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0

中国网财经:首部缓控释肥白皮书首发 力促化肥行业转型升级

浏览次数:1428次
A- A+

5月28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暨产业白皮书发布”在北京召开。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白皮书在此次峰会上首次对外发布。该白皮书的发布是缓控释肥10年产业发展在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的缩影,其对缓控释肥产业10年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总结了缓控释肥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等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并对新型肥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此白皮书对未来缓控释肥产业的持续迅猛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预示着我国化肥产业已全面进入了新的上升发展阶段,将有力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农资行业供给侧改革进程,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缓控释肥产业助力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

  面对我国肥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转型升级,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明确指出,作为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我国已经化肥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已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国肥料行业也面临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未来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他认为,必须要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并加大新型肥料的普及力度。中国率先推广掺混缓控释肥的方法,在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缓控释肥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对缓控释肥的利用和生产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到2020年不但要实现化肥零增长,还要力争实现负增长。”周长益如是说。

  “如何加快研发速度、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理性健康发展、缩小与国外差距……这些是化肥产业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对此的思考是,希望将化肥企业“走出去”纳入到“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多听企业呼声,向国家建言献策;切实推动化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对行业的领军作用,增强化肥企业的凝聚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表示,化肥是关于粮食安全、人民生活、国家稳定的战略物资,但化肥过渡使用,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资源浪费,还会是农民负担过重。他认为应该从“精准施肥、合理施肥、有机肥和化肥联合使用、行业结构调整、产学研合作、发挥先进企业的领先示范作用”等六方面开展科学施肥,从而推动我国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助推农业全新发展,更好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对金正大集团在缓控释肥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了极大肯定。在他看来,“以金正大为代表的缓控释肥企业,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全面融入全球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成长起来一批新型的科技型企业。”这也印证了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缓控释肥产业的正确性。他提出,未来需通过加强产业技术研究,持续进行技术不断创新,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力求开发出一系列低成本的产品。

  “目前中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减少对环境污染,控制面源污染。基于此,农业部从去年开始就提出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而在化肥零增长这一行动当中,农业部把缓控释肥作为一项新肥料、新技术加以重点推广,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金正大进行的缓控释肥推广工作可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未来需要更多的政策红利和支持。”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这样说到。

  针对专家们在会上展开的关于缓控释肥行业未来产业链发展的探讨,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周竹叶在表示,2006—2015年是我国缓控释肥行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缓控释肥的绿色、环保、高效等功能完全符合我国肥料行业平等结构调整方向。目前化肥行业正面临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创新、绿色、环保的缓控释肥对于肥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缓控释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缓控释肥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纵观全球市场,缓控释肥由于其“增效、节肥、省工、环保”等一系列优点,不仅受到了肥料业自身的关注,更受到了农业、工业以及科技界的热捧。大力发展缓控释肥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以及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第一个将缓控释肥应用到大田,将贵族肥料变身为平民肥料,适应了中国农业对节工增效和保护生态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的技术和标准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产业化规模和推广应用面积达到全球最大,已掌握了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此次关于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缓控释肥未来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白皮书》还就未来发展提出了多方面建议:一是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成本,促进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二是提升农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对缓控释肥产品的认知水平;三是鼓励出口和海外投资,提高缓控释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支持产业技术辐射,促进我国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缓控释肥行业健康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