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2

证券市场红周刊:金正大:“良方”+“良法”落实耕地“减肥”行动

浏览次数:1800次
A- A+

  为落实耕地“减肥”计划,提升耕地质量,结合肥料高效创新和农业安全的要求,5月28—29日,“第八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国内外缓控释肥的企业代表、贸易商以及大型种植户共200余人出席了论坛。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对节水节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公布后,节约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再次引发行业热议。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要求,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的保护耕地,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出现的补充质量不到位等现象。对耕地占补平衡以及耕地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本次论坛旨在以缓控释肥的应用与推广为核心,围绕“减肥提质、生态高效”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结合当前的政策导向、农业科技成果,分析当前国内外政策利好形势,探寻缓控释肥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有效途径,以达到减少肥料施用量的目的。

  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副处长仲鹭勍对肥料需求零增长方案进行了解读。仲处长在分析国内农业发展的情况下论述了中国农业进行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型高效缓控释肥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企业要借机积极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做好发展战略向重效益转变,在做好技术集成、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努力扩宽产业链,广泛开展农化服务及技术示范培训,积极有效地配合国家的节肥政策,使化肥零增长行动落到实处。”

  针对国内缓控释肥市场产品质量不达标,使用指导不当,影响缓控释肥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商照聪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肥料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及未来规范缓控释肥市场的具体措施,并从新时期下缓控释肥产业发展方向给企业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细化技术,进行创新产品;二、执行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三、加大施肥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农化服务;四、扩大区域试验和示范田建设,有效扩大推广面积。

  就我国缓控释肥推广、应用现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强在《实施科技创新驱动 构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报告中介绍了我国缓控释肥在粮食增产15-20%的贡献率等相关数据,他认为针对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的总体要求,应通过原料利用、制造生产、产品运用、流通和增产模式上的“五绿”体系的建设来构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剑秋博士作了《缓控释肥高校应用技术探讨》报告,认为中国的缓控释肥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始走入成熟阶段。未来中国缓控释肥发展不缺技术、不缺产品,缺的是如何使缓控释肥的产品和技术如何得以在农业生产上得以高效使用,让农民真正受益。在国家倡导科学施肥的大背景下,缓控释肥等新型高效肥的施用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指导农民如何高效应用是实现精准施肥科学施肥达到减肥目的的关键。

  随着“两减”政策在农资行业内的不断升级,一些新型肥料企业率先抢抓机遇、积极尝试推广模式,努力引领耕地“减肥”运动。据悉,作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金正大从2004年起,十一年来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广缓控释肥的推广,在农户中普及种肥同播技术。目前,金正大与全国农技中心连续8年合作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踏步地实现缓控释肥“三步走”推广。在技术上,实现从推广成熟的玉米种肥同播,向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上拓展推广;在产品上,从缓释肥向硝基控释肥、硝基双效肥、套餐肥等产品升级;在服务上,依托“农化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构筑完善服务和技术应用体系。据统计,截至2014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25个省,60多个市县的31种作物,试验示范点92个,已累计推广缓控释肥施用面积6000万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农作物,已基本实现了缓控释肥在所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油料作物上的示范应用,为农民新增经济效益约150亿元。未来,金正大还要继续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种肥同播万里行活动”,计划投入、调动4万台种肥同播机,发动机播手、培训50000名,缓控释肥推广750 万亩,将“种肥同播”打造成服务三农的“农业服务”品牌。

  此次论坛立足于政策解读和行业分析,从技术创新、产品革新、服务升级、设施配套等多个角度探讨了缓控释肥产业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通过交流分享,与会代表认为随着政府、科研院所、大学高校、生产、农资企业“产学研推用”的全方位合作,将有望实现农业“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有力落实2020肥料“零增长”。(徐秀红)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徐秀红 日期:2015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