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齐鲁壹点:国家科技奖再传喜讯,临沂金正大集团新型缓控释肥技术成行业唯一

浏览次数:671次
A- A+

6月24日,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屡屡传出重磅消息,在临沂科技界引起震动。

前有蒙阴人薛其坤61岁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随后,来自临沭的金正大集团拿下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今年肥料行业唯一获奖的项目。时隔十二年,金正大集团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再一次带领复合肥行业攀登上新的高峰。

给化肥颗粒换“外衣”,荣获国家科技奖

获奖消息传来后的这几天,激动、振奋的氛围弥漫在金正大集团各个角落。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金正大集团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申报的“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肥料行业唯一获奖的项目。

6月26日,在金正大集团的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记者见到了此次获奖项目的“真身”。三角玻璃瓶内,一粒粒直径5mm左右的控释肥颗粒“穿着”或蓝或橙的外衣,除此之外与其他颗粒并无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异。

“差别就在这层‘外衣’上。”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集团高级农艺师张强介绍,作为目前主流的肥料产品之一,控释肥在肥料颗粒外裹了层薄膜,从而起到控制释放肥料的作用。没有这个膜,普通肥料施入土壤后,前期由于释放快,养分过量积蓄在土壤中,还没等作物吸收便挥发或淋洗,造成肥料浪费,影响作物长势。

这层膜里大有可为。“能够再次获国家级奖项,正是因为我们对膜的材质进行了创新升级。”张强解释,传统包膜控释肥膜材主要来自石化产品,资源不可再生、降解难度大。历经十余年攻关,项目以发明膜材改性技术、生产工艺和温敏相变纳米粒子开关控释技术为突破口,攻克生物基材料成膜难、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匹配度低等世界性难题,成功研发利用秸秆等天然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类膜材的控释肥新技术。

“相比石化类膜材,无论在控释性能还是降解性能上,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都有明显提升,而且节省生产步骤,降低成本,更绿色环保。”张强表示,这一技术已应用量产近5年,根据作物体系、特性等,新型控释肥与其他化肥搭配做成作物专用肥后,相比传统石化类控释肥,可使作物增产5%以上,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助力作物健康生长。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达5191万吨,已连续6年下降。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重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以及化肥利用率,即“一减三提”。在这次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定中,专家认为,该控释肥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着国际控释肥的创新与发展,将为解决肥料资源浪费、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创新,三获国奖背后的企业秘诀

“金正大此次获奖,是国家与社会对金正大创新体系与模式的充分认可。”金正大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晓欣喜万分。该奖项是金正大集团先后在2009年和2012年荣获2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来,第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据了解,国家科学技术奖具体包括五大类,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前两类评选对象是人或组织,后三者评选的是项目,也被统称为“三大奖”。秉承2017年以来的“瘦身”原则,此次“三大奖”的获奖项目总数在上一届264个的基础上继续减少,共评出250个项目。

国奖评选如群雄逐鹿,而且此前由于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暂停两年,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竞争可谓激烈。金正大集团依旧能够突出重围,李玉晓用“科学至上,创新引领”八个字总结成功。

多年来,金正大集团坚持走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研发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组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平台,牵头成立了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高效复合肥料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面挂满专利的荣誉墙上,写满了辉煌,见证着金正大26年的拼搏。

截至2024年3月,金正大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 56 项;承担了76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制定25项标准,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14项;拥有专利386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此外,金正大还是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的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4年,金正大“控释肥”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专利总数达103项,雄踞国内复合肥企业第一。

三获国奖,是实力的彰显亦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李玉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