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6

光明网:农业部-金正大“农民田间学校”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浏览次数:1619次
A- A+

  作为我国新型肥料龙头企业,金正大以“帮助农业增收,促进农业发展”为己任,始终坚持“技术先导、服务领先”的战略,于2014年启动了农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总部农化服务中心及全国100个区域农化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西北6个区域的14个省份。每个农化服务中心配备有固定培训场所和培训设备,以农化服务中心为依托,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金正大南宁农化服务中心自今年5月份运行以来,已经累计为农民测土100多次,在当地建立示范田170余块,培训农户超过万人次。

  自古以来,“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常被冠以低人一等的“泥腿子”、“乡下人”等不雅的称号,在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中,农民与“职业”无关。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空心村”问题突出。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时指出,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同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不缺农民,却严重缺乏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不仅把农业当职业,还要有现代农业的专业技能。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了12000亿斤,实现了创纪录的11年连增。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和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严东权看来,留守农业的农民整体素质偏低让我国粮食增产面临巨大考验。

  近年来,国务院以及农业部、财政部、教育部等连续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关注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数量与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培育新模式。

  农业部提出我国力争到2015年在100个试点县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等加强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扶持,突出务农技能这个核心内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

  当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一线,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在不少地方的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基层农民教育培训条件严重滞后,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农业部的规划,“十三五”规划将培养3000万左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加入,一方面依靠公益机构推动,也特别鼓励有责任的龙头企业的加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纪绍勤处长如是说。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体,这些农民对专业、高效的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金正大副总裁陈宏坤表示,“农化服务中心建设是金正大服务三农、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们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家农化服务中心,其中广西自治区将建设10家。”

  在农业部科教司教育处处长纪绍勤看来,与金正大的合作依托“农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就是通过搭建政企合作的公共平台,让农民得实惠、让企业得效益、让政府推工作、真正为农民搭建新型农业平台。依托金正大农化服务中心建立的田间学校,专家可以来中心为农民提供服务,金正大可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在广西武鸣成立首家依托“农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将积极探索新型农民培养培训模式、思路、机制和方法,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试验示范”等方式,提供一系列服务,特别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种植群体,开展个性化培训,为新型农民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将为武鸣县的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专家力量、技术支持和优质的农产品,同时对提高武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证明,“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方法。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

  在新的历史时代,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不仅满足了农民物质生活富足的需要,更成为丰富他们精神精神生活的最佳途径,“农民”再也不是一个标签化的尴尬身份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