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6

中国质量报:缓控释肥发展要“缓控”结合

浏览次数:5310次
A- A+

  

缓控释肥发展要“缓控”结合

——中外专家“会诊”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之路

  由于具有优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一系列优点,缓控释肥的诞生,不仅受到了肥料业自身的关注,更受到了农业、工业以及科技界的热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认为,大力发展缓控释肥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以及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不仅国内专家认为需要大力发展缓控释肥产业,美国专家也有强烈的认同。“缓控释肥的优点,首先是能够改善作为养分的效率,每单位施氮量高的产出;第二个优点是施肥次数大大减少了,由此施肥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第三个优点,它是环境友好型的产品;第四个优点,是它可以减少盐对苗的毁坏,因为盐分太高会导致作物受到一些危害。”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迈尔说。

  但目前缓控释肥在我国化肥市场的占有有率不足1%,也揭示其推广工作任重道远。针对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外专家近日集中进行“会诊”,开出的“药方”也大同小异,那就是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自身也得“缓”、“控”结合,在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做大市场规模。

  稳步推进 国家政策至关重要

  据了解,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缓控释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推广应用发展较快的国家。

  夏敬源指出,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初步发展阶段,研发主体增多,产品类型增多;2001年以来是快速发展阶段,缓控释肥领域不仅列入了863计划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而且成立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5个方面的成效:开发了一批产品、研发了一批技术、制定了系列标准、扩大了应用规模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不过,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也遇到了不少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过程较慢,推广难度较大;实际价格相对偏高以及现在市场尚不规范,假冒伪劣等现象普遍存在等。

  “应该说我们的缓控释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认为问题也不少。”夏敬源分析说,首先表现在认识不到位,政府推动不够,业界的引领不够,公众了解不够,社会认知不够,舆论宣传也不够。其次是我国的产品还不够优异,工艺引进的多,自行设计的少,技术模仿的多,自主创新的少,产品的类型多,有突破性的少。第三,技术还不够配套,包括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技术模式还不够规范、标准还不够健全、施肥器械不够配套。第四,管理不够规范。我国目前这方面的法规不太健全,行业标准不太完善,监管手段不太配套,市场管理不太到位。第五,支撑还不够有力。

  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主任阿尔瓦表示,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缓控释肥推广经验,以生态补偿金的形式鼓励农民使用缓释肥,从而保护水体环境。他介绍说,美国农业部自2009起,对使用缓控释肥的用户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公顷30~55美元,每个农户每年补贴不超过4万美元,5年不超过20万美元,此举促进了美国农民购买和使用缓控释肥的积极性,加快了缓控释肥在美国的推广应用,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体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迈尔指出,美国的缓控释肥使用也有一个过程,其中上个世纪60年代主要是农用有机肥;70年代是家庭、庭院院落使用;80年代是育苗基地、苗圃使用;90年代是蔬菜的使用;到2010年以后,由于人们关注环境、对控释肥的使用提出更高的需求。

  那么美国是如何促进最佳管理措施的实施和缓控释肥的应用呢?答案就是采用延展式服务。最新的技术从大学能够传送给广大农民,这种传送机构遍布整个州,采取的模式是小型现场的研习会、现场参观访问,演示技术和方法。

  控制质量 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据了解,《缓控释肥料》、《硫包衣尿素》、《稳定性肥料》等行业标准和《缓释肥料》国家标准的先后出台,为缓控释肥的质量提供了准则和依据。但业内外专家认为,我国的缓控释肥标准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要想缓控释肥产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显得非常迫切。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罗其明指出,“缓控释肥可能和其他的产业一样,在发展成熟之前都会遇到标准不健全,无序发展,缺乏一些准入的门槛等问题,一些基础的工作可能做的还不是很够。这就要求一些重点的企业和相关的部门、协会,首先要把这个行业的基础给打牢。在标准、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认为,缓控释肥从技术和产品质量上相对都比较复杂。这种肥料在研发阶段可以走不同的路径,但是到了推广阶段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规范,否则,市场将难以监管,农民也难以分辨,如果不加快制度的建设和准入条件的出台,将不利于缓控释肥的发展。

  夏敬源表示,面向未来的发展,我国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应该在4个“化”上下工夫:一是研发系列产品,在专业化上下工夫;二是在技术模式上,在标准化上下工夫;三是优化推广机制,在产业化推广上下工夫;四是创新经营服务,在品牌化上下工夫。

  刘淑兰建议,我国应当择机出台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防止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粗制滥造。同时,加快标准制定,通过标准来规范生产、质量检验和使用。而且在产品投放市场当中,要有明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因为新的肥料不管使用怎么好,如果农民没有掌握使用方法,照样不会有好的使用效果。

  缓控结合 结成联盟共同推进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首次将缓控释肥纳入优先发展的产业,农业部也首次将缓控释肥列为主推技术,同时科技部将缓控释肥列入“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三部委一系列密集性的战略举措将加快缓控释肥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种多部门共同推进的方式,也得到了业内外专家的认同。“我国应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料产业体系,产品应以大田作物为主,在现有基础上,与重点企业牵头,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搞好协同攻关和技术创新,重点发展能够降解的生产材料,并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国产化,应及时制定和修订产品质量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公平的生产流通秩序。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创建一批像金正大公司那样的大型缓控释肥料企业集团,不断提高缓控释肥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说。

  据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宏坤介绍,科技部在2010年1月批准成立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首批36家试点联盟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合作研发;进行技术辐射,为行业服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

  “产业联盟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好,以主要企业为核心,组建战略性的联盟,能规范行业行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夏敬源说,我国缓控释肥的发展必须建立全国性缓控释肥协作网,这样才能真正迎来一个发展缓控释肥发展的春天。

  来源: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作者:徐建华  日期:201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