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3

联合协作 融合共享 缓控释肥行业发展探索出新路

浏览次数:1730次
A- A+

联合协作 融合共享

缓控释肥行业发展探索出新路

□实习记者 唐可 记者 危丽琼

5月28日,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在京举行。本次峰会汇聚了缓控释肥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种植大户等。特别抢眼的是,金正大集团在会上与心连心、华鲁恒升、湖北宜化、山西天泽煤化工、河北阳煤正元化工、江苏双多化工6家企业签署了缓控释肥联合发展协议。此次签约,金正大利用联合发展促进自身转型,为化肥企业的联合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业内认为,此次签约不仅标志着中国缓控释肥行业探索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开启了中国缓控释肥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同时,还对我国耕地质量、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的解决会带来信心与利好。

联合协作让企业更强

“当前,我们既面临去传统产能和‘化肥零增长’的严峻挑战,又面临以‘耕地质量提升’等为主要手段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的时代,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化肥行业要想走出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唯有树立联合协作、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势互补、抱团联合发展,才能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金正大将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努力通过输出技术、品牌、服务、资本,致力于与上下游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深有感触地说。

万连步表示,未来10年,将是我国经济深度调整、行业快速整合的10年,也将是化肥行业持续创新、新型肥料高速发展的10年,更是行业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10年。基于这样的认识,金正大将秉承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政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携手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发展、做强做大。在缓控释肥方面,将利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输出缓控释肥技术,通过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开发、生产以及渠道合作,持续推动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利用以色列研发中心输出灌溉施肥系列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水溶肥、液体肥系列产品,推广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及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我国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利用金正大收购德国康朴公司后掌握的世界领先的特种肥料生产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世界领先的特种肥料产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这不仅会推动金正大转型发展,也会为化肥企业的联合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与金正大签约的其他企业代表也认为,企业只有联合协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山东华鲁恒升副总经理张新生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企业,响应政府提出化肥零增长的政策,同时为农民提供农化解决方案是化肥企业的使命。联合发展有助于各个企业一同将实验室中的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河北阳煤正元副总经理王卫军认为,传统化肥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期。农业部提出的化肥零增长的目标让企业认识到要依靠以缓控释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只有企业积极地响应政策才能使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化肥企业愿寻求联合

当下,化肥企业依靠自己打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各个企业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必定有自己的短处。企业间要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方式进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加强大,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金正大与其他企业签署的联合发展协议,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张新生认为,联合发展有利于各个企业间进行技术分工和协作。对于生产能力不强的企业来说,这次的联合发展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双方企业的利益。

“作为氮肥企业,很愿意迈出联合发展这一步。”山西天泽煤化工副总经理庄严武对记者说道。联合发展将有助于肥料企业应对市场、提升企业抗风险能、降低综合成本,这符合当前的市场发展规律。每个企业都存在自己的短板,埋头走自己的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当下市场的需求,企业间要学会“抱团取暖”。因此,此次联合发展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企业双方发扬长处,补齐短板,让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双赢。

心连心化肥首席执行官张庆金则认为,金正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这次的签约意味着心连心与金正大正式建立起合作。双方依托各自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在产品和技术合作方面,金正大可向心连心输出缓控释肥的生产技术。心连心负责缓控释肥生产线的改造或者建设的具体实施,并负责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在市场合作方面,金正大负责缓控释肥产品的市场、品牌、渠道以及销售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心连心负责生产成本和质量控制,也可根据其战略需求开展市场、品牌、渠道及销售团队等的建设。真正做到在技术上互通有无,在销售上强强联合。

大联合大发展成大势所趋

企业间的联合发展可以相互促进,正是由于这种促进作用,行业才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联合发展不仅是方向、更是趋势。缓控释肥产业的未来是“大联合、大发展”的未来,需要所有化肥企业的共同推动,尤其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诸如金正大这样的领军企业的带领。

“当前由于粮食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作为生产尿素的企业,已经感到销售的压力。”王卫军说道,“作为中期的发展方向,与金正大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联合发展将有利于正元化工化解尿素的产能过剩。同时,金正大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专业的销售渠道也有助于正元化工今后的发展。”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旭则认为,缓控释肥、高氮复合肥和增效尿素都是未来化肥市场的焦点,通过技术、市场、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合作,心连心将近一步提升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这有助于企业应对农业新形势下的市场变化。未来,心连心也将继续寻找优质合作伙伴,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大联合、大发展是化肥企业下一步的方向,更是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

张新生也表示,这次签约的示范意义重大,联合发展是阶段性的趋势。企业单独发展已经成为了过去时,联合发展不是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作法,而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未来企业还要在联合发展的基础上深度整合,加强行业的集中度。


缓控释肥行业发展获政策红包

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作为一次高规格的行业盛会,其传递的信息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本次峰会上,相关部门领导释放的政策信号很明确,缓控释肥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肥料,未来发展或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参事室 刘志仁:

大力支持新型肥料发展和肥企“走出去”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化肥的生产,国务院参事室过去很少做有关化肥方面的调研,但是近两年我们多次开展了这个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感觉中国化肥行业面临很多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化肥产业蕴藏着很深的潜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挖掘潜力,我相信中国的化肥产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我们今年是做了两个专题调研,一是如何扶持新兴肥料的政策,另一个是化肥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把我们化肥化肥企业“走出去”纳入到“一带一路”这个战略里面,推动化肥企业“走出去”,这也是我们化解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次会议主题是“匠心十年 聚力向前”,加强化肥行业的凝聚力,是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衷心希望化肥行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方面再接再厉,能够成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我们也期望今后要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增强化肥企业的凝聚力。国务院参事室也将一如既往继续关注化肥的生产和研发,我们多听听基层的意见,争取制定更多的政策,来扶持新型肥料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来支持我们企业“走出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金涌教授:

科学施肥提高利用率

肥料特别是化肥是庄稼增产的物质基础,但是化肥过度使用,使得化肥实际利用率不高,这样既浪费资源和能源,污染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农民负担。因此必须提高肥料利用率。

关于科学施肥我们觉得:第一,现在继续要做的就是精准施肥。作物的营养元素16种,不止氮磷钾。除了大型的营养元素,单根据不同作物的不需求,根据土壤,根据生产周期,精准施肥。(不是很顺)

第二,合理施肥。作物的增长周期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需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这样除了缓控释肥之外,我们可以推动水肥一体化实现,通过滴灌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第三,有机肥和化肥联合使用。

同时,发挥先进企业的领先示范作用,在缓控释肥上离不开金正大等等优秀企业,我们要改变小农经济这种经营模式,小农的经营模式的思想,去掉行政命令,真正的依靠市场经济力量,依靠大企业的介入,政府的引导精准施肥、合理施肥,有机、无机肥的复合使用,使我们国家农业更安全,农民更增收,资源更有效利用。我们的农民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环境更优美,这一切都需要产学研联合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 周长益:

使用缓控释肥 推动化肥负增长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我们方方面面都在出主意、想办法。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化肥负增长的目标。其中一个最大的依据就是发展新型肥。我们看到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成了缓控释肥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把缓控释肥跟复合肥混起来使用,可以大大的提高肥效。但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的产量仅仅占复合肥产量的6%,这个比例还是很低的。

关于怎样扩大缓控释肥的使用,我们提出来能不能考虑把复合肥的标准修订一下,要求在复合肥里面必须掺混20%的缓控释肥,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的标准,有什么问题咱们一块来商量,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要把它作为我们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研究。如果这个标准改了,对促进缓控释肥的利用和生产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推进。缓控释肥的使用肯定能够让化肥2020年实现负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工信部去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型肥料到2020年要从10%提高到30%。为实现这个目标,工信部对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都把搞新型肥料作为一个重点的支持领域。所有的新型肥料,包括缓控释肥,还有水溶肥、有机肥都是我们支持的重点。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何才文:

减少化肥用量主修四门课

从农业部来讲,主要倡导四个方面来减少化肥使用,来达到零增长的目的。

第一,优化结构和减肥。优化结构主要优化作物种植结构,也就是减少化肥使用量比较大的作物的面积,包括玉米、苹果、蔬菜等。另外,要优化肥料的内部的结构,也就是氮磷钾配比的结构要优化,还有产品结构要优化,要有多品种,多种肥料的结构要配合起来,新型肥料作为一个重点。

第二,精准施肥的减肥。所谓精准施肥就是要通过机械的深施肥,用种肥同播等方式来达到精准施肥,来减少我们化肥的使用量。

第三,有机肥的替代化肥。要通过有机肥的大力推广和中央财政的补贴,使有机肥的使用量逐渐的增加,替代部分的化肥,使化肥使用量进一步减少。

第四,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示范推广来减肥。目前全国新型经营主体化肥的使用量大概占40%,企业找准了新型经营主体,也就找准了肥料销售的主渠道。抓住新型经营主体,也就抓住了今后的市场。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来示范推广新型肥料、新型技术。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 贾敬敦:

研发新品要注重三方面

研发新型产品的时候,我认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必不可少。

第一,要继续关注粮食产量。全球人口在增长,现在70多亿,并且很快会到90亿,食物的需求也在增加。保障农产品产量的稳步的增长,满足需要是最重要的环节。

第二,要突出质量。不仅仅是肥料本身的品质、质量要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第三,必须有环保指标。肥料生产,一方面要努力地降低化石能源和矿物能源的消耗,一定要为温室气体的减排和控制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在化肥使用的同时要保持土壤良好的性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也愿意跟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研究一个新型品质的控制标准。另外,肥料产品要为成本的节约,成本的降低贡献力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

四点发力促缓控释肥推广

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的角度上来讲,有4个措施来推动缓控释肥的推广。

第一,进一步宣传提高认识。本次大会就是很好的形式,把各方面的专家都请来,大家一起座谈、研究、探讨。什么是缓控释肥,缓控释肥怎么界定,目前国际国内情况怎么样,包括目前的应用状况是什么,全部介绍一遍,可以让社会有更好的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展示案例。缓控释肥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给大家反映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使社会更多的了解,使农民从认知到认识,到整个的耕作方式的转变。

第二,在技术进步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要从产品本身的设计方面,包括包膜材料、生物抑制剂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应该有一些新的研发和推进。生产过程当中技术的提高,还有应用技术。现在协会鼓励行业当中的企业做产品还要加服务,“产品+服务”的模式要继续推广。生产企业也要考虑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这样更好的服务于农业。    

第三,管理规范。管理规范的标准还要进一步的修改,评价体系和方法也有待完善。同时,作为协会来讲,服务的功能必须要发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成立了新型肥料专委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这种服务可以是进行行业技术的交流、服务推广、沟通,也可以是国际国内的交流。另外,信息统计方面的数据还不充足。如何更好地分析行业的现状,指出问题,找到方向,可能还有困难,这方面的工作还要进行更多的推进。

第四,呼吁全社会给予关注。政府从方方面面给予支持,因为这是一个新产业,需要精心的呵护和扶持。

 

匠心十年 聚力向前

——来自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暨产业白皮书发布会的报道

5月28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暨产业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化肥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种植大户代表近400人齐聚京城,共襄盛会。

十年,承载的是我国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的艰辛。十年,承载的是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从弱到强的历程。十年,承载的是缓控释肥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欣喜。十年,承载的是我国投身缓控释肥事业人们夜以继日的坚守。缓控释肥发展的十年,是匠心独运的十年,匠心代表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更代表一种执着笃定的情怀。

植根“三农”

“小产品”崛起成“大产业”

经过十年的历程,我国缓控释肥的产业化规模迅速扩大。在这期间,缓控释肥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累计推广面积约5.25亿亩,实现截支增收1100亿元,有力支撑了“三农”事业的发展。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表示,过去十年是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缓控释肥的绿色、环保、高效等特点符合我国肥料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这十年中,缓控释肥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并写入一号文件,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还成立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全国缓控释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发展、壮大。以金正大为例,从2006年第一条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至今,金正大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以及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先后与国内外5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美国、德国、以色列建立了三个国外研发中心。十年里,金正大为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复,金正大承担建设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牵头组建了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带动了30多家科研院所、70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技术研发和产业建设,推动了缓控释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将缓控释肥这一农民陌生的“小产品”变成了国家主推的“大产业”。

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我国缓控释肥产能已经达到了550万吨,而2006年行业产能只有110万吨。在这十年发展当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生产企业。我国缓控释肥料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农业大省集中地,山东、河南、河北等等,这些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优秀复合肥企业的聚集地,其中以金正大、施可丰、鲁西化工等企业为代表。

金正大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我国缓控释肥的产业发展。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十分感慨地说:“今天金正大用自己的奋斗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国,由小产品变成大产品,由小工厂变成了国际化的大企业,金正大用这十年走出了光辉的历程。”

十年探索

“追赶者”摇身成“领跑者”

我国缓控释肥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了30余年的研究,尤其最近的十年,我国缓控释肥的各项技术日趋成熟,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我国的缓控释肥发展经过了产学研研究和产业化,产学研的结合是我们发展的特色。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着手研究并推出了缓控释肥,并且对缓控释肥技术实行了封锁。中国缓控释肥的发展从90年代开始自主研究,十年来,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多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表示,我国当前的缓控释肥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产系列。肥料类型几乎包括了国际上所有的缓控释肥种类:化学合成的缓释氮肥,包括尿甲醛等;稳定性肥料包括消化抑制剂,还有复合的产品,包膜类的肥料;“我们有无机类的包膜,有聚合物包膜,有有机包膜,这些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缓控释肥料的产品,在我们国家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张民如是说。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表示,通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缓控释肥从规模上来讲,从中试车间规模达到百万吨级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国。同时,建立起了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了众多的科技成果,并多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据统计,省级以上的科技奖励有2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中国专利奖3项,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励19项,省级专利奖有3项。从2006年至今,我国缓控释肥专利申请已经达到1287件,发明专利1130件,实用新型专利132件,外观设计专利125件。值得一提的是,由我国制定的国际标准目前已经有4点,包括硫包衣尿素一般要求,硫包衣尿素分析方法,控释肥料通用要求以及一项缓控释肥国际标准研究。

风雨十载

“工匠”夜以继日为创新

缓控释肥走过风雨十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大变化。而这些,绝离不开化肥人夜以继日的坚守。

张民表示,我们国家用9%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19%的人口。但是,化肥利用率却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只有其一半。缓控释肥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这正是当前中国所需要的。张民微笑着说:“有的时候为了一个试验的成功,我们会夜以继日的一直做,甚至一个月都坚持在实验室里。”

徐秋明也认为,一路走来确实不易。“那时候我们也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查不到相关的专利、文献,我们都是慢慢地摸索出来的。在做缓控释肥项目第二年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我还得了一次心痉挛。” 徐秋明平淡地说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林葆表示,从2006年接触缓控释肥开始,每年都会坚持至少两次下到田间地头,这一做就是十年的光景。

金正大人在这十年中,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正因如此,贾敬敦说:“一批小人物用十年的奋斗成就了一批大人物,这是万连步董事长及其他率领的团队展示了我们企业科研院所在政府指导下的奋斗的一个更重要的成果,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有了这样一支团队,有了这样的带头人,我们就会迎来更加光辉的十年。这十年确实不容易,既是金正大的成就,也是我国肥料产业发展的光辉十年,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十年的坚守,我国目前有30~50家单位一直在做缓控释肥的科学研究,众多缓控释肥研究创新平台也已经建设起来。其中包括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钙镁磷复合肥技术中心和国家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北京市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的环境友好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创新平台。

前人挖井,后人吃水,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十年的发展对产业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阶段。业内普遍认为,缓控释肥在当前的基础上,要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为重点,继续推进缓控释肥今后的发展。

伟大壮举

“贵族”进入百姓家

中国人将缓控释肥应用到大田,可以说是缓控释肥产业的一大壮举。与国外缓控释肥主要用在园艺、草坪灯高端经济作物不用,我国换控释肥从研发开始就将产品主要定位在大田作物上。大田作物的定位让缓控释肥的辐射面积、推广应用潜力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之放大。

十年间,通过加强缓控释肥的宣传工作、创新缓控释肥应用模式、提升农化服务水平,使产品在大田作物上得到大面积应用,让缓控释肥从当年的贵族产品走入到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徐秋明表示,缓控释肥产业在过去的十年中发展非常快,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把缓控释肥从贵族肥料变成了平民化肥料。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也提到,国外缓控释肥的出现因为成本高的特点,大多数都应用在花卉、园艺、高尔夫球场等经济作物上。而在我国的缓控释肥研究发展中,将缓控释肥与其他肥料进行掺混,让缓控释肥的养分与作物的养分进行模拟,实现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能够达到同步。这样能够顺利的把缓控释肥料推广到大田,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的应用已经超过300多万吨,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缓控释肥应用最大的国家之一。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本次峰会上,说起与缓控释肥的情结,山东种粮大户李之锁十分激动,他说道:“缓控释肥通过种肥同播技术省了很多劳动力,我们在自己家的玉米、小麦田上大面积的应用,既省了钱又省了力,老百姓们都夸好!”滕州市南沙河镇的农民朱家富说:“用传统肥料,不仅费力,收成还不好。缓控释肥是新产品,种子化肥一起下,省工省力。我们家里4口人,包了5亩地,现在我自己一个人就能把活全部干完了。”

“种肥同播”可以说已经成了缓控释肥的一个名片。金正大作为缓控释肥标杆企业,功不可没。2011年,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下,金正大创新缓控释肥推广方式,按照农机农艺结合原则,率先在行业内启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据测算,“种肥同播”能提高肥料利用率10%~20%。金正大作为“种肥同播”技术的实践者,已在全国累计推广500万亩,直接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不仅如此,金正大集团还构建了“专家队伍、专职农化队伍、一线农化队伍、县级农技专家队伍”四级服务人员体系,通过“新型肥料科技普及大讲堂”、“万村千乡入户工程”等活动,为农民传播缓控释肥知识和优势,对农民开展推广服务和培训,真正地把缓控释肥及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同时,金正大目前正在全国建设100加农化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减肥”时代

顺应供给侧改革新需要

产品结构向高效化、专用化、功能化发展,是我国未来化肥行业实现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缓控释肥的绿色、环保、高效等功能完全符合我国化肥行业产品结构改革的方向。因此,提前布局缓控释肥的化肥企业已经从中受益。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表示,尽管这十年缓控释肥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如何解决加快研发的速度、调整产品的结构、理性健康的发展以助力我国化肥供给侧改革,这些都是行业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白皮书指出,我国缓控释肥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产业化规模逐步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当前,缓控释肥由于价格、农民人制度等因素影响了其产品的推广。在国际上,我国缓控释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很欠缺。同时,我国缓控释肥市场较为混乱,真正具备生产资格或者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之间的工艺、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白皮书就缓控释肥未来的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成本,促进缓控释肥的推广和应用。二是提升农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对缓控释肥产品的认知水平。三是鼓励出口和海外投资,提高缓控释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支持产业技术辐射,促进我国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缓控释肥行业健康发展。

2016年6月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大保护力度,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缓控释肥作为传统基础肥料的升级版,因其能很好地突破土壤板结、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势,迎来了更值得期待的发展空间。


缓控释肥行业发展倡议书

各位同仁,我们是农业大国,化肥作用功不可没,目前中国成为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国内部分地区过量不合理施肥引发资源、环境以及农产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对肥料产业发展提出更新、新更高的要求,缓控释肥料节约、增效、省工、安全的特点顺应农业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新型肥料之一。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回顾缓控释肥发展的历程,我们经历了不平凡的十年,十年匠心独运,我们用工匠精神打造行业。中国缓控释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十年砥砺创新,缓控释肥成为中国化肥行业创新发展的代表。十年波澜壮阔,无数行业坚守者让缓控释肥走入千家万户,从认知到接受付出艰辛的努力。缓控释肥发展的十年不断提高肥效,降低成本、保护、增产丰收的十年。这是用事实展现高效、环保、节约的行业新现象,即顺应现在行业发展需要,又代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2016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化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需求疲软,需要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缓控释肥如何谋划下一个十年,需要全行业凝心聚力,找到方向,拿出行动。为此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和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向全行业发出郑重行业。

一、不忘初心,坚守责任。全行业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缓控释肥推广应用的力度,特别是粮食作物上的大面积应用。在实现环境友好保障、粮食安全两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持续创新,精益求精。加大缓控释肥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新一代缓控释肥产品,提高性价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要,为实现化肥零增长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三、产业联合共同发展。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我们倡导行业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开展技术、品牌、服务、资本等方面的深层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通过大联合实现大发展。

四、行业自律,树立形象。牢固树立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的理念,严把产品质量关,不制假、不售假、不虚假宣传,共同营造行业自律良好氛围。

让我们共同携手争做缓控释肥行业发展的践行者和助推者,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十年足迹

●2006年3月,我国第一条十万吨级(30万吨)缓控释肥生产线在金正大公司建成投产,使我国跃居为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国。这标志着缓控释肥大规模产业化的难题在我国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破解。

●2006年12月,科技部批准设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高效肥料创制”项目,其中设置《树脂包膜控释肥料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控释包膜技术研究》课题,分别有金正大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承担。

●2007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缓释肥”。

●2007年10月,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金正大公司、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共同完成的我国第一部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2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发《关于做好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并于金正大等公司签署协议,开启了缓控释肥政企合作推广应用的新里程。

●2009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爱农夫和肥料有限公司、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长效缓释肥料研制与应用”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10月,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构建节约型社会、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给我国农业带来划时代的变革,标志着我国化肥行业跨入发展新时代,缓控释肥产业的研发、推广应用迈上快车道。

●2010年1月,科技部批准成立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我国首批开展试点工作的36家联盟之一。联盟的成立,将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为重点,大力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瓶颈,扩大缓控释肥在我国农业领域应用与推广,保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1月,科技部批准设立“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继续把缓控释肥关键技术开发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2011年5月,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金正大等公司共同开展缓控释肥示范推广与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种肥同播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缓控释肥推广的重大技术。

●2012年7月,6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项目在金正大公司投产,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在我国建成。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将“启动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列入其中,通过政府补贴来减轻农民的购肥负担。

●2013年3月,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正大公司、山东农业大学等向国际标准化组织——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34)提出的《控释肥料通用要求》国际标准在巴西会议上立项,经过若干轮投票,于2016年4月正式发布标准。

●2014年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低成本易降解肥料用缓释材料创制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5年2月,由全国废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汉枫等主导制定的《硫包衣尿素一般要求》、《硫包衣尿素分析方法》的国际标准FDIS最终草案获得通过。

●2015年7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其中将缓控释肥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