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4

《中国农资》周报:西行漫记话以色列农业

浏览次数:2707次
A- A+

以色列:流着奶和蜜的地方
——西行漫记话以色列农业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琴


少数民族在内盖夫沙漠放牧。

沙漠绿洲。

休耕期,大棚都已经没有生长作物,而是全部整地并覆盖薄膜。

    在以色列:

    1955年,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5人;

    2000年,一个农民可以养活90人;

    2015年,一个农民可以养活400人……

    60年来,以色列快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农业强国”。以色列作为中东的一个“沙漠之国”是如何发展成为“农业强国”? 6月21日,记者随着金正大组织的首批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国际交流考察团来到以色列,不仅感受到了其滴灌节水技术为这一“沙漠之国”创造的奇迹,而且也真正走进了以色列现代农业,感受到了其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

    以色列1948年宣布独立,现有800多万人口,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犹太人600多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国土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其中60%为沙漠。面对干旱、缺水、缺地的恶劣自然条件,犹太人凭借其智慧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以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到欧洲市场,因而以色列被人们誉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其现代农业凭借精准和高效在快速发展。

    理念一: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二十世纪50年代,一群怀揣梦想的犹太年轻人自愿来到以色列,决定在沙漠依靠农作物来维生,他们就是想证明在以色列这一“沙漠之国”是可以生存的,并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他们经历过靠天吃饭,尝试过收集露珠去灌溉农业,正因为艰苦,先驱们不断寻求技术,将滴灌节水技术、作物保护、肥料、种子技术融合成作物增产技术,一代代传下来,最终不断演绎着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的传奇。

    用少的土地,甚至快速发展无土栽培

    内盖夫沙漠位于以色列南部,大约1.2万平方公里,这也就意味着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不适宜耕种,加上适宜耕种的北部地区被征地盖了高楼大厦,因而真正适宜耕种的土地就非常少了。

    从以色列北部的特拉维夫市向南行驶,绿色逐渐褪去,路边植物逐渐呈现黄绿色、黄色再到零星会出现一抹绿色——沙漠绿洲,逐渐进入内盖夫沙漠,连绵不断的丘陵地貌映入眼帘,该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作物很难生长。不久,考察团来到沙漠中的Arava沙漠农业中心。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地区,人口仅有3000多人, 土地面积3800公顷,年降水量在25mm至50mm,以色列60%出口的新鲜蔬菜和鲜花是在这一地区生产的。

    没有耕地“制造”耕地。据介绍,在荒芜土地上需盖上一层沙土,深度为40公分,便可适合作物生长。针对一些还有石头的贫瘠的土地,他们就挖一个宽和高均为30公分的坑道,加堆肥以改良土壤,确保五年土壤地力。没有更多的沙土去“制造”耕地。1990年,他们就开始发展无土栽培,70%在大棚种植,用更少的土地种植香蕉、草莓、芒果等,50%-60%欧洲市场的草本、水果都来自以色列。目前,以色列无土栽培很发达,有的农产品产量达90公斤/平方米,即每公顷900吨产量。

    用少的水肥,通过节水技术做到精准施用

    由于水资源缺乏,以色列利用井水、城市费水、人工造雨、海水淡化等方式满足农业灌溉用水,城市废水处理达70%以上,占农用水总量的50%,未来将达到80%以上,每年缺水4亿立方米。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供水系统,但却没有通到Arava地区,这里的水源来自于50个水井,井深可达1500米。

    以色列独特的滴灌节水技术就是在相当艰苦和相当努力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设备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一般农业种植区,其管线均埋在地下,处于植物根区,其好处在于:一是更节约用水。二是便于农业生产机械化。三是滴管不易损坏。在地面有高差的地块采用压力补偿式滴灌管或微喷头,滴管按照植物需要提供水、肥,地下封闭,养分直接注入植物根区,并通过电脑发出指令,调节、控制水和养分的用量,做到精准施用。水经过滴头,通过过滤、缓冲,产生涡流,排除残渣,并通过小孔水、肥以细微的水线喷出滋润着作物,水利用率高达95%,可节水25-40%,节肥30-50%,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5倍。

    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在Arava地区,6月25日至7月20日为每年的休耕期。考察团到达Arava地区的时间是6月24日上午10点左右,正赶上该地区将实行休耕期,当时气温高达40度,所有大棚都已经没有生长作物,而是全部已经整地并覆盖薄膜,唯有一块露天水稻试验田还保留,这也是考察团看到的唯一有绿色植物的田地。中心工作人员Rami Sade,也是一位耕种28公顷田地的农民,他介绍说,该地区每年这时候统一休耕,这一时期是杂草、病虫害高发前期,休耕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为耕地杀菌、杀虫、除草,并适当喷一些农药,将一些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方法很简单,只要阳光充足,有水和薄膜就可以,特别是大棚耕地在潮湿的情况下用膜再覆盖后温度可高达50度,并能较深层杀菌。记者随手试了一下温度有些烫手,即使大家都戴着帽子打着伞,看了几个大棚后也已大汗淋淋了。

    Rami Sade说,以色列每年8月到第二年4月为农业生产旺季,因而近一个月的休耕很重要,以便耕种时不再除草、杀虫、杀菌,减少农药施用。Arava地区休耕是政府的一项制度,政府6月25日开始检查,如果有农户违反这一规定将得到处罚500谢克尔,并要到警署解释原因。因而,多年来这一休耕制度已经成了当地农民的一种习惯。同时,休耕期,农户会用堆肥来提高土壤肥力。

    除了采取休耕制度统防统治病虫害外,通常他们还用特殊的塑料薄膜,聚集太阳能后杀菌,一般保证棚内温度比棚外温度高9度,并利用不同颜色薄膜改变光线来保护作物,误导昆虫,减少虫害。同时,他们还利用蜘蛛、黄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虫。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防治措施,病虫害就很少了,大量减少农药用量。这不仅可确保农产品收成,也提升了其品质,以便符合欧洲市场需求得以出口。

    发挥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正如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署(ARO)官员所说,以色列没有足够的土地、没有足够的水、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在这样的条件下,以色列发展农业不能引进别国经验,唯有发展适合自己的农业。 

    内盖夫沙漠自然条件艰苦,但却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一是一年四季日照充足,没有多云。二是冬天温暖,白天平均25度。这两个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开花结果。尤其荷兰等欧洲市场冬季寒冷无法生产,若要用大棚生产,要加温,需要更多能源,而以色列沙漠地区在冬季温暖如春,不需要给温室加温,利用塑料薄膜就可以生产许多欧洲没有的东西,冬季反而成了其农业生产旺季,这也恰恰成了其进军欧洲市场的优势。Arava地区人口少,农产品供过于求,因而该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及花卉95%都销往欧洲市场。


海施蒂尔基地负责人Yaron Peretz先生正在为中国农大陈清教授介绍有关种子的情况。

机械化育苗后再通过手工嫁接提高苗的抗逆性。

新鲜的蔬菜摆上了超市货架。

    理念二:需求是创新的源泉 

    据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署(ARO)官员介绍,与1950年比较,2000年以色列农业生产量提高了5倍,以色列农业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不是盲目的,是根据实际需求,以色列人用创新方式不仅解决了在沙漠耕种的问题,同时通过不断创新也使以色列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强国”。

    众所周知,犹太人非常有智慧,崇尚创新,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创新,在问题中挖掘需求,从而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从以下几个实例可以感受到:需求是其创新源泉。

    功能性农产品成一趋势

    以色列农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在不断推陈出新。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连锁超市兴起,新鲜的瓜果、蔬菜要摆上货架,为了延长保鲜期,研发人员研发果皮硬的瓜果,减少水分蒸发,但发现影响其口感。90年代,研发人员开始研究口感好和外观好的的农产品。目前根据消费者越来越在意营养,因而他们主要研究功能性农产品,起到营养保健的作用。依据不同年龄划分,改良农产品。如以色列甜椒有各种品种,其有天然抗氧化成分,每年10万吨甜椒80%外销欧洲。其中针对中老年人生产富钙甜椒。再如改良含有更多类胡萝卜素的西红柿,对视觉系统、皮肤组织具有良好保健作用。

    形成多条产业链

    以色列椰枣蜜而不腻,然而椰枣需水量较大,一天需要1100升/棵,椰枣可以用微咸水浇灌,但在沙漠大规模种植也成了难题。为此,研发人员产生了在沙漠用微咸水养观赏鱼,养鱼的水再去浇灌椰枣树,且水中本身还含有了N、P等养分,还减少了肥料的施用。在沙漠养鱼有其独特的气温优势,在冬季不需要加温,搭一个棚子保温,解决早晚温差就可以。以色列人低成本养殖,使其观赏鱼在欧洲市场具有良好竞争力,而且一般为订单养殖。

    观赏鱼、椰枣、微咸水形成了种养产业链条,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并成了一个独特产业。 

    此外,据介绍石榴种植、加工产业也逐步形成。石榴籽粒小而多,吃起来很不方便,研发人员就发明机器将果实颗粒取出,方便食用。然而机器投放市场后,发现一般石榴生产期仅为一个半月,其他时间机器就闲置。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人员就研发延长为9个月生长期的石榴新品种,形成石榴种植、加工产业一条龙,并将机器外销到美洲。

    ARO官员介绍,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署有三个部门,即植保部、植物科学部及土壤、水和环境科学部,同时南北各设立一个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农业科研研究。一个新产品研发会召集植物种子培育、农艺师以及保存、果皮处理等相关领域的人共同合作研发。

    理念三:从根抓起,农业生产标准化

    6月24日,考察团参观了海施蒂尔基地——创新型、全球型育苗公司。据了解,该公司1974年成立,主要从事茄子、西红柿、生菜、橄榄、西瓜、甜瓜等蔬菜、瓜果的育苗。该基地40公顷,有2亿自根苗,2000万嫁接苗。

    走进工业化育苗车间,一个个育苗穴盘在生产线忙碌而有序地运转,放基质、放种子,发芽后再将其放进温室。育苗为订单生产。每一穴盘有一信息卡,上面标注:品种、农民姓名、交苗时间以及每天管理时间等。机械化育苗实行标准化生产,每天长势严格控制,长势整齐划一,一般出苗率要求93%以上,并要求其根系要垂直向下生长。

    据该基地负责人Yaron Peretz先生说,目前随着人口剧增,人们对农产品产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一些极端天气如空气、热、干燥以及土壤盐碱化等逆境问题,对苗产生伤害和副作用,影响其产量,为此,农业生产标准化要从根抓起。传统育苗地上长得好,却不了解地下的情况,标准化育苗关键要促根,提高其抗逆性,根系发达了苗才能长得好,也才能确保增产。通过育苗促根,增产可翻倍。目前,该公司通过嫁接来促根,如甜瓜苗,其根系弱,且易烂根,而南瓜苗根壮,吸水强,用南瓜苗的根嫁接甜瓜苗,甜瓜苗好像换了基因一样,根系可吸收更多水分和营养,苗也壮了。该公司利用这一嫁接技术,不仅在水果、蔬菜上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在水稻等大田作物上也取得显著效果。 

    育苗技术与育种技术密不可分。据了解,以色列已成世界蔬菜等作物育种科技发达国家之一,每年出口种子价值6000多万美元,欧洲40%温室种植的西红柿品种为以色列研发生产,其机械设备先进,注重配套技术研究,使新品种的研发周期缩短约20%。

    以色列从种子、育苗、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到农产品保鲜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精打细算,并依靠技术创新在不断发展,这也正是以色列由一个“沙漠之国”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根本所在。

    记者手记

    农业持续发展要从改变观念做起

    在考察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深感以色列人在农业生产中精益求精,在水、肥、药等使用方面“斤斤计较”做到精准,可谓物尽其用,然而他们却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并得到了高回报。同时,考察期间,以色列专家多次提到,他们在发展的同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做让孩子的未来更好!也正因为每个以色列人都是以这样的心态考虑问题,都在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这样的理念在实践、在生产、在创新,才使得以色列农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而且呈快速发展态势。

    此次考察收获颇多,以色列60年前面临的沙漠化、缺地、缺水、干旱等问题现已成全球面临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他们的一些做法和发展方式值得借鉴。这也是近年来各国来以色列考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通过听报告、考察、走访,以色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打动了我们,也感悟和启发了我们。看到以色列农业,自然想到了我国的农业。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步伐在逐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也在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自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也深感我国农民现代农业意识的淡薄,具体体现:一是农业生产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缺乏经营意识。二是资源意识淡薄,土地、水、肥等资源浪费严重,有的甚至认为环保、节约资源与他们不相干。三是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意识。

    此次,金正大组织的首批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国际交流考察团,也邀请了一些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旨在培育农民现代农业意识,在农资行业开了一个先河。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希望能有更多的涉农企业参与其中,从改变农民意识做起,将这一“三农”政策真正落地,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需求,以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以色列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布茨和莫沙夫两种形式。基布茨,也可以称为集体农庄。基布茨组织现在全国有270个,成员总体有12万人,平均每个基布茨有450名成员,拥有500公顷的土地。莫沙夫,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村庄。它是一种农业合作组织,既是一个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具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的双重功能。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第18-19版  作者:张琴  日期:2014年7月18日