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农村大众:推广水肥一体化,实现农民富农村美

浏览次数:1417次
A- A+

推广水肥一体化,实现农民富农村美

——访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听取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农业领域的人大代表,万连步表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设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三农”投入方面只增不减,向贫困宣战等内容和建议,现实具体、措施得力,作为农资企业代表,万连步认为农业发展前景美好,农村发展空间广阔,农民富有大有可为。

万连步一直关注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今年带去了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建议。为进一步解读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情况和推广意义,探寻金正大在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所作出的探索和实践,记者专访了万连步。

农村生态环境更需要改善

记者:您作为人大代表,连续两年关注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问题,为什么这么关注农业的发展?

万连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的饭碗应该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中国成为世界农业强国?作为农民的儿子,农业企业的人大代表,我觉得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今年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三农”问题。比如: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农业政策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农业改革确保谷物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等问题,还重点强调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现实问题,我非常激动,也感到特别振奋。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在城市,而相对忽视了广大的农村。我国农村最需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我提的两个建议,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关于耕地质量提升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都和我国农村目前生态环境有关。这些建议都是通过到农村走访调研,并结合我国农业未来发展需求所提出的,希望这些建议能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为制定农技推广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缺水”比“缺地”更严峻

记者:您的“关于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建议,是基于目前什么样的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

万连步:干旱对我国农业造成重大威胁,“缺水”比“缺地”更严峻。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年均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总量仅为世界6%,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每年农业用水缺口超过300亿方。

去年,习总书记在山东调研中指出,当前要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水肥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方,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9.5亿亩,水分生产效率平均1公斤/方;我国2012年化肥用量超过5800万吨,居世界首位,但化肥利用率平均约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相关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要满足2020年粮食需求,必须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从水资源高耗型向高效型转变,突破水资源约束,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势在必行。

水肥一体化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记者:水肥一体化这项被誉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与传统施肥方法相比,到底有什么优势?

万连步: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每亩节水150方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50%,节肥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大幅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突破水肥资源约束,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

我还有一组数据:我国农业水资源生产效率目前仅为1公斤/方,比发达国家低50%左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可使水资源生产效率提高一倍,粮食作物产量可提高20%—50%,如玉米每亩增产200公斤,马铃薯可每亩增产1000公斤以上,同时农产品商品性好,营养品质提高,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每年旱灾发生面积约3—4亿亩,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500亿公斤。如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40%,以现有的农业灌溉水量计算,可扩大灌溉面积3—4亿亩。所以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用现代节水灌溉设备装备我国农业,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水肥一体化将迎来大发展

记者: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如何?

万连步: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一段话: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不仅说明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更是从国家层面反映出对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视,这是国家顶层设计的体现。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较高,其中像以色列这样的缺水国家,更是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发挥到极致,他们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高达90%以上。在美国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2%的果树也都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步由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到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每年推广应用面积3000多万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推广的空间还很大。

记者:您作为山东代表团的代表,也一直关注山东农业发展,目前山东省水肥一体的推广情况是怎么样的?

万连步:从2003年开始,我省开始与以色列相关企业合作,在我省20个县(市、区)进行了标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类型,结合农艺技术,制定了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并在烟台、寿光等地进行多次大型培训。目前我省水肥一体化已在果树、蔬菜等作物上推广60多万亩。山东作为农业大省,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农业部水肥一体化的主要示范基地,将会实现快速发展。

水肥一体化是企业“一号”技术

记者:在推广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支撑方面,金正大集团目前都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万连步:我曾经带团队多次考察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水肥一体化技术。尤其是以色列这样的沙漠国家,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实现蔬菜、水果的自给,还成为欧洲人的菜篮子。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缺乏的情况下,这项技术值得我们推广。

我们欣喜的看到,我国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已不仅重在粮食安全层面,更在生存环境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西北和东北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近年来,发展优质水溶肥项目,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已作为金正大推广的“一号”技术,纳入到集团的战略发展规划中。

在技术工艺方面:2012年以来我们先后投2.18亿在临沭、贵州基地建设总计年产50万吨水溶性肥料项目。项目建设中,我们紧盯国际水溶肥的一流技术,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合作模式,与以色列、挪威等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研发机构、企业开展合作,使金正大水溶肥一经问世,便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目前,公司拥有自主专利技术26项,产品不溶物执行标准小于0.2%,远高于国家标准。其中,水溶肥主要原料硝酸钾等均为自给生产,产品性能高、质量稳定,在满足农民朋友对高质量水溶肥需求的同时,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

在推广模式方面:新型水溶肥市场推广工作很重要,为让农民认识、认可这项技术,金正大积极借鉴缓控释肥推广的成功经验,强化“政企”联合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助推作用,通过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借助各省、市、县土肥站农业技术人员和金正大农化服务人员,组建遍及乡村各个角落的农化服务网,随时随地解决肥料、作物、设备等问题,做到跟踪服务。金正大还在全国广泛开展“万亩示范田”推广活动,以点带面,加强推广。

在合作交流方面:创新驱动发展,为促进国内水肥一体技术的进步,金正大强化了外引内联的机制效应。在国内与政府农技部门、行业专家、节水设备制造商等展开了密切合作,将优势资源进行凝聚和整合;在国际方面,加强与以色列、挪威等发达国家的研发合作,为我国农田建设提供国际级的灌溉设施技术服务。同时,我们还带领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技人员考察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数字看发展

450万吨:金正大集团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企业、缓控释肥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目前年生产各类肥料能力达450万吨,其中缓控释肥17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120亿元:金正大集团2013年加大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及“种肥同播”等技术的推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92亿元,同比增长16.94%,净利润6.64亿,同比增长21.35%。

50万吨:金正大集团投资2.17亿元在山东临沭基地兴建10万吨/年水溶性肥料项目,目前已建设投产,加上贵州基地40万吨/年水溶性肥料工程,金正大水溶性肥将形成50万吨/年的产能,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溶肥生产基地。

26项:金正大水溶肥工艺在引进世界领先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加以革新改进,共拥有自主专利技术26项。

小于0.2%:金正大集团水溶肥项目集合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质量、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现有工艺技术不能比拟的优势,产品螯合技术成熟,利用率高效,水溶性好,更易吸收,不溶物小于0.2%(高于新国标0.5%的标准)。

60%以上:金正大集团已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品牌定位,未来力争缓控释肥、水溶肥、套餐肥等高端肥料占总销量的60%以上,其中,水溶肥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来源:农村大众第A4版 作者:李伟 高海波 日期:2014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