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人民日报】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代表:全面推广生态种植模式 促进农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浏览次数:6128次
A- A+


关于全面推广生态种植模式 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公司董事长 万连步


我国农业以往主要靠肥料、农药等的大量投入实现高产的种植模式,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耕地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已不适应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因过量施肥导致我国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不断加重,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作物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和质量。因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农业残留污染,不但对有益生物特别是微生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土传病害加重,耕地生产能力下降,而且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因此,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投放,对于改善土壤、空气质量,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无限制的大水漫灌这一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并加速土壤结板,降低粮食产量与质量。还有,秸秆未有效处理直接还田不仅影响作物出苗和对养分的吸收,而且导致来年病虫害逐年加重。大量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入田,不仅造成耕地污染,还引发动物疫病传播和人畜共患疾病。此外,我国大量中低产田未有效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宝贵土地资源的浪费。

基于以上问题,我国也在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农业农村部等也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农业投入品结构持续优化,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加快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有效集成。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0.2%,农药利用率为40.6%,分别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5个和4个百分点。

“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模式是推动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效显著的典型模式,主要是通过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增效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药肥等新型绿色投入品以及套餐式高效应用技术的开发,实现机械施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药肥一体化,达到以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与农产品品质提升为目的生态种植模式。因此,推广以“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为主要特征的“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模式,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为推动化肥行业和种植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生态种植模式推广,实现化肥行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两减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在化肥行业的全面转化推广,推动化肥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减肥减药方面,“十三五”期间,国家启动了“两减”专项,包含49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着力开展减肥减药增效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掌握了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其中,由金正大牵头主持的“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项目是两减专项49个项目中唯一由企业牵头主持的,该项目总经费1亿元,研究团队集结了山东农大、清华大学、中国农大、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等36家单位。目前,该项目已研发新材料27种,新工艺新装置18项,新产品60余种,申请发明专利86项,制定标准7项,累计示范近1000万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为我国化肥行业减施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地技术支撑。目前,虽然科技成果得到一定转化,但仅凭企业自身力量,科技成果落地程度有限,很难推动减肥增效新技术在整个化肥行业的推广应用。因此,建议政府通过设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方式,把研发的先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全面推广,带动整个肥料企业的技术升级,形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建议加快出台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政策上大力支持特种氮肥、特种磷肥、特种复合肥、控释肥等减肥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在传统化肥企业的推广应用,推动整个化肥行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化肥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两减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在种植业上的全面应用推广,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通过联合攻关、集成研究与示范,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减量高效的轻简化新技术,初步构建了我国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化肥农药在各减施20-30%情况下,作物可保持高产稳产,农产品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将进入全面生态种植阶段,建议政府加快出台农业生态种植模式推广的政策、法规、标准和具体措施,加大技术推广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生态种植模式推广,逐步探索建立适宜各地作物优质高产种植管理体系和标准。同时,针对我国种植业生产中小农户经营主体先进技术产品难以导入和应用的现状,建议政府在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技术、投入品、装备应用至小农户中,全面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大中低产田开发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中低产田中酸性土、盐碱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因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中低产田产能, 建设“第二粮仓”,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也非常重视中低产田开发治理和耕地质量提升,在“十四五”重点专项中,2021年优先启动了“北方干旱半干旱与南方红黄壤等中低产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两个重点专项,全力推进中低产田开发治理技术创新能力。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红黄壤、黑土保护治理的基础上,优先支持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在盐碱地改良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技术应用高地,进而全面推动我国中低产田治理行动。在开展中低产田开发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治理开发,有利于成熟先进的技术、产品进入,实现周期短、见效快的目的。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建立试点区等方式,鼓励企业在开发治理过程中寻找利润增长点,以规避中低产田以往只能靠政府长期投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