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9

科技日报:中国新型肥料创新发展报告

浏览次数:3700次
A- A+


中国新型肥料创新发展报告

编者按 中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又能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以新型高效生态化肥研发推广为切入点,持续推动新型肥料的新技术新成果应用,迅速扩大新型肥料市场规模,实现肥料结构转化优化,不失为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加快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的一条新路。

上个月,在北京召开了两场有关新型肥料的国际高端论坛,分别是“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和“第五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会议”。这两次论坛由金正大集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

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农业部、国际硫研究所等来自中国、美国、荷兰、挪威、以色列、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生产厂家、贸易商、原料供应商、专业合作社代表以及种植大户等几百位政产学研商各界代表云集会场。

缓控释肥和水溶肥代表了中国化肥未来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我国目前两种重要的新型高效生态肥料。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我国的缓控释肥产销量占据世界首位。水溶肥又是当前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热点之一。这两次高端论坛,不仅有对产业的发展前景、现状和趋势介绍,国内外最新技术解读,还可以了解优秀企业成功的“秘诀”。本报摘取这两次论坛中精彩的专家观点和产业发展分析,以飨读者。



缓控释肥:高速发展产销量全球第一

今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化肥出口政策放宽。但化肥产业供大于求,行业竞争更为激烈,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

缓控释肥由于具有高效、高产、生态、环保的优势。从2007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支持高效肥料的使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意味着高效环保的缓控释肥前景一片广阔呢?

化肥行业整体效率出现下滑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的第一大国,化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我国化肥工业“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四个关键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化肥行业整体效率出现下滑。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化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利润却同比下降19.2%。进入2014年,化肥行业没有完全从去年低谷当中走出来,传统三大化肥产品利润均有大幅下降,统计显示,一季度,化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36.3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72.6亿元,同比下降31.8%。其中氮肥去年盈利了27亿,今年亏损了10.8亿,下滑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却保持稳步上升。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余友成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导致亏损面扩大。“随着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氮肥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大部分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

“另外,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突出,” 余友成说,目前我国尿素产能8000万吨,国内市场需求6000万吨,磷肥产能2200万吨,国内需求1300万吨。氮肥行业开工率45.8%,“所以产能过剩问题该是很突出的”。

缓控释肥产销量雄踞世界首位

“从世界缓控释肥料消费量看,1995年,世界总消费量只有54万吨左右。经过十年的发展,达到了138万吨,这其中中国的消费量达到60万吨。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在世界总比例上升到70%左右,接近300万吨的消费量。”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强博士这样介绍全球缓控释肥消费情况。

实际上,缓控释肥在欧美国家主要消费在园艺、草坪等高端经济作物上,价格昂贵,被称为“贵族肥料”,在农业大田作物上应用比例比较少。

近年来,中国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科研和生产单位,它们持续不断的在新型肥料领域攻克技术难题,并逐渐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技术体系,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生产体系。比如,金正大集团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年产缓控释肥170万吨,连续7年稳居世界缓控释肥产销量榜首,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生产使用缓控释肥规模最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缓控释肥产业发展,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要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缓控释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继续支持高效肥料的使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扶持这项产业的发展,缓控释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多种缓控释肥技术得到应用,比如树脂包膜、硫包膜等等技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价格已逐步“平民化”,目前缓控释肥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大田作物,这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50%以上。”张强说。

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这次论坛上,一些专家也提出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整体规模还比较小,虽然对农业增产节收有很大作用,但是它整体的贡献还是比较小,在整个化肥行业中,缓控释肥占比只有很少比例。”张强说。

在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几个问题。比如说对施肥技术的研究不足,缺乏一些详细的操作规程,甚至出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一些夸大产品功效的宣传,“这些对农民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严重的还给农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一个好的产品如果应用技术不恰当,不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一些优秀企业探索农化服务新模式,主动承担起新型肥料科普的社会责任。比如金正大集团很早就建立科学的试验示范体系,建立完善的农化服务体系,在市场营销模式上做了许多创新。

■评论

缓控释肥: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的成功探索

胥和平

最近几年来,农村科技创新和新型农业发展取得多方面进展,备受关注,其中缓控释肥就是令人振奋领域之一。

“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全面转型发展阶段。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急需一批能够代表当代科技发展水平,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领域的缓控释肥技术就是如此。

十几年前,我国的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始起步。正是金正大集团等一批企业,瞄准肥料发展的技术前沿,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关,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缓控释肥生产和使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缓控释肥技术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亮点,这一点令人非常振奋。

中国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条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的成功道路。在几乎没有技术储备、没有大的投资能力、没有多少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靠企业持续投入,靠产学研用的持续合作,走过艰苦创业成长阶段,走到了今天,培育和发展了在这个领域世界领先的新兴产业。这是中国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带给人们的真正启示。其实,在很多领域,在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众多领域,我们急需寻找的,就是这样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历程与经验,引发我们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更多思考,核心的想法是:必须把握新兴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

一、要持续不断坚持技术创新,既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又要重视发展和培育配套技术,形成相应的技术体系。这是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发展很大的不同点。

二、重视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将研发、生产、消费,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整合起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这一点将缓控释肥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想尽办法扩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扩大市场规模。中国缓控释肥,针对自己的实际,努力扩大大田种植使用,使产销量居全球第一,形成了中国缓控释产业的国际地位。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我们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有更深的思考。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比非常大的国家,农业应该成为高增长、高收益的行业,通过现代科技创新培育现代农业,是唯一出路。另外,从当前面临的转变发展角度讲,从节能减排角度讲,从新型肥料入手,推动肥料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缓控释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但和它未来的更大发展相比,和它将要承载的历史使命相比,还是一个新的事物,还处于青少年阶段,仍然需要扶持,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需要科技界、企业界、社会各方面人士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样才可能进入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从而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观点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修学峰

对缓控释肥行业有几点建议:一个是要加强政策研究,这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对缓控释肥发展的激励政策,怎么来落实,也希望大家多想一些办法,把中央文件很多对行业的积极政策落到实处。

另外是标准和规范制定,缓控释肥行业有很多品种,有一些品种还没有标准,另外生产技术规范和施肥技术规范,也要加快来制定,这对规范行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肥处副处长 仲鹭勍

中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和任务越来越重,虽然去年粮食取得十连增,但是去年同样还有另外一个标志,粮食品种出现了少有的全面进口的现象,不仅仅是大豆进口了六千万吨,我们的玉米、小麦、水稻、谷物的进口也达到了1200万吨,在历史上这是很少见的。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三句话:第一,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第二,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个饭碗中主要要端中国粮;第三,在粮食问题上,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三句话的分量是非常重的,说明即使在粮食十连增、在粮食自己已经实现基本自给的情况下,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这根弦,不能放松农业生产这根弦。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 高祥照

最近,100亿人民币的资金已经投入到了灌溉领域,但是,这些钱也不是全部用在水肥一体化项目上了,在当地技术人员的眼里,他们觉得节水性的灌溉才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他们不会在灌溉系统中把化肥一体化集成进去,他们也不会考虑化肥淋失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他们的一些想法。

■典型

金正大:三柄“利剑”做大缓控释肥产业

从名不见经传的化肥小厂发展成百亿企业,登陆A股市场,在全国建起10大生产基地,年产能力510万吨,其中,高端化肥——缓控释肥产能达170万吨,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金正大集团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短短十几年,引领中国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业走向辉煌。

科研创新 披荆斩棘

1998年,金正大集团在山东临沭成立,当时我国化肥市场单质肥一统天下,金正大率先引进先进的多元复混专利技术。2002年,金正大瞄准了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新型高效环保化肥——缓控释肥。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金正大通过产学研合作,优化整合国内研发资源,牵头组建了“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带动了30多家科研院校、70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研发攻关,先后自主创新开发出作物专用控释肥产品59种、44项新技术新工艺、10余种新材料。

目前,金正大已组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通过研发平台建设,金正大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77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起草制定了8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

从2006年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后,金正大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去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其中缓控释肥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产能居世界首位,缓控释肥在全国30多种作物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6925万亩,为农民新增经济效益146亿元。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表示,作为建有众多国际科创新平台的企业,金正大将从新的起点出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化服务 深耕细作

农产品经销商向服务商的转变是大势所趋,谁能够给农民提供更好的更加全面的服务,谁才是胜者。未来,提供解决方案的经销商绝对是区域的霸主。

“服务”二字的重要性从未像今天这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打造服务型企业,打造服务型经销商,前提是要做到精细的服务,更需要专业化的技术。

为此,金正大和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共建“农化服务中心”,双方将构筑“专家队伍、公司专职农化队伍、公司一线农化队伍、县级农技专家队伍”四级农化服务平台。

农化服务中心将借助当地土肥站的技术优势、金正大在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上的优势以及经销商的网络优势,组织大学及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农技推广和农化服务人员等,对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民和肥料经销商进行新型肥料介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等知识培训,为其提供测土配肥、种肥同播、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专业化农化服务,把产品、技术、服务工作落村入户,着实解决农业科技服务于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信优质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加上好的农业科技,再有适合的服务模式,会大大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金正大副总裁罗文胜说。

种肥同播 铸造名牌

“种肥同播”可以说已经成了缓控释肥的一个名片。金正大作为缓控释肥标杆企业,功不可没。

2011年,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下,金正大创新缓控释肥推广方式,按照农机农艺结合原则,率先在行业内启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种肥同播”技术实际上就是将缓控释肥与农业机械有机结合,促进技术、物资和服务的配套,达到了精良播种和播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肥料浪费,减轻了劳动强度。

据测算,“种肥同播”技术每亩可为农民增产10%—15%左右,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0元。金正大作为“种肥同播”技术的实践者,已在全国累计推广500万亩,直接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金正大把“种肥同播”做成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对机播手进行选拔和培养,进一步规范化机播手队伍。2014年金正大再投18000台种肥同播机,调动社会种肥同播机22000台,并培训机播手50000人。

水溶肥:异军突起聚焦现代节水农业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她用占世界6%的水资源、9%的耕地、30%的肥料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看到这组数据,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知你心中是喜是忧?

中国粮食产量保持了“十连增”是一个奇迹。这其中化肥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在水和耕地资源极为有限的中国,研发和推广高效节水肥料更加符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近几年,化肥行业水溶肥异军突起成为热点就是一个证明。

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有资料显示,2000年以前,中国的水溶肥主要是进口。2005年到2010年是中国水溶肥起步发展时期。2008年、2009年,农业部肥料登记部门的标准出台以后,在这段时间肥料登记突飞猛进,但很多大企业并没有参与进来。从2010年开始至今,以金正大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新型肥料生产“大鳄”加入水溶肥市场,水溶肥一夜间成了肥业市场的“新贵”。

截至到今年4月,在农业部登记的水溶肥有5670个。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陈丽主任透露,她们统计了5400多家并进行了组合排列,得出来2490多家有登记证的企业,5000多个配方。“这说明近年来中国水溶肥料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从全球水溶肥的市场容量看,世界水溶肥市场总量大约是1510万吨,美国市场占世界市场的1/3。中国占的比例非常小,只占2.8%,

“未来5年,水浇地的增长面积要增加5千万亩,根据每亩地20公斤水溶肥估计的话,按照国家公布的8千万亩的面积,滴灌这块水溶肥量是160多万吨。”金正大集团高级总裁助理翟际栋这样推算,“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水溶肥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未来十年,年平均增长率可能会达到17%。”

据测算,我国适宜发展水肥一体化的面积超过5亿亩,仅华北地区近2亿亩小麦玉米发展水肥一体化,一年两季可增产粮食400亿公斤;可节水200亿方,超过北京市5年用水总量,接近南水北调规划总调水量的一半。

国际经验异彩纷呈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会议上,国内外27位知名专家为大家作主题报告。其中8位国外专家分别来自美国、以色列、韩国、智利、荷兰等国家,他们带来了各自国家水溶肥科研、生产和施用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美国,根据全球定位GPS系统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施肥。“可以定位边界,可以进行精准定位。甚至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坡度以及地面的状况制定施肥量。”美国佛罗里达大学K.T.Morgan教授介绍说。

据他介绍,他们用到了卫星图像、近红外测定等技术以确定哪些土壤需要进一步施肥。“比如今天你想了解施肥情况,你就驾飞机拍摄,可以进行叶绿素的测定,看看植物内部叶绿素的含量,以确定我们需要怎样调节肥料。一旦知道了在哪儿应该使用多少化肥之后,就需要寻找不同的方式施用化肥。当然自动灌溉施肥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来自韩国恩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KAY LEE分享的“水溶硅肥泡腾片的应用”也十分有意思。

他说,为了克服传统硅肥的缺点,他们公司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硅肥,100%水溶,而且是泡腾片的形式,这种泡腾片可以非常简便的适用到水稻田中。“把泡腾片放到水里,在一分钟之内就会完全溶解,而且会全方位扩散,一片大概5克,直径20毫米,一公斤真空袋里可以放500克,我们在很多水稻田进行了测试,施用量比传统硅肥大大降低了,每0.1公顷需要250—500克泡腾片。”

据他介绍,农村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显现,泡腾片施用起来非常简单,能够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时间,而且任何时间都可以施肥。“目前我们的产品在中国还没有完成注册,估计今年11月份就能完成注册。”

水溶肥的未来值得期待

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水溶肥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途径,作为新型高效节水肥料的水溶肥无疑会成为中国肥料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陈清教授提出,未来我国水溶肥行业将来会出现大的水溶肥企业和微小水溶肥企业长期并存的局面。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国家目前规模化经营和传统经营并存的原因。“目前我们国家大概有2.3亿农户,城市化流转以后,流转出五千万个,还剩一亿八千万,我们国家有耕地20万亩左右,意味着每个农户大概手里有10亩地左右,在相当长时间里,尽管中央和地方在大力倡导规模化的经营,但是,这个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迅速扭转成全部的规模化经营。”

此外,他提出经济作物在劳动投入上非常大,从经济作物发展情况来讲,小规模经营可能在将来会占很大的比例。可是,经济作物又是水溶肥的关键作用,市场在今后的模式下,对水溶肥产品结构又发生了悄然的变化,“2005到2010年时,很少有人提及尿素也是一种水溶肥,2010—2014年,已经有人谈起高塔的硝基肥是可以用来做水溶肥的论断。”

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提出,水溶肥中的一种叫液体肥,由于生产成本低、没有污染的优点,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据他介绍,美国液体肥产量占55%,有3千多家液体肥料厂,美国《液体肥料杂志》中数据显示,美国年消耗液体肥1600多万吨。

张承林说,液体肥的主要销售模式,大农场主要是配送模式,工厂生产完以后送到配送站然后由配送站送到田间。“国外已有成熟的液体肥配送模式,设备配套专业。这种模式适合我国的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地区,适合规模化经营的农户。”

■专访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化”

——访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

近年来,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频频颁布相关产业政策,水肥一体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日前,我国新型肥料领军企业——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接受了科技日报专访,畅谈了金正大未来的产业布局,以及企业在研发推广水肥一体化方面开创“国际化”这一战略思想。

记者:万总,过去几年来,金正大集团依托自主创新技术,在新型肥料产业领域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快速扩张。未来几年,金正大产业布局有什么新变化?

万连步:金正大集团一直十分重视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早在十年前,金正大率先实现了缓控释肥的规模化开发和生产,并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面积的示范、培训和推广,实现了缓控释肥从“贵族肥”向“平民化”的发展,在大田作物上得到了大面积应用。目前,金正大又陆续开发出系列水溶肥新产品,正在山东、贵州建设年产50万吨水溶肥生产线,未来三年,金正大水溶肥年产能有望超过100万吨。

应该说,金正大缓控释肥为我们推广新型肥料积累了成功经验。水溶肥与缓控释肥不同的是,缓控释肥是在零基础起步,市场是一步步培育起来的,而水溶肥起初推广就站在了高起点,我们瞄准了国际化。

记者:据了解,最近金正大集团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特别是和国际著名的公司进行强强联合,国际化路线非常清晰,请问万总,“国际化”是未来金正大一条新的战略路线吗?

万连步:为了更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从今年5月份开始,金正大开展了“中国—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分地区对广大客户、农场主等进行系统培训和宣教。我们还专门组织行业专家、种植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100余人到以色列,进行为期一周的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培训。此次活动引起了以色列政府、企业等方面的高度关注,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先生会见我们一行。同时,金正大还与全球农业和滴灌领域领导者——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挪威阿坤纳斯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全力推动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和产品、滴灌设备制造技术、高端肥料技术等在中国落地,服务中国大农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消费大国,中国农业市场很大,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化。为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经验,了解先进技术,在学习中提升,在创新中超越,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体系,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我国肥料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金正大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

记者:您认为中国水溶肥产业近期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足?您对中国水溶肥产业发展怎么看?

万连步:水溶肥与现代农业对接,就必须与农业规模化、自动化、机械化对接。目前我国水肥一体化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还比较淡薄,顺应现代农业的水溶肥市场还需要引导和培育。二是推广环节投入太大,费用太高。一方面改变农民大水漫灌的习惯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水肥一体化需要配套设施,示范推广,需要配套设施投入,否则农民看不到效果,也会影响推广应用。金正大将做大量试验示范田,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通过10万经销商示范带动100万农户。

非常荣幸的是,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计划今年在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甘肃、山东、河北等十多个省区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今后还将陆续扩大示范推广省份。

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坚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必将推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也一定能助推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新的腾飞,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典型

金正大:“重拳出击”推动水溶肥产业发展

继建成世界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之后,金正大集团雄心勃勃再次向水溶肥产业发力,随着在临沭、贵州等水溶肥生产基地的建成,未来几年,金正大水溶肥生产规模将达到100万吨。那么,作为中国新型肥料研发生产的“领跑者”,在这次水溶肥扩张大战中又有什么特色呢?

快速扩张抢占市场

金正大集团十分重视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公司相继投巨资在山东临沭、贵州瓮安建设年产水溶性肥生产基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水溶肥。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表示,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国家现在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也正是金正大所主推的方向。金正大愿意和广大科研、生产、推广单位一起,承担起推动中国水肥一体化发展的重任。

据介绍,金正大水溶肥项目融汇挪威、以色列等国际先进技术,并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在质量、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金正大水溶肥主要包括金正大硝酸钾产品和金正大磷酸二氢钾产品等,产品螯合技术成熟,利用率高效,水溶性好,更易吸收,不溶物小于0.2%(高于国标0.5%的标准),适合用于喷灌、滴灌等精细化农业设施。

针对国内大多数企业几乎都是购买水溶肥原料,然后掺混成水溶肥成品,金正大从源头做起,在贵州瓮安开发磷矿资源,金正大将氮、磷、钾等基础原料加工成高纯度、高溶性的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高水溶性原料,再添加作物需要的中、微量元素和增效因子,最后得到高效的水溶性肥料。原料自主,性价比高,金正大让水溶肥进行“平民化”时代。

七场论坛大腕云集

在水溶肥的推广中,金正大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金正大希望把水溶肥产品和生产原料输出到国际市场,同时,也在着力与引进、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国外的先进产品。

目前与金正大合作的国际公司有以色列利夫纳特公司、盖特公司,滴灌系列解决方案耐特菲姆公司,挪威生物肥阿坤纳斯公司等。

为更好引进和借鉴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我国水肥一体化发展,金正大今年在南宁、昆明、北京、临沭、西安、常州以及以色列连续举办了七场“中国·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

峰会从南跨北、从西向东,并走出国门,来到以色列。来自全国3000多名的农资推广单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接受了系统的学习、培训和考察;来自以色列、挪威、美国、中国等国内外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带来了权威、专业的报告。这一规模庞大的系列活动,引起很大关注。

据了解,以色列以“沙漠之国”打造“农业强国”奇迹闻名于世,其主要措施是发展水肥利用率高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以色列90%以上的农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其农业产品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

作为我国新型肥料生产龙头企业,金正大凭借资金、技术、推广、服务等优势,大举进军水溶肥市场。在水溶肥生产技术上,金正大融汇了美国、以色列、挪威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肥料技术及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并与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合作,为农田建设提供国际级的灌溉设施技术服务。

正如金正大集团副总裁罗文胜说,用国际的眼光洞察市场、用专家的技术引领市场、用独特的模式颠覆市场,金正大将为推进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进入发展的大时代而努力。

科技示范服务为先

为真正做到让水肥一体化技术走进农化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金正大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打造万亩示范田,建立科技示范村。金正大借助较完善的服务网络,2014年在全国选取600个县,每县建立百亩示范田,以免费赠送的方式将肥料送给农户,让广大农户通过自身实践,确实感受到好产品的效果。

此外,金正大在南方多地建立“科技示范村”,旨在通过示范村的建设,让示范村村民得到更加系统的技术指导,得到更加精细化的农化服务,更加精准化的产品施肥指导,打造作物高产丰收、农资产品放心、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同时起到直观的示范带头作用。

开展观摩活动,让百万名经销商、农民走进金正大、走进示范田,参观、学习,普及农化、水溶肥施用等知识,让农民对水溶肥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

打造万人农化服务队伍,深入万村千乡,为农民带去知识,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在水溶肥推广过程中,金正大将打造“万人农化服务”队伍,随时随地为农民解决肥料、作物、设备等问题,做到跟踪服务,确保服务真正走进田间地头。

此外,金正大聘请以色列、挪威、美国等国际知名专家与国内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各地土肥专家作为专家顾问团队、智囊团与技术顾问,为农民解疑答问,提供农化服务指导。

来源:科技日报第14-15版  作者:左常睿  日期:201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