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9

中国化工报:新型缓控释肥—“贵族”化肥进田间

浏览次数:5701次
A- A+

  

  新型缓控释肥:“贵族”化肥进田间

 ●项目名称: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
     ●获奖级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世界肥料发展潮流的缓控释肥,因成本高、价格贵、规模小,一直被称为“贵族肥料”,其核心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仅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如何推动产业技术全面优化升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缓控释肥在我国大田作物应用?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金正大集团经过13年的合作攻关,终于在缓控释肥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使用了世界35%的化肥。但化肥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并没有换来作物产量的相应提高。面对化肥利用率持续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该项目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坦言,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按预先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缓控释肥是解决这些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张民指出,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许多单位陆续开始了缓控释肥料的研究,但生产中某些关键技术和工艺还不够完善,一些研究成果仅处于实验室或中试阶段,在本项目产业化之前缓控释肥的大规模生产一直未能实现。他们的研究从1996年开始,立项之初就着力要解决缓控释肥的质量和价格两大关键问题。创新工作一方面从技术着手,进行缓控释肥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研制与开发的肥料产品必须具备自控功能才能使肥料释放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另一方面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尽可能降低制作成本,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需求的实际。

  在13年的探索中,他们克服了包膜材料的选择、组合与配方、包膜工艺以及大规模产业化中的参数调整,缓控释肥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相同步等关键技术难题,创建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热塑与热固性树脂多层复合、硫和硫加树脂4套不同包膜材料的缓控释肥生产工艺流程,定型了12个包膜控释肥系列近百个品种,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包膜控释肥生产技术体系。经专家鉴定,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总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在回收废旧热塑性树脂包膜、硫加改性树脂包膜、热塑与热固性树脂多层复合包膜、溶剂高效回收、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和大规模产业化开发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张民表示,与传统化肥相比,他们研发的产品氮素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减少1/3或1/2用量,仍可增产;农民在不增加化肥投入的前提下,可节省追肥用工,并且缓控释肥可随播种时一次施入,不仅节省化肥制造的能源、大量的运输和施肥费用,还能同时减少氮素的挥发、淋失以及对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他告诉记者,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化肥产品的换代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依靠该项目发明的核心技术,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3家应用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已达85万吨,该项目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占世界缓控释肥总量的20%以上,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肥料行业的地位。

  此外,为了规范缓控释肥市场,保护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和农民的利益,项目组还制定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和《缓释肥料》国家标准,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

  据山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介绍,目前金正大集团已实现了缓控释肥大规模、多品种、自动化、低成本高效生产,形成了年产60万吨缓控释肥的生产能力,成为亚洲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该项目还获得了专利101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新申请的专利92项,国际专利10 项。金正大生产的缓控释肥已销售到国内20多个省(区),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经过几年的推广,金正大集团已在国内累计示范推广22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5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谈到未来的发展,张民表示,他们将在膜材、控释质量等方面继续创新,培植中国缓控释肥产业集群,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我国的缓控释肥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农民都能用得起高科技的缓控释肥料。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庞利萍 高海波    日期:2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