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9

缓控释肥助超级杂交稻种植获新突破

浏览次数:6994次
A- A+

     

——超级杂交稻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时代

     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单位面积用氮量高和利用率低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两大难题。1月12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杂交水稻节氮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传来好消息,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成功掌握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开始摆脱“高氮栽培”模式,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时代。

     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高产栽培氮肥用量居高不下,不仅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不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近年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以缓控释肥为基础,研究形成了水稻节氮降污栽培技术。按照这一技术,水稻节氮高产栽培主要从基因挖潜、应用先进的施肥技术和技术物化提高氮肥利用率三个方面展开。基因挖潜主要是选育水稻品种时,筛选出产量高、生态适应性较广且耐低氮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先进的施肥技术主要是采用缓控释肥等,提高氮肥农学生产力。而技术物化方式主要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有效挖掘或降低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

     据了解,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2008年与山东金正大集团开展科技合作以来,在超级稻栽培的过程中配套使用金正大缓控释肥,努力探索杂交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新规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在江西鄱阳湖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四大水稻主产区进行了金正大缓控释肥节氮栽培的研究与应用,共设置试验13类、21个田间试验,通过专家、企业与基地三方的协同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现了“良种+良肥+良法”的有效结合。

     一是在不同施肥量研究中,等氮量情况下,缓控释肥对经济性状的影响好于普通化肥,实现了一次性施用,达到与普通化肥多次使用的目的,节肥省工高效;同时,缓控释肥有利于降低稻田水层养分(氮)含量,对减少氮素因田间漫流、渗漏或水层挥发等损失有明显作用。二是定位试验效应研究中,缓控释肥均比普通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增产,这说明缓控释肥有明显节肥增效作用。

     在机械直播与机械施肥节氮栽培技术应用研究方面,机械定位施肥有利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保肥效果明显,保持水稻分蘖后期的养分稳定供应,有利于水稻较长时间保持较高分蘖能力,是节氮栽培研究中值得广泛推广的技术。而缓控释肥在机械定位施肥增产效果尤其显著:在等氮量情况下,缓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增产50公斤/亩;在氮肥用量减少30%的情况下,缓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增产 22.3公斤/亩。

     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缓控释肥在中国南方稻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有着广阔的节氮增效应用前景。近两年,他们在湖南同一块田里的试验表明,以前这块地杂交稻产量在710公斤至750公斤的水平,但使用缓控释肥后效果明显,获得了800公斤的产量,而且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题词

袁隆平院士与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战略投资中心总监陈宏坤亲切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