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农资行业发展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委员欢聚一堂,共商国是。《中国农资》传媒特派记者进驻两会,采访农资与“三农”问题代表、委员。他们有的来自基层、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科研单位,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心愿,为了“三农”的明天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富荣:化肥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
在温总理的报告中,将我国的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很高的高度,国家花了这么多精力和财政解决“三农”问题,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证粮食的产量和增产。化肥对于粮食生产是很重要的,就目前而言化肥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给化肥生产企业一个良好的环境,主要来源于政策稳定,特别是出口关税政策,产能过剩不能出口,国内的价格就要下降,价格下降企业就不敢生产,产量少了,价格还是要上涨的,所以我建议对于化肥出口的政策上要保持稳定。
目前,农民还是弱势群体,所以作为我们化肥企业必须要保持理性,要自律,要自我约束,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要有一种责任感,因为化肥企业承担着为三农服务的社会责任,这也和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当然我指的并不是一点利润没有或者亏损,只要控制在一点点利润之内就可以了。国家政策稳定、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并自我约束,使得化肥价格和市场稳定,企业效益自然会好的。同时我也建议:化肥企业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的。
全国人大代表、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副主任刘建文:发放补贴促进新型肥料发展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型肥料品种,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新型肥料不但能使作物增产增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土地今后的使用和环境问题。但是相比普通肥料的价格,这些新型肥料的价格要稍微高一些,普通农民接受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呼吁通过给农民补贴的方式推动新型肥料的发展,把高于普通肥料的价格由政府抽出一块资金,使得农民可以花费以往普通化肥的价格使用上高效的、优质的新型肥料。
在生产方面,新型肥料的厂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带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前进,在研发、推广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所以政府也有必要给予这样的企业一些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让企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做好这样的工作,其实,现在企业在做推广普及方面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做大量的宣传,农民也很难接受,所以我倡导政府应当抽出一部分资金给予企业补贴,特别是对于一些所处龙头影响的大企业,他们在引导行业的发展,更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肥料工业协会荣誉主席武四海:提高粮价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前些年我们对农民下了很大功夫,现在不但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有补贴,但是我们仍要看到为我国贡献最大、生活最苦的还是农民,这是二元经济所导致的。这次“十二五”规划对民生问题非常重视,提到民生问题,虚不得、缓不得、慢不得,做老百姓所忧的、老百姓所想的、老百姓所思的。在城市的居民是有工资的,而农民只能靠土地为生,虽然有些农民进城打工,但是大部分农民依然以地为生,要想解决农民问题根源就是粮价,但是提高粮价所牵扯的层面太广了,粮食涨价又使城市的工薪阶层受到影响,所以涨粮价是牵一动十的问题,通货膨胀将会涉及到社会稳定。上次国际粮食短缺,我国的粮价没有涨,造成了倒挂的现象,就是担心通胀的连锁反应,但是我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粮食是紧张的,又是一个给农民增加收入的机会,同时还要加紧研究可能产生的反应。对于城市工薪阶层,政府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能不敢调粮价,这将会造成农民不增收,中间粮贩获益,城市的居民还得不到优惠的粮价,所以我国要下决心把粮价提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积极推进发展应用缓控释肥
提高我国的肥料利用率,不能以牺牲对粮食单产的保障和提升为代价,必须是在促进“肥料养分释放”和“作物生长需求”尽量同步上下功夫。虽然采用其他措施还有提升肥效的空间,但使用缓控释肥的客观需求从未来大方向上不会逆转。为此,建议国家积极主动地重视此事,做好以下推进工作:一是借鉴国外缓控释肥补贴政策的做法和国内较为成熟的有机肥补贴机制,补贴缓控释肥,调动农民使用缓控释肥的积极性,培育农民使用缓控释肥的意识和习惯,推进缓控释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以取得农业生产、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多重效益。二是加强缓控释肥市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引导和维护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推进新型缓控释肥的创新工作。当前的所谓缓控释肥,主要还处在缓释阶段,如何使肥料的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规律达到高度匹配,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既需要有大量的基础研究,也需要有较广泛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需要国家设立科研专项,以支持和保障缓控释肥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张庆成:加快建设优势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为了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我国优势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提高种子质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建设优势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提升我国农作物种子创新创意能力:严格认定制度,强化依法管理;科学布局种子生产基地,严格企业准入;建立和完善诚信机制,在种子生产上实现创新;建立健全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制度,加快创意农业种业发展;规范合同管理,维护农民权益;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用种质量安全;完善备荒种储备体系,提高农业抗灾害能力。
其中最后一条关于建立备荒种储备制度方面,他认为,备荒种是提高农业生产抗灾救灾的必然要求。要创造条件,建立以种子企业为主体、财政资金为保障、市场化运作的备荒种储备制度,将备荒种储备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完善备荒种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备荒种采购、贮藏、检测、调运、监管制度,确保备荒种子与资金的安全运作。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作者:张涛 日期:201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