控释肥推广具有积极的借鉴与示范意义。

  缓控释肥代表着新型肥料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推广中,缓控释肥价格相对于普通肥料要高一些,农民对肥料价格比较敏感,使用过程中不算成本账,更不用说环保账,因此对缓控释肥认识和接受过程较慢,从而影响了农民使用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缓控释肥产业发展,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首次将缓控释肥纳入优先发展的产业,农业部也首次将缓控释肥列为主推技术,同时科技部将缓控释肥列入“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但目前相对于我国整体化肥而言,缓控释肥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不足市场1%。

  山东省是缓控释肥使用大省,2011年仅占肥料市场的7%,推广任重道远。“2011年山东化肥使用量470万吨,比2007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0万吨,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尤其是推广缓释肥是分不开的。”山东省土肥总站站长高瑞杰说,“但山东与全国情况一样,化肥利用率低,氮肥利用率只有20%-30%之间,提高化肥利用率任重道远。今后一个时期,将以科学施肥为中心,围绕抓好‘百千万’整建制推进配方肥,以及大力提倡大田机械使用缓释肥,瓜菜水肥一体推广使用水溶肥为重点,努力提高山东施肥水平。”

  国家在加大对缓控释肥产业支持力度的同时,也不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推广深施肥等技术的推广,但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民在农资产品和技术使用上还缺乏支持与指导,还没有能享受到省工省时、增产高效的技术。缓控释肥作为新型肥料的主流产品并没有改变我国农民施肥习惯,我国大部分农民仍然按传统的经验施肥,浅施、撒施现象还很普遍,肥料利用率下降,浪费严重。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表示,为提高肥料利用,国家不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深施肥技术的推广,而农业机械化施肥却制约着我国施肥技术的推广。随着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新型施肥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无论从客观需求还是从未来大方向上看,都已经是大势所趋。

  “种肥同播”,种地变轻松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等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缓控释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减轻肥料不合理施用对环境的影响;而“种肥同播”深施技术,降低劳动成本,省工省时。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合理地将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我国耕种效率。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是在作物播种时,设置好种子与肥料之间的有效距离,一次性将种子和缓控释肥一起施下去。因为是机械化深施技术,解决了农民习惯撒施、浅施及对用肥量把握不准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肥效。同时,因缓控释肥能够根据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同步释放养分,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以上,减少施肥次数,节约劳动力和成本,省工省时又省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推行“良种+良肥+良法”的生产方式,使肥料、农药、农机具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新技术结合起来,发挥更大效率。缓控释肥“种肥同播”省工省时又省力,既能让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力安心务工,又能实现农业丰产丰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安徽绿丹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广文为我们算了笔账,以玉米为例:首先是免耕直播,省去每亩30元的耕地费;其次是单粒播种,每亩地节省种子成本10-15元;最主要是一次性施肥,每亩地节省追肥20-30元;同时还省去播肥、间苗、追肥的人工投入,每亩节省用工1-2个,且庄稼丰收潜力大,增产增收10-30%。经过实地推广测算,这种施肥技术每亩可为农民节约至少200元左右种植成本。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目前这项技术已辐射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东北等省,“省工省时、高质高效、增产增收”技术优势深受农民广泛欢迎。农民只要购买缓控释肥,就可获得机播卡,享受免费播种服务。

  农业科技重在创新,“一粒种子、一颗肥料、一台机械”这种“良种+良肥+良法”的种植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国施肥模式。去年,为加大种肥同播推广力度,金正大公司投入1万台种肥同播机,成立了500个农化服务队,500台农化服务专用车,免费为农民提供“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及东北粮食主产区,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轻轻松松做现代农民已成为种植风尚。金正大公司利用种肥同播技术,推广缓控释肥200万亩,为农民新增经济效益4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基层经销商,一线科技推广的桥梁

  山东德州临邑县耀源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孔从2009年开始销售金正大缓控释肥,当年销售量不足300吨,随着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缓控释肥优势很快被当地老百姓认可,去年王泽孔代理的金正大缓控释肥料销量达到2600吨。

  据王泽孔介绍,去年当地80%以上的夏玉米都采用了“种肥同播”技术,今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种肥同播”的面积,除了扩大宣传,提高老百姓对这项新技术的认识,还准备成立了“机播突击队”。“老百姓需要播种时,如果当地的机播耧不足了,这时候‘突击队’就可以直接去‘支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村村有网点,老百姓随叫随到,随到随播。”

  “种肥同播”技术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还大大带动了缓控释肥的销量,根据测算,“种肥同播”技术带动了金正大20%的缓控释肥销量,在此情形下,各地经销商的劲头也更足了。

  身处在“种肥同播”技术推广一线的经销商,是架设在生产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即把好产品、好技术推荐给了农民,也把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最实际、最迫切的需求和期盼,传递到企业中,企业以此不断改进产品、提高服务。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省工省时,节省种植成本,苗齐苗旺,促进玉米增产,这成为农民的共识。同时,各地的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也反映了一些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

  来自安徽的经销商鲍广文介绍说,在当地,金正大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但是,目前各个机械厂生产的机播耧不尽相同,使用起来也有所差别,例如,在一些粘性土壤的地区,有的机播耧下地后,后面的轮子沾泥后就不转了,有时耧腿也会堵塞,下种不均匀。部分厂家生产的机播耧需要近一步改进。

  河南新乡县鑫鑫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银说,由于“种肥同播”刚刚兴起,很多机播手技术并不熟练。比如说,“种肥同播”时,种子与肥料的距离一般需要8-10厘米,但是,有些机手为了图快,种肥距离只有5厘米,由于距离较近,玉米出苗后,容易造成“烧苗”现象。因此,必须注意加大对机播手的培训。

  “现在夏玉米都是麦收后直播,需要在5-7天内完成播种,时间紧、任务重,由于‘种肥同播’刚刚起步,机播耧数量明显不足,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对农机的补贴和扶持。”王泽孔说。

  3.5万台农机,助力今夏玉米播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农业科技推广,要求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作为基本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促进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为了响应这一号召,3月12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携手金正大,共同启动“金正大缓控释肥‘种肥同播’万里行活动”,将农业科技推广进行到底。

  据悉,该“万里行活动”将利用各省土肥站遍及县乡的网络与技术优势,紧密依托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以“种肥同播”为技术载体,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施肥步伐。为此,金正大响应中央提出的加强对基层农民的公益性科技服务,计划购置15000台种肥同播机,并组织社会力量发动20000台播肥机;培训30000人次的机播手,组织3000支专业的种肥同播队伍,配备700余辆农化服务车,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服务。

  “万里行活动”过程中,金正大将通过建立示范田,召开现场观摩会、培训会和开展田间指导以及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将农化服务的触角由此延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逐步建立起业内领先的“农化知识传播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体系、现场服务指导体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着实解决农业科技服务于农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 农村大众A4版  作者:李伟、高海波 日期: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