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5

缓控释肥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浏览次数:6988次
A- A+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呼吁政府加大缓控释肥推广应用。

     五位与会的农业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为推广缓控释肥发出呼吁和建议,表示缓控释肥是未来肥料的发展方向,在我国提倡节能减排的新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我国大力推进缓控释肥料产业的发展和生产应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忻城县土肥站副站长蒙铁英表示,由于当地农民承包地块比较小,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对于一次性施肥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由于当地雨水比较多,肥料的流失非常严重。她希望缓控释肥能够早点推广到当地,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作物产量。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表示,河南省是全国产粮大省,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十年丰收来之不易,可以说,化肥对于保障河南粮食丰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缓控释肥作为新生品种,在国内起步比较早,如山东金正大集团、河南三门峡、郑州大学的肥包肥等都在研究。缓控释肥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农民劳力投入等优势,对中国意义很大。建议国家出台相关的产业支持或扶持政策,促进缓控释肥行业规模化,如金正大集团就在行业规模化方面树立了榜样,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以降低生产成本;建议科研部门和企业在缓控释肥国际市场中抢占制高点,争取市场权;虽然国家已经将发展新型肥料纳入规划,但力度还是不够,要进一步提高缓控释肥利用效率,进一步改良产品,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大力普及缓控释肥知识,进行广泛示范,加大推广力度。

     来自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的刘建文代表表示,虽然我国的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技术研发取得较快发展,众多工艺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大幅降低。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山东农业大学等30多家科研机构与山东金正大集团等70多家企业的缓控释肥料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生产体系,取得几十项技术研发专利,一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者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使缓控释肥价格大幅下降。同时,产业化步伐也得到快速发展,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基地在金正大集团建成。作为我国肥料领域唯一的国家缓控释肥研发平台,科技部已经批准金正大集团筹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探索新技术、创制新工艺、研发新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认为,缓控释肥推广对于减少大田化肥施用、降低农业成本、降低劳动力投入具有积极意义。呼吁政府增大补贴力度,企业要积极为农民算好经济账,环境帐,现在还不能将环境改善的经济负担转移给农民。另外,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应委托科研院所做好示范试验,以客观的结果给予农民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鸿翔委员认为,当前中国缓控释肥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大多数还停留在缓释阶段,能够达到控释水平的企业还不是很多,缓控释肥在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方面有一定效果,可以在农业上进行推广,但价格是影响其推广的主要瓶颈。建议科研部门与生产企业通过提高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其生产成本,在大田示范中科学推广。

     两会期间,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质量报、大众日报、中国农资、农资导报及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等数十家媒体也纷纷呼吁政府加大缓控释肥推广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快缓控释肥料产业化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