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金正大创新之路》系列报道之四●产品创新篇
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的“爆发力”
□陈宏坤 丁贵强 徐淑江
2006年3月4日,金正大集团缓控释肥项目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正式投产。金正大缓控释肥成功投产,填补了我国在缓控释肥规模化生产中的空白,其工业化生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对缓控释肥的垄断,而且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实现了国产化。
被誉为“智能肥”、“精细肥”的缓控释肥在发达国家研发应用了四十多年,而金正大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金正大这一行动给复合肥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甚至惊动了亚洲化肥界。2006年底二期工程全部完工时,金正大不仅拥有独创的技术、工艺,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同步,而且产量跃居亚洲第一。
实践证明,金正大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大大提高了肥料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代表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肥料产业发展方向,其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及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发展先机,而且以中国大农业背景下的领先技术和盈利能力赢得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迈出了金正大资本运营国际化关键的一步。2007年2月,金正大与欧洲最大的开发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CRF化肥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合资,成功引进2000万美元,联袂打造全球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在缓控释肥产业化的关键时刻,外资的引入为缓控释肥这一新型肥料在金正大快速实现产业化插上了双翼,使其在行业脱颖而出,实力快速增强。2010年复合肥和缓控释肥产销量均居全国首位,实现销售收入54.8亿元,净利润3.1亿元,“十一五”期间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39.3%。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没有资源和人才优势的企业,发展成一个拥有科研人才和研发优势的龙头企业。
量变之后必然是质变。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金正大收获之年,更是其实现质的飞跃的一年。2010年9月8日,金正大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我国缓控释肥第一股。金正大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为今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主任夏敬源表示:“缓控释肥非常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它是个好产品,好就好在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好就好在它是个新技术,好就好在它是精简的、高效的,非常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个好成果,好就好在它既是先进的又是实用的。发展缓控释肥是建设现代农业、两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资和保证农业产业安全的迫切需要。缓控释肥料的发展,需要有更多像金正大这样的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承担起责任和使命,通过加大自主创新,示范推广,推动缓控释肥料在我国的普及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为了将缓控释肥真正地大面积应用起来,金正大在缓控释肥系列产品研发与创新以及推广应用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金正大重点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作物条件下的缓控释肥养分释放模式,土壤供肥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即同步营养相结合的施用技术,使缓控释肥应用更安全、生态、环保。同时,金正大不仅将缓释长效和速效相结合,针对不同作物生产的各类缓控释专用肥,还在营销上不断创新。金正大各类缓控释专用肥产品上市后,备受各地经销商和农民欢迎。金正大抓住市场先机,采取试验示范、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推广缓控释肥、开展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等模式加大推广力度。通过实施驻点营销、密集分销等战术,使缓控释肥逐步走进了千乡万村。截至2010年,在全国20个省区市60多个市县,已基本实现了缓控释肥在所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油料作物上的示范应用,使缓控释肥真正实现了为中国农业、中国农民服务的宏愿。
从2006年3月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建成投产,到现在年产能150万吨,金正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公司成功上市,金正大借道资本市场将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后金正大集团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并加速其打造“全球最大缓控释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来源:大众日报第4版 作者:陈宏坤 丁贵强 徐淑江 日期:2014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