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是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这必然要求农业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农业发展必须摆脱对资源过度消耗的依赖,转变为对资源的节约。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新型、高效、环保肥料在促进粮食增产、持续维持肥效、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宏坤。
陈宏坤告诉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提高肥料利用率,重视肥料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推广。
他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增加的肥料投入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肥料利用率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显示: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总氮占排放总量的57.2%;氮肥产业排放温室气体约占全国总排放的8%。
“面对严峻的形势,提高肥料利用率刻不容缓。”陈宏坤不无忧虑地说。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新型肥料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缓控释肥纳入优先发展的产业,农业部也将缓控释肥列为主推技术,同时科技部将缓控释肥列入“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据介绍,目前,我国肥料生产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与产业化模式。缓控释肥已在全国20多个省、30多种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60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4.7亿元。仅此肥料推广就为国家节约34万吨标煤、0.7亿立方米天然气、2亿千瓦时电,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万吨。
“但相对于我国化肥产业而言,缓控释肥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市场占有率不足1%,缓控释肥推广任重道远。”陈宏坤坦言。他说,目前,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要着力解决农业科技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以肥料为推广载体,将肥料生产、营销、施用有机接合,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同时,将农技推广与农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缓控释肥等农资产品,并提供测土配肥、种肥同播、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专业化农化服务,将农化服务的触角由此延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企业、政府、技术推广部门、研究机构形成多方合力,共同缩短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要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农民耕种效率。例如,将缓控释肥技术与农业机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物播种时,按有效距离,一次性将种子和缓控释肥一起施下去,提高肥效,作物后期不再追肥,省工省时又省力。
要加快缓控释肥产业技术研发。加快缓控释肥成熟工艺技术、配套装备的研发,推动技术向外辐射,促进我国肥料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提高我国化肥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对于缓控释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推广应从政策上给予财政补贴,以公益性行业专项、施肥补贴、生态补偿等形式给予支持。如果国家能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补贴农民购买高效新型肥料,可从源头上解决资源消耗和过度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采访结束时,陈宏坤自信满满地说:“我相信,‘十二五’期间,将是以缓控释肥为代表的长效、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农资产品大发展的5年。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报记者 李朝民)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大家谈
▲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的夏玉米长势良好,苗齐秆壮。
农民算账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镇银子刘村农民王连忠:从2009年起用“种肥同播”机械进行玉米播种与缓控释肥施用。之前,在小喇叭口期需要每亩追一次20斤左右的磷酸二铵,每亩要花费三四十元,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还得追一次七八十斤的尿素,每亩要花费七八十元。用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后,整个生长季节只需要用一袋缓控释肥,按照当时的肥料价格,每亩也就120元左右,和追肥两次的成本大抵相当,省下了一次追肥的人工成本。
河南省杞县前泥村农民陈发财:每亩玉米用缓控释肥虽然比常规施肥多投30元,却节省了人工成本。家里的20亩地,半个工就完成,相对于常规施肥省了9个工,每个工按60元计算,节省540元,所以说,施用缓控释肥与常规施肥投入成本基本相当。使用缓控释肥不仅省工、省时,还比常规施肥每亩增产150斤左右。如按市场价1元/斤计算,20亩夏玉米多增收3000元左右。
经销商算账
山东省惠民县经销商赵志利:去年,惠民县采取“种肥同播”技术的地块约为10%,今年大概能占到接近80%。可以说,今后谁提供种肥同播,谁就掌握了市场。
河南省杞县“金正大”缓控释肥经销商李世兴:通过推广“种肥同播”,农民们都尝到了甜头,再也不用惦记着追肥,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了。现在农民中都在流传这样一句话:每亩多花一点钱,粮食多卖几百元;以前种地辛苦,现在在家享清闲。据了解,现在杞县农民使用“种肥同播”的热情空前高涨,新的播种方式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也让农民变成为现代农民。
专家视点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新型缓控释肥是当前肥料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产品,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自2008年起与金正大联合开展示范推广工作以来,积累了重要推广经验。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施肥是制约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技术,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提高了农民耕作效率,应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可结合“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点项目”,利用种肥同播技术为农民提供“机械化施肥”,通过农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专业化服务”,突破当前制约缓控释肥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缓控释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孙克刚:目前河南小麦播种、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夏玉米播种虽然也实现机械化,但施肥、追肥还较传统,劳动力投入较大。有的地区农民图省事,直接将肥料撒施地里,肥料淋失、挥发严重。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将高效的缓控释肥与先进的种肥同播技术有效结合,这种“良种+良肥+良法”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耕作效率。希望政府加大种肥同播机械的专项补贴力度,加大示范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和使用积极性,共同推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观察
将责任普惠万家
一家现代企业,能走多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它能够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在化工领域,有一家的企业,它就是山东金正大公司。
一个靠生产缓控释肥发展壮大的企业,一个在缓控释肥领域领先的企业,紧紧围绕国家大局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将自己的责任惠及每一个使用公司产品的农户。不仅如此,公司全体在化肥蓝海耕耘的同时,还深耕社会责任这块土壤,支撑着企业发展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不必梳理企业将责任普惠万家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仅仅撷取“种肥同播”这朵且开且艳的花朵,就可以窥一斑见一豹地见证企业对责任的诠释。
有人总结说,在广袤的田野上,只要有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推广,就总少不了金正大公司的身影。
诚如斯言。为了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金正大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专业化服务,大胆尝试推广机械化深施技术及服务新模式,将农技服务深入到农业生产最基层。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金正大公司在全国各地系统化、标准化地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2011年,金正大在全国成立500个农化服务队,并在原有配备500台农化服务车的基础上,再投资配备1万台种肥同播机,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万里行”活动,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种肥同播”技术服务。
这些做法不仅仅是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更表现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
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说的好,为农民朋友提供优质化肥与贴心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牺牲一部分利益,如果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能够让新技术尽快普及推广,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那就非常值得。
让我们向金正大公司致敬!国家应该扶持这样的企业和产业,社会应该尊敬这样的企业和产业。相信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农业科技创新的征程中。
来源:农民日报第八版 两会专题 时间:2012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