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6

农资导报微信:这类肥料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6家机构正联手攻关!

浏览次数:978次
A- A+

  在中央和国家“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政策背景下,今年推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囊括了“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项目,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由金正大集团主持,是审批通过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中唯一一个由企业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该项目集结了36家单位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包括山东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2家高校,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等7个科研院所,金正大、沈阳中科、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可以说聚合了我国在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领域最顶尖最优秀的创新资源。

  9月24日,由金正大集团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已启动的34个项目中唯一由企业主持的项目。作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典范,“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是今年农业类设立的8大重点专项的其中一项。该项目总经费超过1亿元,将在4年时间内研发40余种缓控释肥料、高效稳定性肥料,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该项目聚合了我国在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领域最顶尖和最优秀的创新资源。

  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来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各部委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

  众望所归:做好产学研用转化

  作为该项目的主管单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副处长崔江浩表示,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又是唯一一个由企业主持的项目,既要完成目标,也要注重与产业的密切联系,要切实解决好产学研用过程中的衔接转化,立足解决一批产业问题,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创新度、关联度和贡献度,争取把项目做出品牌、做成榜样。

  临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雷表示,金正大是临沭县技术创新的名片,由金正大主持的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项目,聚集国内最优秀的创新资源,不但能有效的提升金正大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临沭县化肥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将为化肥零增长,为减肥增效提供科技支撑,希望金正大发挥团队的优势,争取项目早日取得突破。

  “项目的申报立项非常来之不易,作为项目主持单位,我们一定会集思广益做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秉持融合互联、共创共享的理念,与各单位一道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践,争取按照主管部门要求,把这个企业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做成产学研结合的典范项目。未来,金正大将以项目启动为契机,围绕‘减肥增效、土壤修复、水肥一体化’三位一体来开展科研创新和推广应用工作,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说。

  继往开来:助力肥料减施增效计划

  “缓控释肥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1年的产业化发展历程。大量的研究证明,在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绿色环保方面缓控释肥是成效最突出的新型肥料品种。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中国缓控释肥料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我们主要要实现缓控释肥包膜材料的突破,探索出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新型包膜材料,从而实现新型缓控释肥的产业化发展。”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表示,“在这方面国际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该项目将会面临着大量复杂艰辛的研究工作和田间试验,在4年的时间里,率先去突破缓控释肥领域的技术瓶颈。”

  随着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化肥减施增效、绿色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化肥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急需解决化肥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缓控释肥和稳定性肥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张民介绍说,该项目主要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针对我国化肥利用率低、现有产品成本高功能单一、生产工艺能耗高等问题,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以新产品研制及高效应用技术为出发点,以绿色环保、价廉质高的包膜材料及抑制剂研发为突破口,通过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工艺和设备升级换代,创制缓控释肥料与稳定性肥料新产品,实现新型肥料产业化及规模化应用,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将在4年时间内研发40余种新型缓控释肥料、高效稳定性肥料及其配方肥,实现比常规化肥减量10%-15%,减施肥料2亿公斤,增产粮食13.5亿公斤,化肥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推广面积2500万亩以上,培训农民8万多人次,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肥料减施增效和零增长行动提供支撑。

  群策群力:聚焦产学研用创新转化

  中国科学院朱兆良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武志杰等项目专家也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专家组成员表示,该项目囊括了一批具有科研技术上实力和产业实力的企业参与其中,该项目规模大、经费高,是34个项目中唯一由企业牵头主持的项目,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引领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换,促进化肥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可以切实解决一些产业的问题。该项目是从产品研制到生产工艺再到最终的田间试验示范的全环节,这是以往项目都没有过的,可以从源头上去综合考虑化肥的农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相信该项目可以做得比以往更好。

  会上,“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 项目8个子课题负责人也在大会上现场分享了各项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每个报告的研究内容都干货十足,精彩纷呈,其中包括金正大集团高级工程师郑树林的《油脂改性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实施方案、山东农业大学杨越超教授的《纤维素改性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的实施方案、中国农科院杨向东副研究员的《聚醚类聚氨酯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的实施方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慎强研究员的《改性水基聚合物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曹兵副研究员的《纳米复合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的实施方案、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的《功能性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的实施方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李东坡研究员的《高效稳定性氮肥研制与产业化》的实施方案、沈阳中科新型肥料公司总经理石元亮的《新型稳定型复混肥料研制与产业化》的实施方案。

  .........................................................

  本文系农资导报微信官方订阅号独家发布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订阅号:nzdbwx)

  作者:王玉东

  本期编辑:小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