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7

中化新网微信:化肥行业的“华为”,正悄悄浮出水面:国务院参事称之“奇迹”

浏览次数:2288次
A- A+

导读

化肥行业的“华为”,正悄悄浮出水面。

在氮磷钾化肥全面亏损的2016年,该企业实现盈利超过10亿元。在化肥行业艰难爬坡的今年一季度,该企业销售额猛增23%。

6月25日,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上海)、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中国化工报社等十三家政府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和行业媒体负责人一起走进金正大集团,开启化肥供给侧改革大调研中重要的一站。

当日,连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新华网等近30家中央、地方、行业主流媒体一同参与调研走访。

调研期间,在走访考察了金正大水肥一体化示范园、缓控释肥生产车间、智能温室和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中心等地之后,多位与会代表感慨,金正大有望成为化肥行业的“华为”,国务院参事刘志仁也表示,金正大19年能取得多项第一,堪称化肥行业奇迹。

1指路行业

这次高规格的走访,源于3个月前启动的“肥料供给侧改革大型调研活动”,期间,调研组已先后走进江苏灵谷化工、江苏华昌化工、安徽昊源、六国化工、湖北新洋丰、湖北宜化、湖北三宁等多家企业实地调研。这次走访的金正大集团,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站。

当天举行的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研讨会上,十三家与会单位代表在深入总结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化肥行业要破局重生,需要充分研究并学习标杆企业,并促成标杆企业间的联合协作,在大联合中寻求大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希望领军企业应该联合协作,在提高肥效、减少用量上攻关克难,助力我国农业种植的转型升级。

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认为,标杆企业联合协作的模式有利于企业转型,更有利于服务农民,是化肥行业摸索出的一条特色道路,值得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广为推广。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指出,化肥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新型肥料、高效肥料是化肥行业的新动能,他希望肥料领军企业要与科研院加强合作,联合创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开放合作将成为化肥行业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他认为,在“大联合、大发展”的主题下,金正大率先与16家氮肥企业、2家磷肥企业、12家有机肥企业联合协作,这种创新共享的合作模式,值得全行业借鉴。

“在化肥新型技术研发、国际标准制定等领域,标杆企业与化工研究机构间展开大联合大发展的潜力很大。”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李良君表示,通过化肥龙头企业把技术和标准落地,将成为上海化工研究院参与大联合的主要方向。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岳亚伟建议,金正大这样的标杆企业应该走出去,去蹚一下与“一带一路”周边地区协作发展的路子,他同时表示,国家支持化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政策正在制定,走出去、国际化的前景值得期待。

肥料供给侧改革发起单位之一,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认为,在化肥行业“大联合、大发展”的大势所趋下,技术创新、资本并购、渠道服务和标准制定将成为标杆企业合作的重要结合点,也将成为化肥行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词。

研讨会期间,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副处长徐晶莹、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处农艺师孟远夺等代表也就化肥供给侧改革调研和标杆企业间联合协作给出建议和指导。

据了解,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由中国化工报社、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金正大集团等八家单位发起并实施,旨在发掘肥料供给侧改革标杆,推动产业联合协作,助推农业减肥增效、绿色转型。通过研究标杆、学习标杆,指出行业下一步升级转型之路。

临沂站调研之后,调研组将奔赴贵州 云南 青海 新疆等地的标杆企业,进一步发掘各家的转型经验,为行业指路。

2发展奇迹

调研现场,金正大被国务院参事刘志仁称作中国肥料界的奇迹。

从短期发展来看,奇迹来自于逆势增长。近两年,虽然肥料行业低迷、市场疲软,但金正大集团通过持续的创新,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16年,金正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7.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14.96%,营业收入增长5.57%。2017 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7.13 亿元,同比增加23.12%;净利润4.15 亿元,同比增加2.63%。在国内化肥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堪称奇迹。

从历史轨迹来看,奇迹来源于发展之快。从1998年建厂至今,金正大用不到19年的时间,获得了多项“最大”: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商、亚洲最大的硝基肥和水溶肥生产商、中国最大的新型肥料企业。另据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透露,截至会议当天,金正大集团市值达232亿元,位居化肥行业上市公司第二。

“不到20年时间,一跃成为化肥行业顶尖企业,堪称奇迹!”刘志仁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能源室主任朱彤也感慨,“这家企业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从商业模式创新上,都有望成为化肥界的‘华为’!”

傅向升则表示,在去年整个化肥行业效益严重受挫的情况下,金正大实现销售收入173.36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不愧为标杆的称号。

3解剖标杆

这家企业快速、持续、良性发展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25日,供给侧改革调研组密集走访四个环节,从冰山一角,捕捉标杆的力量。

在田间 调研组走进临沭县百亩桃树示范园,该园统一使用金正大种植套餐。据果园负责人黄经理介绍,在金正大提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帮助下,该园实现减肥25%左右、省水超过30%,工人更由原来的50多人减少至10多个人。各种减肥省水之后,桃的口感却愈发香甜,调研组现场品尝无不拍手叫甜。据透露,该果园每亩可产桃7000~8000斤,每亩纯收益在1万元。

在车间 调研团专程走访金正大最有代表性的控释肥生产车间。记者现场只看到5、6个工作人员,机器轰鸣中,整个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从监控室的大玻璃窗望过去,20个控释流化床整齐排开,装置全开每日可生产1000多吨高品质控释肥。其先进程度屡屡被调研组夸赞。

在实验室 红壤、棕壤、黑土……从南到北的几十类典型土壤样本,在金正大2688平米的智能温室中均能见到,除了把各类土壤研究透,这个温室中还汇聚了多类瓜果蔬菜,从育苗到结果栽培实验无一遗漏。据介绍,该温室实验室中每年会举行上千次的用肥用药实验。

在研发中心 “在中国化肥行业中,能够有这么多国家级研发实验平台资质的企业,没有第二家!”指着国家缓控释肥工程研究中心门口的十块牌子,国务院参事刘志仁颇有感慨。在这十块牌子中,七块由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科技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位颁发,另外三块由山东省相关部门颁发,代表了化肥研发实验领域一系列荣誉。“7块牌子代表着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这在石化行业3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都是屈指可数的。”傅向升说。

4联合探路

化肥供给侧改革,非一家之力能探出究竟,需要标杆企业联合协作、抱团破局。

此前启动的“大联合、大发展”已经让金正大、江苏灵谷化工等16家氮肥企业、2家磷肥企业、12家有机肥企业联合抱团。在调研组走进金正大的当天,这一联合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金正大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化肥生产技术提升、特种肥研发、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展开合作。

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表示,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合作,将给金正大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带来极大提升,相信双方的合作会成为业内强强联合、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标杆。

“‘大联合、大发展’将是金正大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相信此举将对肥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服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万连步说。

“大联合、大发展,我们期待金正大等行业领军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出一条化肥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的健康之路。”傅向升说。

来源:中化新网微信 作者:吕海波 日期:2017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