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

公司与中科院南土所合作项目中期总结会召开

浏览次数:7908次
A- A+

     本网讯 黄慧阳报道 5月21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项目“金正大公司缓控释尿素在太湖地区稻麦农田的增产效应和环境影响”中期总结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研究员,邢光熹研究员、王慎强研究员、赵旭博士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李荣处长、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万连步、副总经理陈宏坤、罗文胜等出席会议。

     会上,邢光熹研究员、王慎强研究员、赵旭博士分别就三年来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取得的初步结果和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前期主要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缓控释尿素在不同包膜厚度及配比下可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稻田氮肥的总损失;可有效抑制氨挥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径流和淋洗。因此,从环境效果评价考虑,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果还表明,改进现有缓控释尿素的包膜材料和包膜工艺,优化缓控释尿素配比,仍有进一步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潜力。

邢光熹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王慎强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赵旭博士做主题报告

     据了解,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14715万公顷;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2818万公顷,约占世界20%。世界人口的50%、我国人口的65%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缓控释肥应用研究以水稻为主要切入点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众所周知,粮食产量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品种改良,另一方面得益于增施肥料,尤其是氮肥的应用。氮肥的大量施用,在增加粮食产量同时,也对大气和水环境产生了污染。因此,如何在保障粮食增产的前提下,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损失,已成为国内科学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公司自2008年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缓控释肥增产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等合作以来,紧密依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与技术力量,在太湖流域开展了控释尿素对氨挥发、氮素淋溶和径流、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以全面评价控释尿素的环境影响。研究成果将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节能减排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