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中国经济网微信:刚刚发布的这个报告,为何关乎13亿人口的饭碗?

浏览次数:1158次
A- A+

  近日从农业部传来好消息。今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超1.2万亿斤,这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取得的又一个大丰收。

  “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把化肥妖魔化。我国粮食产量能够超过6亿吨,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这个作用不会改变。化肥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因素,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定不能再出现对化肥认识的偏差。”在11月24日召开的化肥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发布会上,针对当前社会对化肥的误解,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语重心长地说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用占全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是一个奇迹,而化肥在其中功不可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作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0%,也是各项增产因素中最活跃和人力最能调控的因素。如果没有化肥,没有强大的化肥产业,中国将会再次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甚至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民生问题和社会动荡。

  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过量和不合理的施肥,导致的种种土壤和生态问题。如何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前提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战略部署;2015年2月,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2016年和2017年,中央又连续发布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3及第14个一号文件,均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为响应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的战略决策,近两年来,化肥行业勇于承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积极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列。2017 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下,金正大集团、中国化工报社等 8家单位于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发起组织了“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历时8个多月的时间,深入调研了200余家化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种植大户,来自农业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石化联合会、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相关领导、行业权威专家以及8家发起单位代表,多家权威媒体记者总计200余人次参与了调研。

  2017年11月24日,调研组发布了《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蓝皮书,全面系统的梳理了我国当前化肥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典型经验,为化肥行业“减肥增效”的真正落地和保障粮食安全开出良方。

  足够的粮食总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而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恰恰构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资源性因素。调研发现,由于内部落后产能过剩,外部需求降低且社会认识偏差的原因,我国化肥产业已处于近10年来的低谷。大量化肥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也导致了新型高效肥料的推广困难重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如今人们就化肥重要性的认识和当年他们这一代人在困难时期对化肥的认识发生很大区别。过去化肥短缺,农业产量不足,大家对化肥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现在肚子吃饱了,化肥的重要性也有所被忽视。但是他也强调称,领导人对中国农业的重视、对化肥重视是没有动摇的,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很多人都误认为施用了化肥会使农作物的品质变差,具体表现例如蔬菜、水果越来越不好吃了。对此,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给出了权威解答。他指出,肥料是给植物提供营养的,当植物营养吸收充足了,产品品质等方面会得到改良。瓜果蔬菜不好吃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施肥习惯造成的,并非化肥本身有害。例如瓜类,如果氮肥施用过多,那么糖就减少了,这样瓜不甜的现象就形成了。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蓝皮书是今年3月启动的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的成果总结。在经过对全国30余家化肥骨干企业的实地调研和100余家生产企业、150家流通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蓝皮书梳理分析了化肥全行业供给侧改革形势,发掘供给侧改革中的典型经验,并针对调研反映出的重点问题提出了8项具体建议,以此来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结构升级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路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对我国的化肥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化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新型肥料虽受热捧但推广困难、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呈两极分化趋势等现实问题存在。

  令人欣喜的是,以金正大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化肥产业领军企业已经在创新引领、亲农服务等方面率先发力。早在数年前金正大集团就率先践行了“减肥增效”的举措。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金正大又在原有缓控释肥产品和技术上,采用“双增双控”的技术,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推出“25+10>50”减肥增效方案,即使用25公斤新型稳定性肥料加上10公斤控释肥料,总计35公斤肥料,无论是作物产量还是品质,都优于50公斤等养分含量的传统肥料效果,成为了“减肥增效”方案的最佳展示。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正大集团一直以减肥增效为目标,积极运用全球高新技术,减少肥料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的同时确保农民不减产,实现肥料的减量增效,其中“25+10>50”方案成为最佳展示方案。这一“减肥30%”方案目前在玉米、小麦上取得了非常稳定的效果。刚刚在德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发布了这一减肥增效,促进农业减排的创新方案,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对以金正大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化肥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典型经验点赞。他表示,虽然调研结束了,但工作还远未结束。下一步,要全面开创新时代我国化肥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跨越、农化服务的新局面;绿色发展的新境界和质量效益的新水平,这是化肥企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责任。

  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元年,化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化肥行业既要加快自身供给侧改革步伐,加速去产能、降成本,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还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按照化肥产业转型升级和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要求,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农化服务,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