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8

省人大代表、集团副总裁高义武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浏览次数:8943次
A- A+

     

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集团副总裁高义武接受了新华社山东分社、中新社山东分社、大众日报、香港大公报、山东广播电视总台海外频道、山东新闻网、农村大众、齐鲁晚报、山东侨报等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现转载中新社记者报道,以飨读者 

 

面对危机“不裁员,不减薪”

——访省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副总经理高义武

     “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在回答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个问题时,正在省城济南出席省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副总经理高义武感慨良深。

企业与政府同心  员工与企业同心

     谈起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高总介绍说,“首先,在经营面临极大风险的背景下,我们顶着各种压力在第一时间公开承诺‘不裁员、不降薪’的政策,做到‘企业与政府同心、员工与企业同心’,为员工解愁,勇担社会责任。”在市场低迷的销售淡季,企业投入几百万资金分期分批对生产、营销、后勤等系统的人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拿出100多万元组织500名优秀员工到井冈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与此同时,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项目,全面启动了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期间,企业还从社会上招聘了近百名业务人员和200余名大学毕业生。不仅如此,今年1月份,企业又拿出500万元重奖营销人员,同时拿出100万元现金发放亲情工资,代员工给父母尽孝,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今年,我们还将计划招聘300名毕业大学生充实到营销队伍,支撑企业发展的需要。”

走科技创新之路  实施差异化战略

     高义武告诉记者,在稳定职工队伍、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金正大迅速改变经营策略,通过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缓控释肥这一节能环保、增产增效的新型肥料,促进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平稳较快发展。

     企业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联合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杂交水稻中心、中科院南土所等单位开展大面积的缓控释肥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与此同时,金正大在国内率先设立“院士基金”,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资助10名左右的院士围绕缓控释肥进行研究、推广。

     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开发出12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缓控释肥产品,形成了年产缓控释肥50万吨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缓控释肥规模化生产中的空白。为此,金正大先后承担了《缓控释肥料》行标及国标的制定、“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星火计划等20余项科研课题,申请发明专利104项,其中国际专利10项,已经获得授权专利25项。

     去年年底,企业又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在缓控释肥领域成立了首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我国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度,进一步确立了在缓控释肥领域的龙头地位。

扩内需销售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 

     面对金融危机,金正大集团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山东西部地区菏泽建立全球缓控释肥样板工厂并不断加快开发进度。充分发挥菏泽的区位优势,解决菏泽及周边地区农民买肥难、买肥贵等问题,同时又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通过采取以上有力措施,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在2007年销售收入26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利税2.3亿元的业绩。
在结束采访时,高义武不无欣喜地告诉记者,金正大集团今年1月份实现开门红,完成销售收入近6亿元,为圆满实现全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中新社济南2月15日电 记者  牛杰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