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8

科学时报:金正大缓控释肥助小麦高产

浏览次数:7096次
A- A+

  

 

吴桥县农民在比较施用缓控释肥的小麦在苗泽、长势、根茎上的差异。黄明明/摄

  5月正值北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近日,记者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缓控释肥示范推广现场会上获悉,施用山东金正大集团缓控释肥的小麦,在减少施肥用量10%的情况下,成穗率提高了15%~20%。就目前长势来看,专家预测缓控释肥示范区的小麦亩产量增加15%左右,亩增效约150元~200元。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缓控释肥研发和生产的金正大集团,通过与院校联手创新科技体制,自主研发出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缓控释肥技术及产品,建起了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引领着我国缓控释肥行业发展的潮流。
 
                        缓控释肥助小麦高产成效显著
    冬小麦生产是在前一年的9月份播种施肥,冬季作物生长缓慢,需要养分较少,传统大量施用底肥,往往造成养分在土壤中挥发、淋失掉,肥料利用率较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一直是全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
    河北省是今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召开缓控释肥示范推广现场会的第一站。吴桥县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是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河北省土肥站的示范推广项目。吴桥县土肥站总工赵金升对记者介绍说,金正大集团的沃夫特缓控释肥在当地已经示范了3年。
    根据他近年来的实验发现,从小麦生长情况上看,用缓控释肥的麦苗优势明显。从病虫害情况看,示范田麦苗病害轻,麦苗生产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到目前为止,示范田只用药一次防治小麦蚜虫,对照田已用2次。示范田基本上没有发生病虫害,而对照田出现了纹枯病、苗枯病、黑穗等现象。
  “这与缓控释肥的肥效关系很大,也就是说肥水跟上后,麦苗就壮,抗病虫害能力强。”赵金升表示。
   河北土肥站高级农艺师李旭光介绍,今年的冬小麦赶上了百年不遇的春旱,传统用肥的小麦缺苗断垄现象普遍,而施用缓控释肥的小麦苗泽深绿、长势均匀、根壮苗齐,株高比常规用肥高8厘米~10厘米。在节肥方面,常规用肥的小麦,农民底施复合肥50公斤/亩,追施返青尿素25公斤/亩,而缓控释肥只需40公斤/亩,返青期追施尿素15公斤/亩,节肥26%。
    北方冬小麦由于受早期春旱、近期冷空气活动及降雨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等病虫发生和流行呈加重趋势,为此今年小麦生产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施用缓控释肥的小麦在生产过程中,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强,因此有效减轻了病虫危害,省去了农民不少烦心事,保证了冬小麦的高产稳产。
    李旭光介绍,缓控释肥的优势在于能控氮、促磷,防钾淋失,大量元素充足,中量元素含量合理,微量元素齐全,利用率达60%以上,肥效80天~100天。而普通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
 
                           行业发展仍需政策扶持
    由于缓控释肥具有增产增效、节能环保、省时省力等特点,被称为“21世纪新型环保肥料”。为了提高农民对缓控释肥的认知,加快这一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自2008年起,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山东金正大集团在山东、黑龙江、河北、河南、安徽5个农业大省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据专家介绍,缓控释肥在小麦节肥、增产、增效等方面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减少投入成本方面。鉴于小麦示范推广的良好效果,2009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再次加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力度,通过以点带面,逐级推广。
    尽管缓控释肥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但面对我国农业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没有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单靠某一方面很难完成。为此,在缓控释肥示范推广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应将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纳入到国家的大项目或工程当中,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以提高科研单位、企业推广应用和农民施用的积极性。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科研机构以及专家队伍应把缓控释肥的研究应用列入到类似于测土配方施肥这样的大项目中,生产、流通、使用等部门也要进行合作。
    国家应成立一个由非盈利部门独立主管的平台,加强对缓控释肥进行鉴定和推广,也可借鉴外国经验,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扶持或对施用缓控释肥的农民实施补贴,以解决缓控释肥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比如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农户使用缓控释肥可得到政府20美元~30美元/英亩的补贴。
    同时,加强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科学施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于肥料来讲,由于它的使用者绝大部分是缺乏科学知识、缺乏辨别能力的农民,要让农民接受缓控释肥这样的概念,还需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为此,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造势的力度,政府在这方面也还需要加大投入。
    要发挥企业在测土配方施肥活动中的作用。要让企业成为测土配方施肥的主体,推广“一袋子肥”工程,这样既可以满足作物前期对肥料的需求,也免去了后期的追肥,不但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了肥料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控释肥的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当然,这种多方互利的关系是建立在整个缓控释肥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但如何才能做到又快又好地发展,这对于政府、企业还有农民来说,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印证。”金正大集团沃夫特品牌经理李玉晓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

                来源:2009年5月18日 科学时报 作者:黄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