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胡可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如何回答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大问题?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建议,要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兴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已非常庞大,但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多、散、小、乱的特征,大部分农业服务组织的组织管理水平有限,服务能力偏弱,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万连步说,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规范和标准化,事关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农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不同行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品种、不同服务环节的农业服务,还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加之服务主体的千差万别,对农业服务的监管仍存在诸多空白。
针对这一形势,他建议,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设,尽快明确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功能定位,规范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和提供种子、农资统配统送的服务组织建议设立准入门槛或进行资质认证,进一步保障农户权益,推动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的实施。
“应鼓励支持涉农企业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万连步表示,涉农企业在农业科技与农业服务中具有优势和实力,建议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用地和科研等扶持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农资、农技、农服“一站式”农业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和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发挥企业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充分吸纳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各类联合和合作模式。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各类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要推动公益性服务机构和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通过派驻、挂职等方式,为农业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技术指导。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农业服务企业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在特色农产品产区建立示范田、示范园,把公益性推广服务和经营性农业服务有机结合,统一纳入政府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扶贫工程中。
当前化肥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日益突出、肥料当季利用率偏低、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产业上下游携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去年,万连步等十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联合协作推进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今年,万连步继续带来相关建议。
万连步说,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当前肥料企业产能利用率仍不足,半数以上的基础肥料企业在盈亏平衡线以下,新型肥料标准滞后,市场相对混乱。建议进一步完善化肥产业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支持行业内、产业链间的联合与协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同时将新型肥料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支持新型肥料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技术和产品创新、新型肥料使用、市场监管等提供参照指引。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万连步认为,一方面要将减肥增效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耕地质量提升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扩大减肥增效技术示范推广专项规模,制定技术、生产标准,规范减肥增效技术和产品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发展氛围。
当前我国耕地土壤面临着两“大”两“低”问题,即退化面积大、污染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地力低。针对我国对提升耕地质量的迫切要求,万连步提出了“亲土种植”的理念。所谓“亲土种植”,是采取对土壤“亲和、友好”的方式来开展种植作业,以作物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为双目标,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保护耕地、改良土壤,减肥减药增效、提升品质、综合管理等一系列切实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原则和方法。
该理念倡导优质种植从保护土壤开始,利用环境友好的科技手段实现增加收益,保护耕地;通过减肥减药增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改善环境;顺应土地集约化趋势,实施全程科学管理服务和推广机械化种植。
“保证土壤健康和土壤肥力是亲土种植的基础和前提。”万连步说,改土养地就是通过使用新型的土壤调理产品和技术,解决土壤酸化碱化、有机质下降、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等土壤问题。减肥增效则是通过研发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并科学施肥,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土壤的伤害。
“亲土种植还要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服务,直接帮助农民实施全程科学管理服务和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让生产效率和土壤保护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万连步说。
地址: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18-03/04/c_1122484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