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5

农村大众:缓控释肥料需继续规范市场

浏览次数:2271次
A- A+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实施2年,行业乱象依然存在,专家呼吁:

缓控释肥料需继续规范市场


6月16日-17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金正大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生产消费量已占世界总量50%以上,居世界首位。

自2012年7月1日,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两年来,国内控释肥料市场依然比较混乱,很多企业使用控释肥料这一概念只是作为一种广告宣传,许多达不到控释效果的肥料,也顶着“缓释肥料”的名头出现在市场上。

缓控释肥效果显著,但受不良厂家抹黑

缓控释肥,顾名思义就是“缓释肥+控释肥”。缓控释肥广义上是指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肥料。而狭义上,缓释肥和控释肥有所区别,缓释肥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不能很好地控制;控释肥则可以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可谓是高级形式的缓释肥。

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化生产只有10年的时间,由于采用“种肥同播”等技术进行推广,获得了农民的极大认可。10年间,我国缓控释肥从农民陌生的“小产品”变成了国家主推的“大产业”。

据了解,从2008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金正大就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展开合作。截至2013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已扩大到全国24个省的29种作物,基本覆盖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及主要农作物。

“在减少20%的氮肥用量的情况下,玉米等作物的产量没有明显减少,这对于减少氮肥淋失,减轻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技术处副处长杨帆介绍说。缓控释肥除了省工省力,增产增收外,由于可减少化肥用量,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关注。

在此次论坛上,科技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胥和平表示,缓控释肥节能环保、科技附加值高,值得大力推广扶植。他认为,中国缓控释肥的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产品技术、市场和产业体系日趋成熟,国家将继续大力扶植缓控释肥料发展。

与此同时,缓控释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利润相对较高,因此被很多不良企业拿来用于概念炒作。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其选指出,缓控释肥对农民来说施肥省事,对经销商来说利润高,所以大家都愿意生产、销售缓控释肥。但是真正掌握技术的企业还不多,很多厂家把尿素涂上颜色就叫缓控释肥,这样的效果肯定不好。农民反过来说缓控释肥是忽悠,与普通肥料也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对推广缓控释肥是非常不利的。

王其选认为,现在缓释肥企业没有多少,但是缓释肥品种特别多,这也说明了市场上符合标准的缓释肥非常少。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张强也指出,目前,企业之间的工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跟风生产销售,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国内缓控释肥料市场也比较混乱,很多企业只将控释肥料作为宣传营销的噱头,其产品却并不能取得控释效果。

专家支招:加大补贴,加强监管

混乱的市场局面,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阻碍了合格产品的市场开拓,严重制约了我国缓控释肥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此,行业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认为,农民对缓控释肥料认识有限,缓控释肥料的推广应用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特别是来自有关政府部门的宣传和推动。如果能够出台补贴政策,必将极大地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控释肥使用补助试点。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是国内较早从事缓控释肥研究的专家,他指出,工商、质检部门要从生产源头和市场两方面共同监管。生产源头上,设立技术门槛,制定控释肥料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要想生产控释肥料,就要从质检部门申办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申办下来后,质检部门还要定期对企业进行审查,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监管。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所研究员赵秉强则强调,中国缓控释肥产业还需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成本,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业。

2012年,金正大公司参与制定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根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自2009年-2013年连续五年,金正大缓控释肥产品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产能位于全球同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占全国50%以上。“在了解、熟悉《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和同行企业搞一些推广合作。如将金正大的技术嫁接出去,和更多的企业一起来搞推广,推动这个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公司副总裁陈宏坤说。

来源:农村大众第B4版  作者:李伟  日期:201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