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中化新网: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建言献策解析

浏览次数:1644次
A- A+

  编者按 出生于农村,从山东临沭县商业局农技员起步,到1998年在数间简易工棚里开始创业,一步步打造中国新型肥料的先驱和领军企业金正大集团,万连步从未离开过“三农”和农化科技,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实现了个人事业的升华和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对“三农”事业和农化科技,万连步有着很深的感情,并身体力行为农代言、为肥请命。近年来他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推进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建议,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权,受到全国人大议案组的重视与肯定。

  今年两会上,万连步又带来了《关于联合协作推动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关于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现代农技推广,促进精准扶贫的建议》《关于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五项建议,从保耕地、抓节水、强科技、促改革等方面,五位一体,组成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的矩阵式方略,体现了一位农化企业家的智慧眼光和一位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联合协作推动化肥业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联合协作 供给侧改革

  背景:

  化肥在有效保障农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养分利用率较低、不合理施肥问题突出,自身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持续下滑,行业创新企业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侧重低水平出口、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的推进,化肥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亟须加快推进自身的供给侧改革。

  建议:

  推进化肥业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关键是要避免企业单打独斗,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新的过剩,必须树立大联合、大发展的理念,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支持优质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化肥产业供给侧质量和效率;同时以技术、资本、渠道、服务和品牌等为纽带,搭建产业协作的大平台,推动全行业形成联合创新、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联合推广的合力。

  (一)鼓励企业绿色、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建议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补贴等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设立专项资金,推进中低品位磷矿、难溶性钾盐等开发难度较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对磷石膏等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或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化肥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二)鼓励肥料企业上下游合作,化解过剩产能

  提高我国新型肥料在总体化肥使用中的比重,同时避免大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励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全方位合作。建议相关部门完善鼓励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复合肥、新型肥料等下游企业与上游单质肥企业进行上下游融合,对于下游企业通过技术、品牌和渠道输出推动上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品结构的,应给予专项资金、税费优惠等相关政策支持。同时尽快建立以能耗、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等指标为标尺的落后产能综合评价、退出机制,细化相关处置方案,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建议相关部门对在海外设立或合办研发机构、在海外投资或并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我国化肥企业对外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鼓励、扶持、保护和引导,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流程,给予信贷和融资支持,推动我国化肥企业海外投资建厂;鼓励国内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抱团出海”,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完善我国化肥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拉动我国化肥出口。

  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水农业 水肥一体化

  背景:

  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总量仅为世界的6%,旱地面积近10亿亩,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缺口超过300亿立方米。为解决或缓解农业缺水问题,我国农业必须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水肥一体化发展是实现节水、减肥、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对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节水还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使用、重设备轻技术等问题普遍存在,阻碍了节水农业功能和效率的发挥,亟待进一步解决完善。

  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形成发展合力

  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水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化肥零增长行动、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多方面因素,统一规划,协同推进。不断完善支持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统筹安排资金、项目,形成节水农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二)落实责任兼顾节水减肥增效

  建议建立明确的节水农业管理办法,落实职责划分,既要抓节水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投入,也要抓后期的使用、管护。针对目前节水灌溉设备和肥料产品等不配套的问题,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产品标准体系,配套专门资金、项目,引导鼓励节水设备企业和肥料企业合作,加快开发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在重大节水工程建设中,探索联合招标模式;利用政府节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肥结合,改单一的节水灌溉为水肥一体化;在节水评价过程中,统筹规划节肥、增效等相关量化指标。

  (三)鼓励联合服务发挥设施能效

  发展节水农业,相关节水设施设备是否高效利用是关键。建议鼓励节水设备与肥料企业联合完善区域技术模式和灌溉施肥制度,形成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农业种植新模式;出台鼓励政策和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企业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农化服务体系,鼓励农化服务能力强的相关肥料企业参与节水农业工程的使用和维护。同时,建立健全水溶性肥料、节水灌溉设备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补贴机制。

  (四)加大投入设立节水农业专项

  建议财政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节水农业专项,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集雨补灌、抗旱抗逆等农艺节水技术,加强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培训指导,推动节水农业技术落实到田。

  推进土壤改良修复提升耕地质量

  关键词:土壤改良修复 保护耕地

  背景:

  由于我国长期缺乏耕地质量保护的有效机制,耕地质量问题逐年累积并日益凸显,当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瓶颈。我国耕地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地土壤退化严重,土壤肥力差。二是农业生产者认知不足,耕地质量持续恶化。三是耕地污染问题凸显,威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企业扎堆进入土壤调理剂行业,产品技术良莠不齐。

  建议:

  (一)统筹建立土壤修复系统工程

  土壤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需统筹考虑大气、水等各方影响因素,在顶层政策设计上要统筹考虑、全局设计、整体发力。建议在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等重大土壤保护、修复项目中,整体规划设计,明确对灌溉水源、周边企业布局排放的要求,将配套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纳入考核目标,推进耕地、大气、水、农产品质量“四位一体”的保护与提升,建立一系列保护耕地质量的法律法规,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全面提高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二)强化土地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扶持土壤调理剂等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设立重大专项研发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优先支持一批重大研究课题,鼓励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通过优先试点,以点带面。同时,建立政策性基金,在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建立试点。

  (三)完善监管鼓励优势企业参与

  目前土壤修复参与模式单一,主要以政府招标采购企业土壤调理或土壤修复产品的形式进行。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标准技术体系,研究制定土壤污染修复相关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安全评价和应用技术规范等,建立明确的土壤修复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依据。完善现有产品招标模式,避免低价低质竞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入。

  (四)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现行税收和运价政策给土壤调理剂企业造成很大负担,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建议将土壤调理剂列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在铁路货物运输品中增加“土壤调理剂”,并将其列为享受铁路运价优惠的产品。

  (五)落实责任主体建立追溯制度

  土壤修复改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落实土壤质量保护责任主体,建议建立起土壤改良效果责任追溯制度,保证投入和产出达到科学、实效要求。在土地流转中,可以将耕地质量的量化指标纳入土地经营权证中,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精准扶贫

  关键词:现代农技 精准扶贫

  背景: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用产业引导实现其内生式脱贫。做好现代农技推广,促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落地,不仅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而且对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技推广资源不足,农技推广人员缺乏,而且贫困农户对农技推广接受程度较低,适应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实用性技术和产品供给不足,造成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扶贫攻坚的进程。

  建议:

  (一)坚持“一主多元”鼓励企业参与

  在现代农技推广中,应坚持“一主多元”的推广体系,鼓励各类推广主体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加大对涉农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搭建农资、农技、农服“一站式”农业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形成农技服务合力。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示范田、示范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公益性推广服务和经营性农业服务有机结合,统一纳入政府相关农业技术推广和扶贫工程中。应充分利用涉农企业已有的推广网点和技术人才,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参与其中,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全程化农技推广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技物结合,保证农业实用技术供给。

  (二)发挥涉农企业优势加强农民培训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技。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合作共建“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培训,实现精准培训。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切实发挥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培训主体的作用,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将其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涉农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在贫困地区开展的农技推广培训,应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

  (三)落实激励措施加快农技人才培养

  加强现代新型农技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落实激励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的各项措施,激发其内在动力,开辟农技人员到涉农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的有效途径。

  (四)完善监督考核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建议农业部加大对农技推广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条件艰苦、设施落后的贫困地区。对多元推广主体进行农技推广服务的,应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绩效、成效等进行监督。加大对《农技推广法》等相关涉农法律的执行监督力度。

  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

  关键词:农业科技 创新联盟

  背景:

  为顺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需要,农业部2014年牵头建立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盟从试点起步,推动了区域性、行业性科技协同创新,形成了统筹优势资源、搭建共享平台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方案,部署实施了农产品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等一批重大科技任务,增强了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但目前联盟的建设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对联盟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联盟在政府规范化指导、自身运行效率、法律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仍需加强,在机制创新上还要继续完善,在重大协作攻关的作用上仍需进一步发挥。

  建议:

  (一)制定政策规范联盟建设运行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创建发展至今,在联盟的具体内涵、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如何构建与管理等方面还未出台规范性的文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支持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或管理办法,指定专业机构对联盟建设进行监督指导,使联盟建设标准有据可循。同时,建立联盟运行效果责任追溯制度,保证投入和产出达到科学、实效要求,保证联盟建设真正有效落地。

  (二)探索有效模式完善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联盟运行机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围绕本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问题,推动本行业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产学研结合机制;鼓励各领域联盟、研究机构等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联盟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建立有效促进自身联盟建设发展的科学路径和方法。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一套有效地、可复制的联盟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

  (三)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更有作为

  鼓励联盟承担国家农业相关科技项目与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建议政府创新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方式,有效融合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挑选联盟重点联合攻关任务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给予联盟农业科技项目直接申报渠道,并鼓励联盟申报和承担该类项目,引导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将原属政府行使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联盟,让联盟承担部分政府公共服务工作。

  (四)加强报道宣传提升社会影响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或联盟自身广泛利用各类媒体或创办内部刊物对联盟和成员单位在联合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经验、特色模式等及时宣传报道,鼓励联盟成员以及其他合作单位之间加强合作,提高联盟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来源:中化新网 作者:刘全昌 日期:2017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