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1

中国化工报:缓控释肥产销企业信心大增

浏览次数:4419次
A- A+

  缓控释肥相关企业或许真要过上“好日子”了。记者在3月3日于山东临沂举行的2010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上看到,虽然经历了2009年的摸爬滚打,但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化肥经销商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对今年的前景也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

  在今年各地春耕陆续展开的时候,山东金正大集团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热火朝天,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加班生产,运输车队也排起长龙,将优质的缓控释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1月份,金正大集团共销售肥料1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84%,各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009年,在化肥行业整体低迷、众多复合肥企业亏损或停产的情况下,金正大实现销售收入41.59亿元,同比增长14.5%。

  “今年农业部又加大了缓控释肥的推广力度,将推广省份扩大到了20个省,并将经济作物纳入施肥对象之中。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在3年内实现销售收入上百亿元。”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高义武介绍说。

  缓控释肥从最初的不被农民接受,到能在竞争激烈的复合肥市场中占一席之地,与相关企业的积极推广是分不开的。2008年起,金正大集团配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山东、黑龙江、河北、河南、安徽五个农业大省推广缓控释肥,辐射面积达200万亩。2009年又新增了江苏、陕西、广西、辽宁、湖南、福建六省,新增作物种类10种以上,辐射推广面积达400万亩。

  在全国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工作中,金正大开展了“缓控释肥普及大讲堂”、“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万里行”、“缓控释肥万村千乡科技入户工程”等一系列活动。金正大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09年经科技部批准设立了国内化肥领域惟一一家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金正大还倡导并发起成立国家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主动联合攻关、主动共谋发展、主动合力推进”的局面。

  生产企业踌躇满志,化肥经销商更是喜气洋洋。山东青岛同波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经理梁同波告诉记者,推销缓控释肥确实挺困难,毕竟是新东西,农民接受起来要有一个过程。但现在形势是一年比一年好,销售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梁同波卖了1500多吨缓控释肥,占到化肥销售总量的一半。今年他们签订了5000吨的缓控释肥销售合同。“只要宣传上去了,实现由1500吨到5000吨的跨越没有问题。”

  山东曲阜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副总经理孔祥秋列举了几个数字:第一年缓控释肥卖了二三百吨,第二年卖了七八百吨,第三年卖了1000多吨,去年卖了2000多吨。作为曲阜市第一家销售缓控释肥的农资公司,他们去年的销售量在当地算是最大的。“从推广缓控释肥以来,凡是买我们缓控释肥的二级农资经销商第二年仍然来买,随着老客户需求量的增加和新客户的加入,雪球越滚越大了。我已经开始尝到甜头了。”孔祥秋说。

  缓控释肥价格高的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也被认为是阻碍其推广的绊脚石。孔祥秋却不认可缓控释肥价格高的说法。他说:缓控释肥比常规肥料每吨是要贵几百元钱,但1亩地常规肥要用50千克,用缓控释肥只要40千克,且比常规肥效果还好,所以从性价比看并不贵。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在认识上先转变了,才让农民真正了解了缓控释肥。

  河北沧州吉时雨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司朝增说,虽然去年农资市场不景气,但缓控释肥却给他带来了商机。仅去年一年,该公司就销售缓控释肥3000余吨,今年还要再上新台阶。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处长李荣表示,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广大农民对肥料新品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研究表明,缓控释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2%~35%,根据全国农技中心2008~2009年的试验示范,其在节肥、增产、增效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全部增产,平均增幅达10%,并使每亩平均增收120元,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缓控释肥。

  但是,初尝甜头的农资企业也向记者诉苦: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太多,现在的市场环境并不好,有些地区的农资市场存在着至少10种标榜是缓控释肥的假冒伪劣产品,多数品种的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目前对缓控释肥料有专门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但很少有人去执行,导致不合标准的产品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净化市场,这样才能有利于这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孔凡涛   日期:20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