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产业迎来大联合、大发展时期
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首部白皮书发布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琴 贾然然 张高科
5月28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暨产业白皮书发布”在北京召开。围绕“匠心十年聚力向前”主题,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回顾了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探索并谋划未来发展之路。
产业发展:匠心十年 硕果累累
从无到有,从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
据了解,我国缓控释肥料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自2006年以来,我国缓控释肥产业逐步实现快速发展,产能迅猛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产能为550万吨,而2006年行业产能仅为110万吨。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率先将缓控释肥应用到大田,将贵族肥料变身为平民肥料,适应了我国农业对节本增效和保护生态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的技术和标准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产业化规模和推广应用面积达到全球最大,已掌握了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事实上,缓控释肥发展的10年,就是不断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呵护环境、促进丰收的10年,用事实向行业见证了高效、环保、节约型的肥料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代表着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表示,10年来,缓控释肥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并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整个产业已形成系列,包膜肥料、脲醛肥料、稳定性肥料百花齐放,并在世界上率先应用于大田作物;一些优秀的企业还走出了国门;科学施肥的理念在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中潜移默化地传播和推广,助农增收、省工省时成效显著。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表示,缓控释肥符合现代农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更为重要的是缓控释肥的发展为新型肥料行业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此,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10年,我国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从追随到赶超、从一个小品种发展成一个大产业,在中国肥料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化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肥料行业的发展书写了华彩篇章。”
谋划未来:不忘初心 发出倡议
从白皮书领略十年发展,从倡议书谋划下个十年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首部白皮书对外发布。该白皮书的发布是缓控释肥10年产业发展的缩影。同时,白皮书的发布,对未来缓控释肥产业的持续迅猛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预示着我国化肥产业已全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将有力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农资行业供给侧改革进程。
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首席专家高祥照进行解读。他们表示,白皮书的发布,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匠心十年取得累累硕果,未来发展仍需聚力向前。经过10年发展,政策激励、化肥行业转型和下游农业需求三个层面正在汇聚成缓控释肥大发展的合力。从政策层看,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在拟定肥料减施方案中,都将缓控释肥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化肥行业自身看,缓控释肥主要是针对控氮,我国缓控释肥企业及研发机构将会加强与氮肥等上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上下游融合贯通,化解上游氮肥企业过剩的落后产能,促进我国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业层面看,轻简化施肥要求、规模农业和节水农业兴起都为缓控释肥更大的发展孕育了新的空间。
缓控释肥如何谋划下一个10年,需要全行业凝心聚力,找到方向,拿出行动。会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缓控释肥行业发展倡议书》,为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发出倡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宣读了倡议书,她提出,向全行业提出倡议:不忘初心,坚守责任;持续创新,精益求精;产业联合,共同发展;行业自律,树立形象。倡议书赢得与会代表阵阵掌声。
激发后劲:抱团联合 开启行动
从追随到赶超,从单打独斗到聚力向前
“如何加快研发速度、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理性健康发展、缩小与国外差距……这些是化肥产业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建议,我国化肥企业应该形成合力,通过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开发、生产以及渠道合作,持续推动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增强化肥企业的凝聚力。
“据保守估计,未来10年缓控释肥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0%-15%,到2025年我国缓控释肥的产能有望达到755万到1126万吨,产值-200-300亿。未来要联合发展、产业协同,合力推动缓控释肥行业发展。这样才能快速地促进缓控释肥产业的快速发展。”张民表示。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分析,未来要调整企业的创新布局,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除了要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外,要研究加强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广泛地利用全球相关创新资源来提高创新的效率,让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加快缩短科技创新由成果到商品的转化周期。
对于未来,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未来10年,将是化肥行业持续创新、新型肥料高速发展的10年,更是行业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10年。唯有树立联合协作、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势互补、联合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金正大将坚持走‘政产学研’联合发展道路,通过输出技术、品牌、服务,携手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展、做强做大。”
与此同时,会上还举行了缓控释肥产业联合发展签约仪式。金正大与江苏双多化工、华鲁恒升、心连心、天泽集团、湖北宜化、河北正元等多家氮肥企业共同签约。此次签约将有利于氮肥企业转型升级,化解氮肥产能过剩的局面,标志着缓控释肥产业大联合、大发展行动正式开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匠心十年,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再起航,相信更多有责任心及远大抱负的优秀企业将共同加入到推动创新、绿色、环保的缓控释肥队伍中,从而推动我国化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媒观察
产业发展需要更多“龙头”引领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快速发展的10年,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匠心十年,金正大作为新型肥料龙头企业,其作用功不可没。
从2006年第一条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至今,金正大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并在美国、德国、以色列建立了三个国外研发中心。10年里,金正大还先后参与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起草,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奠定了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曾一度,提到缓控释肥,首先想到的是金正大。2010年,金正大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缓控释肥第一股。
正如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在论坛上所说的那样,今天金正大用自己的奋斗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国,由小产品变成大产品,由小工厂变成了国际化的大企业,金正大用这十年走完光辉的历程。
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缓控释肥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在肥料市场中的占比却并不高。当前化肥行业面临去传统产能和“化肥零增长”的严峻挑战,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也提出:以绿色、安全、生态为导向,加速推动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十三五”确保我国肥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缓控释肥的绿色、环保、高效等功能完全符合我国肥料行业结构调整方向。
面对未来缓控释肥的发展,金正大并没有想一家独大。国家缓控释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提出了化肥行业要想走出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唯有树立“联合协作、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并表示,金正大将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努力通过输出技术、品牌、服务和资本,致力于与上下游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
本次论坛上,金正大联合心连心、湖北宜化等6家氮肥企业举行了中国缓控释肥产业联合发展签署仪式,进一步加大缓控释肥发展力度,也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未来10年,将是我国经济深度调整、行业快速整合的10年,也将是化肥行业持续创新、新型肥料高速发展的10年,更是行业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10年。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需要涌现更多像金正大这样的龙头企业,其他新型肥料也需要这样龙头企业带动!有了龙头企业引领,化肥行业凝心聚力,必将迎来健康持续发展!
访谈一:
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要做大更要做强
缓控释肥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离不开工信部、农业部、科技部以及协会等的大力支持。匠心十年,缓控释肥产业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如何加快这一产业快速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及协会嘉宾各抒己见,一致认为,缓控释肥产业要向高品质迈进,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
主持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 陈宏坤
访谈嘉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 周长益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 贾敬敦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何才文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副会长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 周竹叶
主持人:以缓控释肥为主的新型肥料在化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周长益:农业部去年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工信部在研究这个目标的时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20年不但是要实现化肥零增长,还要力争实现负增长。提出这个目标最大的依据就是发展新型肥料。我国缓控释肥经过十年发展,不但成了缓控释肥最大的生产国而且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但是,现在我们的缓控释肥的产量仅占复合肥产量的6%以上。基于当前农业现状,我国积极研发了好的方案,就是将缓控释肥跟复合肥掺混起来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肥效。现在一般当季肥料利用率也就30%左右,如果掺混20%的缓控释肥使用,那么它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45%左右。
我建议,未来要把复合肥的标准改一下,要求在肥料里面必须掺混20%的缓控释肥,从根本上来解决化肥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如果把这个标准改了,对促进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和生产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推进。我想缓控释肥的施用肯定能够对我们的化肥到2020年实现负增长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主持人:农业部从去年提出零增长的行动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缓控释肥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何才文:去年农业部实施化肥零增长一年来取得明显的效果,我们选择从玉米、蔬菜、苹果三大作物入手,通过60个试点县来推广减肥的模式。据统计,去年化肥使用量增幅是在0.4%,以前每年的增幅大概在1%点多,也就是增幅已经减少了将近1个百分点。我们提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就是每年增幅减少0.2个点,目前已经减少了将近1个点。可以说在2018年就可以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到2020年不光零增长,还要负增长,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化肥零增长这一行动当中,也是把缓控释肥作为一个重点技术来加以推广的。从缓控释肥来讲,确确实实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觉得它有很多好处。不仅能延长肥效,减少用工,能够节约成本,而且对绿色环保确实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地推广使用缓控释肥。
主持人:现阶段,我国肥料行业处于转型期,企业特别是行业的一些大企业,怎样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获得快速发展?
贾敬敦:尽管我们缓控释肥现在比重还不大,但已经走在行业前列。未来,应该制定一个全球化的创新战略,围绕产业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为世界贡献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力量。
可能我们需要对肥料产品的品质标准进行必要的完善,在肥料短缺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标准,更多的关心的是产量,下一步我觉得至少在研发新型产品的时候,四个方面的内容必不可少。第一要继续关注产量;第二要突出质量;第三必须有环保指标;第四肥料产品要为节约成本,降低成本贡献力量。
面对未来,我认为像金正大这样的领军企业,除了要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外,还要研究加强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和核心技术研究要瞄准未来新一代的产品,尽早地布局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这才能真正使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的发展,引领行业的发展,并且能够加快缩短科技新由成果到商品这样一个转化的周期。
主持人:围绕化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您认为行业协会要做哪些工作来推动缓控释肥行业的发展?
周竹叶:化肥行业的“十三五”的规划,其中也特别涉及到包括缓控释肥在内的新型肥料。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新型肥料产量要增加10%,这是一个指标性的目标。
缓控释肥步入快速发展的的10年,但是,这个快是相对的,在应用方面的推广使用还不足,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从行业协会角度来讲,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进一步宣传提高认识。第二,在技术进步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要从产品本身的设计方面,包括包膜材料、生物的抑制剂等方面,可能在这些方面应该有一些新的研发和推进。第三,管理规范。也呼吁全社会给予缓控释肥行业更多关注,政府从方方面面给予支持,因为这是一个新产业,需要精心的呵护和扶持。
访谈二:
缓控释肥研发、推广还需精耕细作
我国缓控释肥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产品一应俱全,但在某些技术和稳定性上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相关科研院所专家认为,缓控释肥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尤其在研发、推广应用方面还需要精耕细作。
主持人: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 陈宏坤
访谈嘉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徐秋明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王 旭
山东农科院研究员 杨 力
山东滕州种植大户代表 李之锁
主持人:我国缓控释肥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成绩在国际上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徐秋明: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非常快,而且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国最大的贡献在于把它从贵族的肥料变成平民化,把缓控释肥产品用在大田作物,这是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的。但是我们可能在某些关键技术或者质量稳定上还有一些差距,这可能也是制约了这一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障碍。
实际上,我国缓控释肥产品种类已经很全,国外有的我们都率先研发。但是在产品的精细化上我们不如发达国家。所以有些在应用上就受到了限制。比如说到种肥同播,我们在小麦、玉米上的种肥同播推广的都非常好,但我们在水田上能不能做到种肥同播,日本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他们有创新意识,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主持人:包括缓控释肥在内的新型肥料,这些年取得比较快速的发展。但市场不规范,以假充好等现象比较突出,整个行业应该怎么来应对这一问题?
王旭:我们的新型肥料,一般的非技术人员缺少专业精神,存在炒概念的情况。我认为现在还是需要呼吁各方,从企业角度、从种植业的角度、种植大户的角度,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法规能够有一个积极的推进。要想在一些基本的层面建立法规,得有一些社会,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的一个基础,才能够形成真正的法规。现在没有形成法规,受现有的大经济、政治、政策的运行环境影响,各个方面尚未成熟,我们应该积极地从各个角度去推进肥料的立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市场有一个干净、清洁、有序的环境。
怎样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是新型肥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的肥料行业应该和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只有农民富裕了,农业产业发展了,我们肥料行业就会持续发展。
主持人:多年缓控释肥在大田推广应用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杨力:2004年缓控释肥在实验室做出来以后,我们首先在山东粮食作物和玉米上做了两年的实验表明,包膜尿素、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增产15%以上。2005年随着技术进入大的产业化,行业专家们,在全国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种植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示范,试验作物超过30多种。经过10年多的研究,形成很完整的一套技术规程。
缓控释肥的效果这些年得到农民朋友、农业推广部门以及经销商的认可,国家也列入了主推技术,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如果不进行田间技术的研究,再好的肥料应用不对路,不注重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很可能制约产业发展。我相信今天缓控释肥站在新的起点,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取得更快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缓控释肥的出现,给基层经销商带来哪些改变?
李之锁:我是一个经销商,十年前我经营农资,卖的品牌是单一含量的尿素。通过接触缓控释肥,也认识了金正大这个品牌,由于了解到缓控释肥技术先进,我就开始进行示范田试验,通过示范田的试验结果看,缓控释肥不仅好用而且增产,在推广过程中农民就逐步接受了。现在已经经营10年了,一开始,农民也不是很放心使用,经常上门找,我也耐心地给农民讲解,在收获期农民看到产量增加了,而且节省了劳动力,切实看到了缓控释肥肥效非常好,周边农民都比较认可,这样才一步步在玉米、小麦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从种肥同播技术推广到带领老百姓一起发展,我的事业也做大做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