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7

中国质量报: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增产增效

浏览次数:1801次
A- A+

全国人大代表万连步建议

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增产增效

粮食质量安全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为此专门提出建议,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增产增效,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在万连步看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自身的优势,包括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每亩(约0.07公顷)节水150立方米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20~50%,节肥20~30%,可大幅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突破水肥资源约束,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粮食作物产量可提高20~50%,同时农产品商品性趋好,营养品质提高,可大幅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40%,以现有的农业灌溉水量计算,可扩大灌溉面积2000万~2600万公顷,可有效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有利于农业“四化”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各环节均能够实现标准化操作,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提供技术支撑,如以广西5.33公顷砂糖橘园为例,常规浇水施肥每次需要用工48个,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次仅需用工4个,不到原来的1/10;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安全水平: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湿润比通常为60~80%,可使病虫害减少20~30%,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同时避免了深层渗漏,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据统计,由于我国农业的粗放式管理,导致水肥资源消耗巨大,利用效率低下,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立方米,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0.63亿公顷,水分生产率平均1公斤/方;我国2012年年化肥用量超过5800万吨,居世界首位,但化肥利用率平均约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水肥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高效利用之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增产增效。”万连步说。

目前,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90%以上,美国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2%的果树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我国水肥一体化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较大,但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步由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到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每年推广应用面积200多万公顷。

万连步建议,针对水肥一体化对土壤墒情监测、作物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新要求,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农业种植新模式。同时,根据我国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需求,集成和熟化关键技术及配套产品,在重点区域和作物上开展不同技术模式、水溶性肥料、灌溉设备、监测仪器等对比研究,摸索技术参数,建立完善的区域技术模式,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他还建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网络,形成科研机构、企业、农业经营组织三位一体的推广机制,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来源:中国质量报第2版 作者:徐建华日期:201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