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浏览次数:5853次
A- A+

本网讯 何磊报道  616-17日,由金正大集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的“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科技部、工信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农业部等政产学研各界代表20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大会主席、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集团副总裁陈宏坤主持会

2014年,虽有全球经济逐步回缓、出口政策宽松等利好出现,但因化肥产能增速远远超过需求增幅,竞争将更为激烈。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缓控释肥有高效、高产、生态、环保的优势,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继续支持高效肥料的使用。意味着高效缓释肥料前景广阔,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致辞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 胥和平作“国家缓控释肥产业科技政策”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 余友成作“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相关政策解读”报告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修学峰作“磷复肥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浅见”报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处副处长 杨帆作“测土配方施肥与缓控释肥应用”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张民作“我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体系与产业化进展”报告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 陈明良作“新时期缓控释肥料发展方向与标准化 ”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 赵秉强 作“中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与肥料增值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会上,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北京、上海)等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为大家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农业对新型肥料的需求、行业发展思路,以及标准制定、肥料登记等;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的领导也带来他们从行业发展角度对缓控释肥发展的关注;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众多知名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为我们呈献出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美国农业部、国佛罗里达大学、国际锌协会的专家向我们呈现了国际缓控释肥的经验和发展动向,另外,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应邀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在缓/控释肥技术开发、产业转化、推广及应用方面的经验。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处副处长 杨帆 主持第一天下午会议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李允聪 作“美国缓控释肥工业发展及应用现状”报告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王慎强作“控释尿素在太湖地区稻麦农田的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报告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王旭 作“缓控释肥产品登记细则及注意事项”报告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金正大集团张强博士作“我国缓控释肥推广模式探讨”报告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马友华 作“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应用”报告

通过研讨,我们了解到,众多缓控释肥料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包膜类缓控释肥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膜材料的易得性和可降解性、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等方面;添加剂类的技术攻关重点在添加剂的筛选和与各营养元素的耦合上,稳定剂、增效剂、控失剂是这类肥料能够提高利用率的核心。

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 陈丽主持第二天会议

国际硫研究所博士 国际锌协会主任 樊明宪作“中微量元素与高效缓释肥料”报告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教授 徐秋明作“树脂包膜缓控释肥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胡树文 作“作物专用控释肥料研发及应用”报告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卢宗云 作“内质型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杨相东博士作“控释肥聚合物包膜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据悉,中国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迄今已举办七届,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高效肥料和环保肥料大型盛会,成为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对本届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高层论坛不仅体现了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企业家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将有力推动国家对缓控释肥行业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加快缓控释肥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步伐,为“创新高效生态肥料助力高产优质农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与会人员参观公司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