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9

大众日报:新兴技术助推化肥产业跨入新时代

浏览次数:5329次
A- A+

  

   

  ■缓控释肥发展报告

新兴技术助推化肥产业跨入新时代

缓控释肥成为农业部今年主推技术  金正大领跑新型肥料发展

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现场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金正大”)利用系列新兴技术,研发生产的增产增收、环保节能、生态高效的缓控释肥,将引领化肥这一传统行业跨入符合转方式、调结构时代要求的发展新轨道。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今年农业部首次将缓控释肥纳入我国农业主推技术,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金正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23个省区市。

传统产业中的新兴技术

  金正大的主业是化肥,因此不少人把该企业当做传统企业看待。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陈宏坤认为,这是市场对金正大的误解,他坚信金正大依靠新兴技术研发生产的缓控释肥这一产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

  十余年来,金正大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40余所科研院校,并聘请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两院院士为科技顾问,共同致力于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推广与应用。缓控释肥的应用,有效缓解了传统化肥严重流失、污染环境、耗能高、浪费资源等系列难题。并在应用中首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这些新兴技术使得金正大在肥料行业一路领先:先后主持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缓控释肥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成立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发起成立了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此,金正大不仅占领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促进了我国化肥行业的转型升级,更通过配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缓控释肥,大大促进了缓控释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仅2010年,金正大共产销各类肥料201.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4.78亿元,利润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7%、32%和46.5%,缓控释肥与复合肥产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三年来的示范推广结果显示,缓控释肥在节肥、增产、增效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全部增产,平均增幅达10%,最高达到40%以上;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每亩增收达120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结果同时显示,针对全国20省区市的大田作物以及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实验证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按测土配方生产的金正大缓控释肥料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此外,金正大缓控释肥能有效改善作物的生物学性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施肥对环境的污染。

  这一结论,意味着缓控释肥技术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施肥体系,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意义深远。

缓控释肥推广搭上国家快车

  “十一五”期间,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不仅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而且农业主管部门更是积极推动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自2008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发文,要求各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开展金正大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工作。目前,示范推广范围已从2008年的5个省的6种作物扩大至2011年的23个省区市的25种作物。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国家再次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重大任务。由于市场占有率不足,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为了加强产业政策导向功能,加快化肥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缓控释肥在我国的大发展,化肥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将重点发展缓控释肥、高效复合肥等高端产品。同时国家再次将缓控释肥列为“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同时将缓控释肥列入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在财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今年3月2日,农业部首次将缓控释肥作为主推技术,号召各地结合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农时、关键技术生产环节集中开展缓控释肥技术的示范展示和培训,指导科技示范户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又在临沂召开“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重点部署在全国23个省区市的示范推广工作,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此举意味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迎来跨越式发展新时期。

  在“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指出,推广缓控释肥意义深远。

  一是大力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提出了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5个方面的要求。缓控释肥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这些要求。

  二是大力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是发展现代农资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是现代农资,而不是传统农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很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现代农资。中国的农资,对中国农业的贡献很大。但化肥、农药、水,利用率一般只有30%左右。缓控释肥很好地解决了化肥利用率低的难题。

  三是大力推广缓控释肥是发展新型农业技术的迫切需要。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生产规模化、生产多元化、营销产业化、服务专业化、技术新型化之路。

  夏主任表示,缓控释肥非常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它是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产品,好就好在它是新技术,好就好在它是精简、高效的,非常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个好成果,既是先进的又是适用的。

金正大领航新兴肥料产业

  正确的方向使缓控释肥发展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而金正大缓控释肥研发与推广应用的创新模式使企业成为该行业的领军者。

  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导下,金正大启动的“农化服务万里行”活动,标志着公司在农化服务上开始全面出击,充分体现出金正大“服务领先”的理念。

  在“农化服务万里行”活动中,金正大公司将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协调与指导下,在各省土肥站的密切配合下,依托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在全国成立500个农化服务队,并在原有配备500台农化服务车的基础上,再投资配备1万台种肥同播机,结合测土配方施肥,为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种肥同播”服务,普及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是一项施肥新技术,即在作物播种时一次性将缓控释肥施下去,以此解决农民对作物需肥用量把握不准的问题,同时又省工省时省力。

  作为在终端服务领域中推出的全国性大型农化服务活动,“农化服务万里行”活动成为金正大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重要标志。在未来的活动中,金正大还将以23个省区市的缓控释肥示范推广为契机,以各种创新形式为农民朋友提供贴心的点对点的零距离服务。

  金正大不断创新形式开展农化服务,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

  “农化服务万里行”是目前我国行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服务最全的农化服务活动,其覆盖地域之广、受益农民之多,在我国化肥行业农化服务活动中,均属罕见。

  在此活动中,金正大农化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县乡服务网络建设大提速、服务方式创新以及服务内容和标准升级三个方面。

  一是县乡服务网络建设大提速。利用各省农技部门遍及县乡的网络与技术优势和金正大农化服务队人才优势,结合各省开展的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广泛建立示范村、示范户、示范田,开展测土配方工作,并由此建立起辐射全国的土壤数据库,进而建立起各地农户档案,为广大农民朋友生产专用缓控释肥提供数据支持。二是服务方式创新。在农化服务队主动服务的同时,金正大还将打造行业领先的综合农化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专家在线互动咨询、电话咨询等服务。三是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升级。通过为农民朋友提供免费测土、种肥同播、现场指导等服务,同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培训讲座以及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等,打造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新农化服务模式,实现行业服务满意度第一的目标。

  “农化服务万里行”体现了金正大“技术先导、服务领先”的核心经营战略,标志着企业由传统制造商向“制造+服务”转型。而这种把服务营销上升到战略高度,始终围绕一切为农民创造价值,坚信扎根于大地的口碑最具影响,通过打造全新的农化服务模式建设服务型企业,树立行业服务新标杆,也必将使金正大成为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

  在缓控释肥行业中,这些努力是首创,必将对我国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史佩升、黄慧阳)

   

缓控释肥,十二五时期的朝阳产业

增产增效、节能环保、省时省力多重优势成为市场新宠

  增产增效、节能环保、省时省力等多项优点,不仅让缓控释肥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技术,而且必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朝阳产业,进而推动我国肥料产业的升级。

发展缓控释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化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物质基础。上世纪80年代,化肥的施用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50%,粮食总产与化肥用量同步增长,肥料的施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的生产。但到90年代初,在化肥投入直线增长的同时,粮食产量却徘徊不前。据统计,1996—2008年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36.9%,而粮食总产量却只增长了4.7%,不断增加的化肥投入并没有持续增加粮食产量(图1)。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肥料利用率降低导致增产效应下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978-2007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与粮食总产和单产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2008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粮食产量不低于5400亿公斤的目标,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要实现上述目标,满足未来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和化肥增产效应降低的严峻现实条件下,必须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肥料增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化肥利用率,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就必须改变我国“大量投肥”的传统施肥模式,加速研究和推广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缓控释肥成为有效途径。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缓控释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以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22.8%计算(表1),201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722万吨,203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921万吨,缓控释肥使用后可大幅度降低肥料使用量。

表1 等量缓控释肥与普通速效肥料增产率及氮素利用率增加量对比

注:1.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的化肥结构和发展预测》,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李家康、林葆、梁国庆。2.以提高氮肥利用率计算需求量

发展缓控释肥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是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除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外,约有50%以上的氮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而氮肥占了50%。据估计,全国每年生产硝酸盐超标的蔬菜已达60万吨左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排放是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排放的气体和粉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研究表明,缓控释肥可降低氮素淋失48%—65%,从而减轻了氮素淋失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和地表水富营养化;可减少氮素挥发与排放59.3%—93.0%,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施肥造成的温室效应。

表2 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对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单位:万吨)

  注:排放量根据表2中施用缓控释肥前氮肥需求量乘以排放系数计算,减排量根据排放量与表2中施用缓控释肥后氮肥需求量乘以排放系数之差计

发展缓控释肥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年产量约占全球的30%,表观消费量占全球的35%。近年来我国化肥利用率不断下滑,目前已较欧美发达国家低40%左右,化肥使用浪费现象严重。而作为高耗能产业,化肥的浪费就等于能源浪费。2005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2.3亿吨标准煤(中国统计年鉴,2006),其中化肥生产消耗的能源约为1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的5%左右。2009年我国农用氮肥消费量2800万吨(折纯),如果以缓控释肥代替传统氮肥,可减少氮投入约700万吨。相当于节约1350万吨标准煤,28亿立方米天然气,82亿度电。

  我国高品位磷矿储存量约为11亿吨,已经被国土资源部列入2010年之后紧缺的资源。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供需格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石化行业提出了节能20%的发展目标,这对化肥行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按照吨化肥能耗2.27吨标准煤、吨磷肥消耗2.53吨磷(P2O5)矿计算,在化肥自给率100%的情形下,2010年生产磷肥所需的磷矿消耗量为3218.2万吨,生产化肥标准煤消耗15835.7万吨,施用缓控释肥后可节约磷矿321.8万吨,节约标准煤1583.6万吨。目前缓控释氮肥的利用率比速效肥要高10%—30%,所以大力发展缓控释肥产业也与落实我国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息息相关,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发展缓控释肥是发展低碳农业的有效途径

  大量研究表明,缓控释肥施用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以缓控释肥代替传统氮肥,2009年可节约700万吨氮,缓控释肥应用可减少氧化亚氮排放约7万吨,折合二氧化碳排放约0.2亿吨,因此,发展缓控释肥是我国实现低碳农业的有效途径。

施用缓控释肥的玉米喜获丰收

河北小麦试验示范田

发展缓控释肥产业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项,占40%—50%。目前农民每年用于购买化肥的资金约3000亿元;同时,由于普通肥料利用率低,在作物生长期内需要追肥1—3次,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缓控释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首先,大量的试验示范表明,缓控释肥和普通肥料相比,等量施肥条件下,缓控释肥可实现作物增产10%—25%,节氮30%—50%的情况下不减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水稻上试验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使用缓控释肥增产幅度在12%—15%左右,在30%氮用量条件下仍能保持稳产或取得10%左右的增产效果。其次,缓控释肥能够实现作物生长期内一次施肥无需追肥,节约劳动成本,以农民每工50元/天计,每亩可节省30—50元。第三,由于缓控释肥能够实现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基本一致,减轻土壤环境恶化和减少作物根部病害,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第四,在保障同等有效养分投入的情况下,使用缓控释肥可以节约近30%的化肥使用量。

发展缓控释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及《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把缓控释肥列为重点发展和推广产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专门提出要“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缓控释肥”。

  2008年2月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4年下达《关于做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开展缓控释肥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今年更是将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扩大到全国23个省区市,基本覆盖了我国粮食主产省的所有农作物。(高海波、张勇)

  来源:大众日报4版专题报道  日期:201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