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有机质正在急剧下降,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华北、东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及沿黄灌区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记者采访一直关注“三农”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万连步时,他张口就直面我国农村土地质量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对土地质量的忧患意识,让万连步执着地关注着我国耕地的现状。他用“三大”、“三低”来形容我国目前耕地质量总体态势:“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万连步表示,“在低质量的耕地上发展农业生产,永远回避不了高成本、低效益和高污染的问题”。
万连步对人民网记者说,长期重用轻养,耕作方式粗放,造成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耕地土壤肥力一般,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失衡加剧;现在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全国耕地土壤pH平均下降约0.8个单位,盐渍化土壤面积约为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障碍农田比例进一步提高;由于固体废物、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造成耕地重金属等污染问题突出,耕地污染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降低了耕地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严重威胁了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耕地土壤污染问题已趋严重。
在万连步看来,耕地土壤退化加剧倒逼土壤修复工程必须加快进行,国家应当刻不容缓重视这一问题,以全面提升我国农村耕地质量。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质量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万连步建议,恢复并提升地力首先要完善管理体系,落实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责任。他认为,完善农业部门耕地质量保护的管理体系,必须理顺各级农业部门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的职责,逐级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完善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制度,统筹安排、推动耕地质量标准、检测预警、资金筹措与技术研发等工作,确保耕地质量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扎实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制度与法规,” 万连步说,“针对耕地占优补劣现象,需要完善耕地建设的补偿机制;面对土地流转的新形势,将耕地质量的量化指标纳入土地经营权证中,建立土地流转中耕地质量维护奖惩机制,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健全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机制与共同责任机制,建立一系列保护耕地质量的法律规章,达到顶层设计、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和强化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
不仅如此,这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结合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工作实际,在现有耕地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完成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完善监测技术规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完善耕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为统筹提升耕地质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耕地质量提升重大工程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投资回报率低,需要多层面重大工程的支撑。万连步认为,国家要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单列一定比例资金,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资金,并规划实施耕地质量建设重大工程,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积极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提高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万连步说,积极采用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障碍因子、防止土壤退化与污染等技术途径,推动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或土壤修复产品的应用,建立轻简、高效、操作性强的综合技术模式,就能促进我国耕地质量的有效提升。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作者:胡洪林 孙东辉 时间:201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