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8

大众日报:金正大科技创新再添新动力

浏览次数:4724次
A- A+

  

 

金正大科技创新再添新动力

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企业

2012年7月26日,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金正大公司,国家、省发改委领导为中心揭牌。(吕永国 摄影)

史佩升 高海波

  7月26日,全国唯一的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金正大公司。该中心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将建成具有一流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研究制约我国复合肥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我国肥料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化肥工业的整体创新水平。

  突破肥料产业发展瓶颈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010年,我国化肥总产量6620万吨(折纯),其中复合肥1670万吨,占肥料总量的25%。相对于氮肥、磷肥、钾肥,我国复合肥消费增长率为7%,是所有肥料增长最快的。

  然而,化肥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中国磷肥协会秘书长修学峰认为,我国复合肥发展问题有三。第一,肥料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我国复合(混)肥生产企业大多数厂家生产规模小、效益低,部分企业设备能耗和原料消耗巨大,成本较高。其次,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如单质氮肥、磷肥和低浓度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比例很大,复合化率较低,目前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第三,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中提出,化肥产业将严格控制氮肥、磷肥产能的盲目扩张,鼓励发展复混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生物肥及全水溶性肥料等,以及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复合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等多元肥料。

  为了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国家发改委决定在技术力量雄厚的金正大成立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将得到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复合化率是国内外肥料发展的趋势,但我国在复合肥料研究方面,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创新能力差,科研产出少,已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业内专家如是分析。同时,我国农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能优化全国复混肥料配方,可以节约200万吨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00万吨。

  目前我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还是依靠高强度地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大量化肥等投入。虽然我国粮食总产居世界第一,但单产仍然不稳定,制约粮食增产的土肥资源因素仍没得到根本解决。未来10年,要完成粮食增产1000亿斤、建设10亿亩高产粮田的国家战略规划目标任重道远。为此,在继续进行作物良种选育,提高作物的遗传产量之外,重要的途径在于研究开发复合肥料、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

  在我国肥料产业目前正处在技术升级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带动肥料产业技术升级

  在揭牌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农村司巡视员胡恒洋指出,希望工程中心能够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资源,研发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的复合肥产品。譬如结合干旱、盐碱地改良等国家项目研发功能性产品,满足农业不同需求。同时,还能通过平台的研究对市场走向进行预测。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也认为,在肥料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含量、比例、形态、助剂等四方面因素,而现在复合肥行业更多是把精力放在前两者上。从产业化角度看,如何实现化肥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及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是肥料创新永恒的主题。工程中心的成立,正是给研究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

  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一流的工程实验条件、一流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科技创新平台,最终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建设“临沂复合肥料产业集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山东省化肥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设行业科技创新高地

  肥料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金正大将成为此项任务的领军者。正如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所说,金正大在新型肥料研制和工程化应用方面具有突出的业绩和人才优势,为促进我国化肥产业技术升级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化肥领域重要的创新力量。在这样一个企业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对我国复合肥产业的升级转型产生重要的推进。

  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的金正大,成立14年来,在技术进步、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参与了缓控释肥国家标准的制订,建立了国家缓控释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建设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顶级科研机构的建设,使金正大成为我国肥料行业的科技创新高地。

  金正大是一家从事复(混)合肥、缓控释肥及其它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76.3亿元。在肥料研发、生产、推广过程中,积极发挥企业创新及技术转化应用的主体作用,每年科技投入占整个销售收入的近5%,专注新型肥料产业的研发。目前已创造了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其中缓控释产能突破15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所研发的硝基肥,在质量、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独创性,代表了我国肥料前沿技术。

  未来,金正大将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建设复合肥料、缓控释肥料两大国家工程中心,重点进行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工程化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信息与合作交流等内容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的新型肥料研发技术,确立肥料科技先导者的形象地位,为带动我国肥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新贡献。

   

做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万连步

  盛夏时节,金正大发展又获新果实——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揭牌,60万吨硝基肥投产。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夯实了金正大成为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宏伟蓝图的基础。

  金正大公司成立14年来,始终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了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继成立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中心之后,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由金正大公司筹建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确立了金正大以两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平台,引领我国化肥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除两大中心外,金正大还建有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同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创新平台,并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起草和制定了6项行业及国家标准,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奠定了金正大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

  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揭牌,掀开了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的新篇章,这不仅是我们金正大人的骄傲,更是我们金正大人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我们决心以此为动力,按照国家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缓控释复合肥、硝基复合肥、水溶性复合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力度。重点解决行业关键性、前沿性的技术难题,不断促进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从而进一步确立金正大技术先导的地位,为我国化肥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年产60万吨硝基肥项目顺利投产,使金正大初步形成了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等在内的代表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方向的完整的高端产品线优势。硝基肥项目是金正大顺应全球化工产业发展新潮流,把握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新趋势,响应政府整合提升肥料产业新要求而建设,是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在质量、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独创性,代表了我国肥料发展前沿技术,不仅对金正大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化肥产业转型升级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临沭县化肥产业结构调整也将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成为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行业观察

科技创新让金正大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一般人眼中,肥料企业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单位,但行走在位于临沭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的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数千亩金正大生产园区,我们却闻不到一丝化肥厂的刺鼻气味。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俨然一座绿色园区。不仅如此,金正大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高科技肥料,还解决了传统化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等重大技术难题,使其成为我国化肥行业的新星和缓控释肥行业的领军者。

  挂在金正大企业发展史展厅“诚信、创新、责任、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横幅十分醒目。翻开20万字的金正大企业文化集,“创新”二字已深深印刻在企业发展的每一步。

  科技创新送贵族肥料进农家

  “在公司未上市之前,较之大型国企、外企,我们没有政策、资金优势,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率先掌握核心技术,生产出高端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这是逼出来的发展之路。”金正大公司总裁万连步的话说出了金正大人的心声。在技术门槛并不高的化肥行业里,当普通企业埋头做产品之时,金正大一开始就致力于科技创新,他们的目光一直就瞄准着化肥行业的国际领先技术。

  万连步经常带领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人员到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考察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他们了解到,缓控释肥在国外的价格和技术含量都很高,一般相当于普通化肥价格的2至8倍,而且只用于部分附加值高的农作物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让这种“贵族肥料”为国内普通农户所用,一直是个难题,这也成为他们攻克的目标。

  金正大选择的方法是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销售推广、后续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科技创新。

  万连步说,我们首先在产品研发方面进行了不懈创新。通过进行缓控释肥机理研究,公司研制的肥料产品使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

  其次是降低成本,使产品符合我国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在研究中,金正大围绕缓控释肥制作与应用的关键技术,筛选出控释性能好,成本低的包膜材料及其组合配方,并经过反复示范、试验,总结出将部分缓控释肥掺混部分传统复合肥,做成控释掺混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公司已开发出4套工艺技术,生产了释放周期从3个月到12个月,适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12个系列100余种专用缓控释肥产品。自2006年3月金正大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正式投产至今,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金正大拥有的独创技术、工艺,不仅填补了我国在缓控释肥规模化生产中的空白,其工业化生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实现国产化。

  “在营销推广方面,我们开展大规模试验示范,将实际效果‘写’在大地上。”万连步说。为了让农民“眼见为实”,金正大先后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40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来引导农民了解缓控释肥产品。先后在24个省(区市)的小麦、玉米、水稻等30多种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推广,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

  “种肥同播”促配方肥迈上快车道

  有了好的化肥产品,还要有好的施肥技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根据缓控释肥产品的特点,2011年,金正大全力推出“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在全国成立500个农化服务队,配置500台农化服务车和10000台种肥同播机,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活动。今年,公司还将继续扩大和深化“种肥同播”技术服务,购置15000台种肥同播机,培训30000人次的机播手,配备700余辆农化服务车,同时,建立示范田,召开现场观摩会,创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缓控释肥推广模式。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部大力推广的科学施肥技术,将大大缓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过去,这项技术推广缓慢。种肥同播是打破传统施肥方式的一大进步,也是当前科学施肥技术的重大突破,还是测土配方施肥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金正大创新配方肥推广模式,实施‘种肥同播’技术,使测土配方施肥迈上了快车道。”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栗铁申在2012年山东省农企对接座谈会暨玉米机械化施肥现场会上充分肯定了这项技术。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认为,减少施肥次数是大势所趋,目前一次性施肥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用缓控释肥。对于缓控释肥来说,如果能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历史机遇。

  金正大积极参与政府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农业部也将该公司的缓控释肥试验示范纳入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和高产创建示范网络。2012年,为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正式将金正大纳入全国100家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将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的政策和技术优势,积极推广缓控释配方肥。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金正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了在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承建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我国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同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起草6项行业及国家标准,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04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等荣誉。

  这些科技创新,使金正大成为缓控释肥行业的科技“排头兵”,技术创新也使金正大发展突飞猛进,短短14年,公司销售收入迈上了冲刺百亿大关快车道。

   

  ■ 新闻视点

金正大担纲制订的行标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国际标准

  从今年7月1日起,由工信部发布的《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金正大公司、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起草,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首个关于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这是金正大参与制定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缓释肥料》国家标准之后,又一次担纲《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制定。

  有关人士透露,我国已于近日向国际标准化组织——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以《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控释肥料的国际标准。我国已向其22个成员国发送了征求意见,最终结果将于明年初揭晓。届时,我国的《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有望成全世界首个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刘刚表示,缓控释肥料代表着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它将有效解决我国化肥滥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缓控释肥产业,中央一号文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都把缓控释肥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虽然我国研发缓控释肥的时间比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然而,我国缓控释肥料在由“缓”向“控”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国内控释肥料市场比较混乱,很多企业使用控释肥料这一概念只是作为一种广告宣传,许多达不到控释效果的肥料,也被冠以“控释肥料”在市场上销售。《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介绍说,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制定,将有效界定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两个概念,规范控释肥市场,促进行业有序竞争,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公司副总裁陈宏坤认为,参与制定这3项标准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企业产品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才能参与标准制定。同时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加强了我们和国内外专家的联系和互动,从而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国内外关于标准的最新信息,以及国内外该行业发展的趋势,这就促使我们要站在行业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这对企业技术提升、强化质量管理,从而推动国内整个行业进步,都起到很好的作用。”陈宏坤这样评价。 (李文明)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万连步(右一)、张民(右二)等专家研究控释肥产品类型 (张勇 摄影)

   

金正大打造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7月23日,金正大公司6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项目投料试车运行,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是该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后的第一个募投项目,加上现有生产能力,金正大缓控释肥产能达到150万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

  作为国内缓控释肥行业的龙头企业,金正大缓控释肥产销量连续六年占据全国首位。随着缓控释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金正大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开发和推广高端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

  金正大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表示,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充分体现了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创新亮点。一是企业建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凸显了高效、节能、环保建设理念,仅工艺优化方面每年节约成本1000万元;二是对原有生产技术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和优化,进一步开发了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技术,创新了配套工艺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实现自控运行,提高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再次创造了行业技改和产业升级的标杆;三是重点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作物条件下的缓控释肥养分释放模式,土壤供肥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即同步营养相结合的施用技术,使缓控释肥应用更安全、生态、环保。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未来肥料发展方向是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走化肥质量代替数量之路,以缓控释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缓控释肥发展比较快,金正大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对于我国新型肥料发展将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对引领我国化肥产业技术升级,提升我国肥料的国际竞争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金正大高起点、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产能不断放大,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正在向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的目标稳步迈进。

  金正大自成立以来,专注肥料产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缓控释肥研究、生产、使用、评价等体系,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经过七年潜心研究,金正大已研制出12个系列上百个作物专用缓控释肥新产品,累计推广作物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为农民新增经济效益约150亿元。在社会效益方面,金正大还研发了缓控释肥使用量、施用期和施用方法等高效应用技术,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个百分点,并初步构建了缓控释肥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如太湖流域的研究,施用缓控肥氮素总损失可降低15-2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面源污染。

  金正大打造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必将助推我国缓控释肥在全球化的角逐中崛起。万连步表示,金正大将以项目投产为契机,打造全球缓控释肥第一品牌,通过内生和外延的双向扩张,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和产业链延伸,以良好的盈利回报社会。 (高海波)

  来源:大众日报第4版整版专题  日期: 2012-08-08  转载:人民网、搜狐网、中国日报网、新民网、农博网、中国化肥网、中国农资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